杨海红
-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混凝去除特性被引量:16
- 2007年
- 采用硫酸铝、工业氯化铁、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3种无机混凝剂,对广州珠江、北京密云、天津滦河不同原水进行了混凝实验,分析了不同混凝剂去除水体有机物的特性以及不同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内在分级特征与其混凝去除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①珠江水体由于碱度低,pH较易下降,高投药浓度下此水体DOM更易被氯化铁去除;中低投药下,在南方水体中,PAC与盐类絮凝剂对去除DOM的混凝性能差别不如在北方水体中明显,表明南北方水体DOM的内在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即北方水体DOM中可混凝去除部分的有机物易发生电中和作用,带有较多负电基团,南方珠江水体DOM含带电基团的有机物相对较少,而中性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这与进一步分级结果一致.②所有水体从混凝收敛点看,总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率都是工业PAC最高,显示电中和(憎水化)-沉淀(吸附)可能为这些水体DOM的主要去除机理.③从不同水体的DOC平均去除率看,珠江水体高于密云水体,它们又明显高于滦河水体.对水体DOM进一步的化学分级研究结果表明,DOC去除率越高的水体,其中的憎水中性物质(HoN)含量也越高.这表明,除了碱度、总有机碳(TOC)外,原水DOM的内在化学分级特征也是影响水体DOC混凝去除率的重要因素.
- 杨海红魏群山王东升梁远李中和张利田
- 关键词:天然水体溶解性有机物混凝UVTOC
- 核-壳结构的Fe-FeO_xH_(2x-3)催化UV/H_2O_2降解腐殖酸被引量:3
- 2007年
- 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Fe-FeOxH2x-3纳米复合材料,在近紫外光和H2O2催化条件下,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前驱体腐殖酸的去除比纳米零价铁的去除高.说明零价铁表面铁氧化物能加速界面电子转移,提高反应效率.探讨了H2O2浓度、腐殖酸初始浓度和起始溶液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2O2最佳投加量为5mmol.L-1,在pH为5~9时,催化剂都显示了较高的活性;腐殖酸不但被脱色降解,而且TOC去除率达到60%,并且生成的中间产物降低了三氯甲烷的生成趋势.
- 周磊杨海红梁远聂玉伦胡春王东升
- 关键词:腐殖酸
- 滦河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综合分级表征及其混凝去除过程被引量:10
- 2007年
- 天然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微污染物的潜在载体,是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物,自身又可能成为微污染物,因此研究其内在特性和去除机理有着重要的基础性科学意义。本研究综合利用化学、物理分级方法(即树脂和超滤分级法),对中国北方典型饮用水源——滦河水体的DOM进行全面分级表征。此水体DOM基本化学分级特征是憎水酸(HoA)、亲水性物质(HiM)含量较高,且具有季节稳定性;其物理分级特征是分子量<1 kDa及3 kDa^10 kDa的组分含量较高,也表现出一定的时间稳定性。选用工业聚合铝(PAC)研究此DOM的基本混凝特征和内在混凝机理,结果表明,强憎水部分HoA及3 kDa^10 kDa间的有机物较易被去除,而较大分子量范围10 kDa^30 kDa间的有机物去除率较低,说明混凝过程中此DOM的物理性质不起主要作用,而化学性质更为重要。特别对DOM各组分作进一步(结合)分级研究,发现HoA主要在>10 kDa范围。<1 kDa的有机物中主要为HiM,但其中还含有HoA和弱憎水酸(WHoA),这使特定条件下部分<1 kDa有机物被混凝去除成为可能。另外,HoA中按分子量大小仍可分为易去除和难去除部分,但分布不连续,易去除部分在3 kDa^10 kDa和>30 kDa区间,而其10 kDa^30 kDa部分较难去除,说明可能存在其他结构性影响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 梁远魏群山王东升杨海红周岩梅张利田
- 关键词:天然水体溶解性有机物超滤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