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伟

作品数:5 被引量:14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石流
  • 5篇泥石
  • 5篇泥石流
  • 2篇地震
  • 2篇汶川地震
  • 2篇危险性
  • 1篇地震灾区
  • 1篇堵江
  • 1篇堆积物
  • 1篇信息量法
  • 1篇岩性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特征
  • 1篇震灾
  • 1篇三眼
  • 1篇山洪
  • 1篇泥石流成因
  • 1篇泥石流堆积
  • 1篇泥石流堆积物
  • 1篇泥石流危险性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杨伟
  • 4篇崔鹏
  • 2篇葛永刚
  • 2篇郭晓军
  • 2篇向灵芝
  • 1篇邹强
  • 1篇钟敦伦
  • 1篇张建强
  • 1篇周小军
  • 1篇胡凯衡
  • 1篇庄建琦
  • 1篇朱兴华

传媒

  • 2篇山地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区泥石流危害道路的定量分析——以汶川县肖家沟为例被引量:9
2012年
为适应震后3年泥石流大规模频发的严峻形势,满足灾情预测评估的需要,以汶川县省道303沿线肖家沟为例,建立了震后泥石流危害道路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现场勘察并结合RS、GIS技术,分析了震后肖家沟泥石流发育的环境地质背景、流域面积、沟床比降以及泥石流性质等基本特征;采用雨洪法和配方法计算肖家沟泥石流一次过程总量,作为泥石流堆积量预测值;通过回归分析,获得了泥石流堆积体危害范围的计算公式,以确定泥石流的平均堆积厚度、长度和宽度;最后,采用几何概化方法,就肖家沟泥石流对沿河道路的危害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50年一遇的降水频率下,肖家沟泥石流一次过程总量为41万m3,道路完全掩埋,并堵断渔子溪,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向灵芝崔鹏钟敦伦葛永刚朱兴华杨伟
关键词:泥石流堵江危险性
对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初步认识被引量:73
2010年
2010-08-07T23:00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流域突降强暴雨,引发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将沿途村庄和城区夷为平地,摧毁了沿途的楼房民居,毁坏了大量的农田。泥石流还冲进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将半个舟曲县城淹在水中。此次泥石流流速快、流量大、规模超大,发生于半夜,且表现为山洪-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形式,因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止08-15,共造成4496户、20227人受灾,水毁农田约95hm2、房屋5508间,1248人遇难,496人失踪,是建国以来我国损失最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与遥感图像分析表明,舟曲泥石流是局部强降雨作用下发生的百年一遇的水力型特大泥石流灾害。三眼峪、罗家峪泥石流总方量约220×104m3。沟内储存的大量的崩塌、滑坡体及坡积物、残积物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形成区陡峭的地形以及沟道内堆石坝、拦沙坝形成的陡坎级联堵溃效应,加大了泥石流的流速、流量与破坏力。在分析本次泥石流的背景条件、灾害成因、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胡凯衡葛永刚崔鹏郭晓军杨伟
关键词:泥石流成因减灾对策
高家沟泥石流和深溪沟泥石流灾害特征被引量:19
2012年
汶川地震之后,泥石流成为灾区最为严重的灾害类型之一,直接影响到灾后重建和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汶川地震灾区7月初群发性泥石流进行野外考察,重点分析了高家沟和深溪沟两条泥石流的成因和特征。高家沟为由滑坡崩塌体引起的土力类粘性泥石流,容重约为2.07 g/cm3,总量超过30万m3,分三次间歇性汇入主河,并堵断1/2河道,迫使岷江持续冲刷对岸路基,损毁213国道长达400 m;深溪沟为山洪冲刷河道引起的水力类稀性泥石流,容重约在1.44~1.58 g/cm3之间,流量约在160~180 m3/s之间。对不同的泥石流沟应采用不同的防灾减灾措施,可有效降低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郭晓军向灵芝周小军杨伟
关键词:泥石流山洪汶川地震灾区
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泥石流,给山区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了更好地对泥石流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危险性进行预测,通过野外取样对泥石流堆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并对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形结构特征以及泥石流物源区岩性、松散物质量及沟道坡降对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组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粒度分维值介于2~3之间,平均值为2.49,标准差为0.19,分维值的离散度比较低。粉砂岩的分维值最小,其次是砂岩和泥灰岩;石英闪长岩的分维值最大,其次为石灰岩。分维值的变化趋势与松散物质量的变化趋势极为相似,分维值随着松散物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泥石流堆积物的分维还受到沟道坡降的影响,在其它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分维值随着沟道坡降的增大而增大。地震后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形特征体现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大小,可为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危险性预测提供依据。
杨伟崔鹏庄建琦张建强
关键词:泥石流堆积物分维岩性
G318川藏公路段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被引量:29
2013年
以野外调查为基础,选取坡度、地表起伏度、岩石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与粘聚力)、距断裂距离、地震烈度、岩体风化程度、最大24 h降雨量、年平均气温、土地利用类型等10项指标作为基本判别因子,分析泥石流对影响因子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G318川藏公路最有利于泥石流发育的条件为:1.坡度:20°~35°;2.地表起伏度:100~300 m;3.岩石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35°,粘聚力<25 MPa;4.岩体风化程度:>0.4;5.距断层距离:0~10km;6.地震烈度:大于Ⅶ度;7.土地利用:荒漠草原、冰川、裸岩砾石、坡草地;8.年平均气温:<8°与10°~12°;9.最大24 h降雨量:>40 mm。结合GIS与信息量模型分析G318川藏公路段沿线泥石流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公路大部分路段处于中度、高度与极高度危险区,三者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71.99%,范围较大,主要分布在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帕隆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深切峡谷区;基本无危险区范围较小,主要位于成都平原和高原面路段,仅占总面积的4.21%。研究成果与实际灾情吻合,可为川藏公路泥石流风险评估及新路选线提供科学依据。
邹强崔鹏杨伟
关键词:川藏公路泥石流危险性信息量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