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钢
-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市气象台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中小流域面雨量等级
- 杨洋杨晓君陈宏熊明明钱芝颖李钢
- 天津WRF-Chem模式空气污染浓度预报误差时空分析
- 2023年
- 分析2019—2021年天津WRF-Chem模式日预报结果与实况对比的误差时空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模式预报结果与O_(3)浓度的相关性最好(0.90),与PM_(10)(0.59)的最差;②模式预报结果对污染物浓度的高估现象更显著,PM_(10)、PM_(2.5)和O_(3)浓度的预报绝对误差明显高于其他3种污染物;③模式预报的相对误差大小排序为O_(3)
- 马庚雪李钢杨健博
- 天津沿海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环境条件及结构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2016年7月24日下午,天津大港地区出现极端强降水,最大雨强为95.0 mm·h-1,突破了当地近10 a以来的极值。利用逐分钟加密自动站、探空、雷达、微波辐射计等多种观测资料,对造成此次短时强降水超级单体雷暴的生成环境及结构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超级单体的演变过程为,地面辐合线触发了雷暴生成,雷暴形成的冷池出流边界触发新雷暴生成,新雷暴不断合并、发展、加强为超级单体。(2)极端强降水发生之前3 h,来自渤海的海风具有冷湿性质,它起到"冷垫"和输送水汽的作用。(3)超级单体表现为高质心发展,其强回波核由低到高向右侧偏移,有界弱回波区、后侧入流缺口及悬垂结构明显,弱中气旋维持4个体扫,且旋转速度为16 m·s-1,核区直径为40 km,伸展高度为13 km,始终处在强降水的包裹中。雷达回波参数V50(反射率大于等于50 dBz的体积)达到最大值之前,回波变率参数FV50(50 dBz回波体积6 min的变化)出现了"突降",这对单体即将发展有预警意义。(4) 6 min内强降水量与低层水汽密度垂直递减率、单体有效厚度和有效面积有较好的对应。
- 靳振华易笑园孙晓磊刘一玮李钢
- 关键词:强降水地面辐合线
- 低能见度条件对日极端气温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基于2004—2013年和2015年北辰区气象局本站观测数据以及ERA 850,hPa温度数据,利用SPSS数学处理软件分析不同季节日极端气温短期气候变化规律以及能见度和日极端气温的相关关系,并做拟合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最高、最低气温的整体趋势比较一致,ΔT_1和ΔT_2都为夏季波动最小,春、秋、冬季较大,且ΔT_2波动明显大于ΔT_1。
- 马庚雪李钢齐浩王磊刘一玮
- 关键词:低能见度
- 基于Lamb-Jenkinson方法的天津地区PM_(2.5)污染环流型分析
- 2022年
- 用2012—2019年逐日08时(北京时)NCEP/NCAR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采用Lamb-Jenkinson客观环流分型方法,探究天津地区易发生PM_(2.5)污染的主要环流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天津地区主要存在6种环流型,分别为高压反气旋型、偏北气流型、偏东北气流型、低压气旋型、偏西北气流型和偏西气流型.为了进一步分析天津地区的污染环流型,定义污染环流指数B值,得到易引发天津地区PM污染的环流型,且按污染的形成机制可将其分为4类,即沙尘输送型、海风型、高压后部均压场型和低压前部均压场型.
- 马庚雪李钢齐浩王磊刘春艳
- 关键词:环流型
- 深度残差网络的城市内涝积水智能识别方法
- 本发明涉及科学排涝调度决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深度残差网络的城市内涝积水智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准备;S2、数据处理;S3、模型搭建;S4、模型调用,综合路面、行人、车辆等参照物信息,并对设置标签后的图片做预...
- 杨晓君陈凯华孙建元陈宏张楠李钢林晓萌
- 天津地区空气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 2023年
- 文章研究了2014年-2021年天津地区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AQI)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天津地区污染情况逐年好转,但臭氧污染逐年加重。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最重,夏季最轻。日变化特征为臭氧浓度在午后最为严重,其余污染物则在早晚高峰时段污染严重。在各污染物中,PM_(2.5)的空气质量分指数与AQI分布最为相似,对空气污染贡献最大。AQI的空间分布表明,冬季西南内陆地区污染最重,春季和秋季中南部地区污染程度更高。运用经验正交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ction, EOF)分析AQI距平场,发现前三个模态累计方差贡献为56.6%,且通过检验,体现了天津空气污染分布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和区域性生产活动的影响。
- 马庚雪李钢刘艳杰齐浩
- 关键词:空气质量指数经验正交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