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茂林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一体式
  • 2篇微生物
  • 2篇污泥
  • 2篇污泥浓缩
  • 2篇污泥浓缩消化
  • 2篇反应器
  • 1篇运行效能
  • 1篇生物膜
  • 1篇水处理
  • 1篇微生物多样性
  • 1篇微生物特性
  • 1篇污水
  • 1篇污水处理
  • 1篇下水道
  • 1篇TGGE
  • 1篇RDNA

机构

  • 3篇重庆大学

作者

  • 3篇艾海男
  • 3篇何强
  • 3篇李茂林
  • 2篇孙兴福
  • 1篇刘鸿霞
  • 1篇龙腾锐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下水道污水处理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4
2013年
下水道在水污染控制系统中一直扮演着污水收集及输送的角色,并且对下水道的相关研究也处于"黑箱"状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科学研究手段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对下水道的研究逐渐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热点之一,但时至今日仍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对下水道处理污水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从"排水管道作为反应器"的视角出发,针对今后下水道处理污水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艾海男李茂林何强龙腾锐
关键词:下水道污水处理生物膜
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运行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被引量:6
2012年
为考察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的处理效能和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了反应器在不同污泥投配率下的运行效能,并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污泥中微生物的形态和种类,同时通过厌氧培养和分离,以或然计数法(MPN)确定优势菌株,用16S rDNA测序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优势菌株.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35℃±2℃下,TISTD反应器最佳污泥投配率为30%,在此投配率下,排泥含水率达到92.1%,VS/TS0.2~0.25,产气量为40.35L/d;污泥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有各种形态的变形虫、豆形虫、鞭毛虫和纤毛虫等原生动物,内反应器污泥电镜扫描照片显示包括各种丝状菌、杆状菌、球状菌以及体积较大的菌胶团,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外反应室的优势菌分属芽孢杆菌属,证明外反应室的反应处于产氢产乙酸阶段,是污泥水解酸化的主要场所;内反应室的优势菌分属于甲烷螺菌属,证明内反应室是适合产甲烷菌生长并产气的主要场所,从而实现了污泥同时浓缩消化的生物相分离.
何强孙兴福艾海男刘鸿霞李茂林
关键词:污泥微生物特性
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TISTD)反应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课题组开发的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采用16S rDNA、PCR-TGG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反应器在不同阶段稳态下的内、外反应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STD反应器内外反应室中微生物群落均呈现高度的多样性分布,优势菌群明显,群落结构差异性很大,且外反应室较内反应室具有更多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外室是水解酸化的场所,污泥在外室经过微生物的水解酸化后进入内室,内室是严格厌氧的产甲烷场所;从反应器运行的不同时期来看,反应器中微生物优势种群呈现一定的差异,随着反应器负荷的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优势种群的功能地位处在动态变化中.微生物种群之间通过协同和竞争作用,形成了特定生态位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解释了TISTD反应器同时浓缩和消化的工作机理,并为其推广、应用及优化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孙兴福艾海男李茂林何强
关键词:RDNATGGE污泥浓缩消化微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