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基胜 作品数:18 被引量:93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理学 更多>>
一种黄淮海地区快速提高褐土有机质用有机肥及烟草种植提钾增香的方法 一种黄淮海地区快速提高褐土有机质用有机肥和烟草种植提钾增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肥由以稳定性碳源为主的木本泥炭和以活性碳源为主的腐熟秸秆并添加商用激发剂混匀而成,其中木本泥炭、腐熟秸秆及商用激发剂的配比为2‑4:1... 赵炳梓 周谈坛 张佳宝 谭钧 徐基胜 周云鹏 陈美淇 郭伟铵在中砂上的3种吸附形态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氨氮浓度下水溶铵、交换铵和固定铵在中砂上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各种形态铵含量随初始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大。3种形态铵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大小顺序为: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初始速率: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水溶铵占总铵的比重由40%上升到65%,其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为颗粒间扩散。交换铵对总铵的贡献率维持在25%左右,吸附饱和后有所降低,初始氨氮浓度为交换铵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固定铵达到饱和时,吸附量只有26.18 mg/kg,对总铵的贡献率由33%下降到9%。 付佳妮 刘菲 陈坚 徐基胜 梁静关键词:中砂 吸附动力学 木本泥炭对红黄壤性水田土壤有机质提升和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2020年 通过工程措施开发新垦耕地是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方法,这些新垦耕地的主要问题为土壤有机质(SOM)低下,而农田SOM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研究以新垦红黄壤性水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施用腐熟秸秆及与土壤腐殖质结构类似的木本泥炭,明确其快速提升SOM效应。此外,为了促进秸秆养分的快速转化,本研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3种商用激发剂的激发秸秆分解潜力,并采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阐明其微生物机制。试验包含6个处理:对照(CK)、施用腐熟秸秆(S)、施用腐熟秸秆+木本泥炭(SP)、以及在SP基础上添加激发剂Ⅰ、Ⅱ、Ⅲ(SPJ1、SPJ2、SPJ3)。结果表明,SP、SPJ1、SPJ2、SPJ3中的土壤有机质(SOM)、易氧化碳(EOC)、可溶性有机碳(DOC)分别比S或CK处理高12.1%~20.6%、29.9%~48.9%、50.8%~75.5%,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则为它们的10.5倍~16.1倍,导致MBC/MBN增加了5.1倍~12.4倍;土壤有效磷(Ava P)和团聚度在SPJ1、SPJ2、SPJ3间类似,并比SP、S、CK处理显著提高44.7%~63.6%、26.4%~43.6%,表明木本泥炭以及本试验所选择的3种激发剂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细菌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在激发剂施用土壤中均处于较高水平,并分别与DOC和EOC显著正相关。PcoA与Anosim分析发现3种激发剂施用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类似并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该差异主要与Ava P、DOC、EOC、MBN有关。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在新垦水田土壤上施用腐熟秸秆和木本泥炭,可快速提升SOM含量,而在此基础上添加商用激发剂具有激发养分转化功能的微生物的潜力,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升作物产量,并且本研究选择的3种激发剂均有类似效应。 陈美淇 马垒 赵炳梓 范树印 谭钧 鞠振山 朱锦尉 徐国华 王淑媛 徐基胜 张佳宝关键词:秸秆还田 激发剂 有机质 细菌群落 秸秆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不同质地潮土土壤质量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秸秆与化肥和粪肥配施是改善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但其在不同质地潮土中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设置的7年长期定位试验,选取砂质、壤质和黏质3种质地潮土(下文分别简称砂土、壤土和黏土),每种质地潮土均包含5个处理:不施化肥+秸秆离田(N0S0)、不施化肥+秸秆还田(N0S)、常规施化肥+秸秆离田(NS0)、常规施化肥+秸秆还田(NS)和施化肥+秸秆还田+鸡粪替代20%氮肥(NSM),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在不同质地潮土中对土壤质量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砂土、壤土和黏土中,与N0S0处理相比,NS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611.56%、440.00%和403.55%,NSM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676.56%、546.67%和492.86%。在砂土、壤土和黏土中,与N0S0处理相比,N0S和NS0处理的土壤质量指数(SQI)显著提升,NS处理则进一步提升。NSM处理在砂土中SQI优于NS处理,但在壤土和黏土中与NS处理无显著差异。随机森林分析表明,砂土中,pH、碱解氮(AHN)、可溶性有机氮(DON)、有效磷(AP)、有机碳(SOC)和速效钾(AK)是影响籽粒产量的关键土壤性质;壤土中,AP、pH、AK、AH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SOC是影响籽粒产量的关键土壤性质;黏土中,AP、DON、AHN和pH是影响籽粒产量的关键土壤性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表明,在砂土、壤土和黏土中,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土壤性质均受施肥模式显著调控,且均对SQI具有显著影响,而SQI均对小麦籽粒产量具有直接显著影响,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土壤性质可以作为监测土壤质量和小麦产量变化的指标以指导优化施肥。此外,在壤土中,SQI还通过影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而间接影响籽粒产量。因此,秸秆与化肥和鸡粪配施改善了土壤质量,并在不同质地潮土中通过不同作用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小麦产量。 郭伟 李丹丹 徐基胜 周云鹏 王青霞 周谈坛 赵炳梓关键词:秸秆还田 土壤质量 养分含量 小麦产量 某垃圾填埋场包气带砂土对NH4^+-N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对某垃圾填埋场包气带砂土吸附氨氮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吸附等温实验主要探讨了其吸附过程、不同粒级土的吸附贡献和吸附氨氮的3种形态。结果表明:样品土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原土的计算最大吸附量为435 mg/kg;中砂、细砂和实验原土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原土>细砂>中砂;在样品土中,粉质粘土随着初始铵溶液浓度的升高吸附绝对量和吸附贡献率都在上升,由50 mg/L时的43%贡献率上升到400 mg/L时70%的贡献率,成为原土吸附氨氮的主要贡献者;随着初始铵溶液浓度的升高,水溶态铵、可交换态铵和固定态铵的绝对量都大致呈上升趋势,它们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2.3、97.5和214.0 mg/kg;铵溶液中的铵离子进入粘土中的大致顺序为:颗粒表面的扩散层(主要为水溶态铵)→吸附层(主要为可交换态铵)→矿物晶格内部和晶层空间(主要为固定态铵)。 徐基胜 刘培斌 梁静 陈坚 付佳妮 刘菲关键词:固定态铵 长期稻草还田对胡敏酸化学结构的影响--高级^(13)C NMR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从分析技术上对胡敏酸的结构分异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湖南桃源地区的长期(1990—2011年)田间试验为平台,采用元素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和高速多重倾斜幅度交叉极化/魔角自旋(Multiple cross-polarization/magic angle spinning,multi CP/MAS)定量测定技术结合选择性官能团测定的固态13C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方法,旨在利用系列技术阐明连续22年稻草还田对土壤胡敏酸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胡敏酸含量增加了78%,但元素组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其分子饱和程度、氧化度和极性都与不施肥对照很接近。稻草还田土壤胡敏酸的δ^(13)C值低于对照,表明长期稻草还田提高了非极性物质来源的碳。定量multi CP/MAS NMR方法则证实稻草还田后主要提高了土壤胡敏酸的脂类、芳香族物质和木质素比例,而蛋白质、多肽和糖类物质的比例则有所降低,从而导致烷基/烷氧基比值及疏水性指数增大,表明其分解程度增加,疏水性特征更加明显。高级NMR技术进一步发现胡敏酸中有大量的质子化碳,稻草还田后质子化芳香碳比例增加,但质子化异头碳和烷氧基比例降低,而它们的非质子化碳相对稳定;δ113~93化学位移内除异头碳外还含有芳香碳,且稻草还田的芳香碳在此化学位移内的比例更高。可见稻草还田后土壤胡敏酸的量和结构均有所变化,高级测定技术对结构的刻画有助于了解长期稻草还田肥力的提升机制。 徐基胜 赵炳梓 张佳宝关键词:胡敏酸 水稻土 生物质炭和秸秆施用对黄褐土生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21年 以位于河南省方城县的黄褐土田间定位试验为平台,监测生物质炭和秸秆连续施用4 a后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性质变化及其与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土壤生化因子。试验包含6个处理,即分别在不施用生物质炭(–B)和施用生物质炭(+B)条件下各设置3个处理:(1)对照(CK),(2)单施化肥(NPK),(3)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和秸秆施用对土壤生化性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基本上不存在交互作用。连续4a施用生物质炭后,小麦产量平均降低了17.4%。尽管NPK+S与NPK处理间平均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它们比CK处理产量分别增加了33.8%和37.4%。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分别分析了拔节期和成熟期的土壤速效养分、活性有机质和酶活性对产量的影响,发现小麦拔节期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特别是氮素的供应是直接影响产量的最为重要因子;而成熟期土壤生化性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比较小。因此,为防止黄褐土上施用生物质炭和秸秆后小麦产量降低,需要特别注意小麦拔节期土壤氮素的补充。 邱丽丽 李增强 徐基胜 李慧 赵炳梓 张佳宝关键词:生物质炭 速效养分 活性有机质 Research on the Adsorption States of Ammonium Nitrogen in a Sandy Soil 2011年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 the existing forms of ammonium nitrogen adsorbed in a sandy soil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by extraction experim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monium in the vadose zone.[Method] Sandy soil sample was collected from a landfill and sieved into coarse sand and fine sand.The three kinds of samples were soaked in NH4Cl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ncentrations,respectively.Then,ammonium adsorbed in soil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three kinds of extraction agents with different extraction capacity,including water,KCl and CaCl2.[Result] The order of extraction capacity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agents was:water KCl CaCl2;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um was low in solution,the ammonium preferentially adsorbed in the exchangeable positions of minerals and mainly existed in the form of exchangeable ammonium;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ammonium entered inside the 2:1 clay minerals with enough driving force of th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 and existed in the form of fixed ammonium;little fixed ammonium was observed in coarse sand samples,which was mainly existed in 2:1 clay minerals with strong extraction capacity.[Conclusion] The existing forms of ammonium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ineral compositions in soil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um. 梁静 陈鸿汉 徐基胜 陈坚 毕二平关键词:EXTRACTION 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 被引量:3 2011年 以校园学生生活区高氨氮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研究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对COD、氨氮去除率较常规人工快渗系统分别提高了6%、3%,出水均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总氮去除率提高了20%。C/N较低是影响提高总氮去除率的限制因素,增加通气层的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的内部复氧效果较常规人工快渗系统明显改善。 康爱彬 徐基胜 谢宇轩 陈鸿汉关键词:总氮 复氧 一种低有机碳土壤中<Sup>13</Sup>C核磁共振信号增强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有机碳土壤中<Sup>13</Sup>C核磁共振信号增强的方法,属于化学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氢氟酸(HF)溶液去除土壤样品中的顺磁性物质和部分矿物,并水洗掉样品中多余的酸;通过离心结合低温烘干或冷冻... 徐基胜 赵炳梓 周志高 李丹丹 陈美淇 周谈坛 周云鹏 王青霞 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