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铁军

作品数:24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5篇矸石
  • 5篇吸附剂
  • 5篇煤矸石
  • 5篇教学
  • 5篇复合吸附剂
  • 4篇离子
  • 3篇等温线
  • 3篇动力学
  • 3篇土壤
  • 3篇微生物
  • 3篇污染
  • 3篇吸附等温线
  • 3篇吸附动力学
  • 3篇就业
  • 3篇环境工程
  • 3篇教学改革
  • 3篇废水
  • 2篇多环芳烃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机构

  • 24篇内蒙古科技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工业...

作者

  • 24篇张铁军
  • 13篇姜庆宏
  • 12篇陈莉荣
  • 5篇苏洁
  • 4篇王哲
  • 4篇张连科
  • 3篇王维大
  • 3篇李卫平
  • 3篇韩剑宏
  • 2篇杨辉
  • 2篇王善仙
  • 2篇殷震育
  • 2篇武文斐
  • 2篇图影
  • 2篇敬双怡
  • 2篇胡庆凯
  • 2篇李晓军
  • 2篇张凯
  • 2篇王思齐
  • 1篇滕应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煤炭技术
  • 2篇Agricu...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节水灌溉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化工技术与开...
  • 1篇高教论坛
  • 1篇中国冶金教育
  • 1篇当代教育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炭-微生物复合材料修复Cr(Ⅵ)污染土壤条件优化及促生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生物炭和微生物在改善Cr(Ⅵ)污染土壤质量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以生物炭-微生物制备的复合材料(BC-MT)在Cr(Ⅵ)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促生效果鲜见报道。以玉米秸秆生物炭为载体吸附铬还原菌——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制备BC-MT,综合考察了BC-MT修复Cr(Ⅵ)污染土壤最佳条件及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藤黄微球菌能成功附着在生物炭上,BC-MT对Cr(Ⅵ)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显著,在BC-MT投加量3%(质量分数,下同)、氮源投加量10g/kg、土壤含水率14%的条件下,修复25d,Cr(Ⅵ)去除率为64.35%,可提取态铬从27.01mg/L降至7.72mg/L。在3%BC-MT作用下,植物生长12周后地上、地下部分总铬含量分别降低了65.15%、49.76%,Cr(Ⅵ)分别降低了94.11%、87.74%,植物株高增加了17.7cm,生物量(以干重计)增加了132mg,叶绿素增加了4.65mg/g,可溶性糖增加了1.69mg/g。由此可见,BC-MT不但能有效降低土壤Cr(Ⅵ)含量,而且促生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姜庆宏宋玉艳韩剑宏张连科张铁军王维大
关键词:促生效果
基于地区特色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依据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应从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着手,体现为冶金、电力等地区行业培养环保人才的专业特色。
张连科张铁军焦坤灵武文斐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
煤矸石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性能被引量:8
2016年
采用某洗煤厂的煤矸石和天然粘土石灰石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氯化铝制备吸附剂对Zn^(2+)进行吸附,运用SEM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因素对Zn^(2+)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0℃、振荡时间为70 min、废水pH为6、吸附剂投加量为0.5 g时,Zn^(2+)去除率达到96.28%。煤矸石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在高浓度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低浓度时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吸附是易发生的。
张铁军宋矗森陈莉荣姜庆宏苏洁王哲
关键词:复合吸附剂煤矸石锌离子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
单壁碳纳米管对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中PAHs降解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21年
为探究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高浓度PAHs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种植紫花苜蓿,并添加不同含量的SWCNTs,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分析了根际土壤中PAHs的降解效应及微生物群落响应。结果表明:添加0.5 g·kg^(-1)和5 g·kg^(-1)SWCNTs使土壤中PAHs的去除率分别显著降低了3.43%和6.98%(P<0.05),SWCNTs对PAHs降解的抑制作用主要来源于5环和6环高分子量PAHs。添加SWCNTs对紫花苜蓿生长并未产生毒害作用,当SWCNTs的添加量为5 g·kg^(-1)时,紫花苜蓿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根鲜质量与对照(不添加SWCNTs)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21.44%、49.13%和100.00%(P<0.05)。qPCR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添加SWCNTs对土壤细菌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较高添加量的SWCNTs(5 g·kg^(-1))显著降低了污染土壤中PAHs潜在降解菌属Phenylobacterium、Reyranella、Brevundimonas和Pseudorhodoferax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添加SWCNTs抑制了根际土壤中PAHs的去除,尤其是5环和6环PAHs,同时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并且抑制了与PAHs降解相关的微生物。
王慧敏陈莉荣任文杰郑春丽黄怡雯滕应张铁军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多环芳烃微生物群落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情况分析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总结分析了目前普通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根据当前就业面临的新形势及就业难的主客观因素,构建了“四环节、三层、三能”的立体化、系统化的环境工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思路。
张铁军陈莉荣殷震育张凯姜庆宏王哲
关键词:环境工程就业实践教学
磁性改性玉米秸秆材料吸附铬的性能及机理研究被引量:21
2020年
采用柠檬酸、壳聚糖和Fe3O4对玉米秸秆进行改性,制备了复合材料SMC,用XRD、Zeta、BET、XPS表征秸秆改性前后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研究pH对SMC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用动力学与热力学模型拟合玉米秸秆的吸附动力学与等温吸附特征。结果表明:SMC结构疏松、孔隙增大,且具有较强的顺磁性;表面接枝羧基、氨基等基团,对铬的吸附能力提高。SMC对Cr(Ⅵ)的吸附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热力学过程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表明吸附过程为多分子层、吸热反应,且吸附过程中部分铬被还原。
张铁军李博韩剑宏姜庆宏张连科王维大
关键词:壳聚糖改性玉米秸秆重金属废水
Cr(VI)还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还原物质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背景】铬污染土壤是我国土壤污染修复的重点治理对象,在众多修复技术中,微生物法因具有简单、经济、无二次污染等特性已成为研究热点,而微生物法中筛选出既能适应污染场地环境又能高效还原Cr(VI)的菌株尤为重要。【目的】筛选适应西北寒旱区高效还原Cr(VI)的菌株,丰富铬还原菌资源库,为铬污染土壤修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富集驯化、分离纯化法进行筛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还原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菌株G-13有较强的Cr(VI)还原能力,pH 9.0、温度为30°C条件下,60 h对Cr(VI)(100 mg/L)的还原率达到82.8%。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G-13为Micrococcus luteus。反应中Cr(VI)的降低伴随着Cr(III)的增加,说明以还原反应为主,并且还原能力与细菌生长呈依赖型关系。对细胞各组分及变性研究表明,胞外酶在还原反应中占主要作用。除Pd2+、Cd2+外,其余金属离子对酶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G-13与Cr(VI)结合位点主要为羟基、羰基、羧基、–CH、酰胺基等。【结论】菌株G-13有较强的Cr(VI)还原能力,能为西北寒旱区铬污染土壤修复丰富菌种资源。
韩剑宏宋玉艳张铁军姜庆宏张连科王维大
关键词:藤黄微球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煤矸石复合吸附剂对含铅废水处理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以煤矸石、石灰石和氯化铝为原料,制备呈碱性的复合吸附剂和呈中性的复合吸附剂,处理含铅(Ⅱ)废水,结果表明,碱性吸附剂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0.5 g,吸附时间60 min,p H为1,反应温度为25℃时,此时吸附量为7.62 mg/g,去除率为96.68%;中性吸附剂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0.5 g,吸附时间80 min,p H为1,反应温度25℃,此时吸附量达到7.19 mg/g,去除率为85.40%。碱性复合吸附剂吸附含铅(Ⅱ)废水能较好的与准二级动力学拟合,中性复合吸附剂吸附含铅(Ⅱ)废水能较好的与准一级动力学拟合。采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碱性复合吸附剂吸附低浓度和高浓度含铅(Ⅱ)废水,用Langmuir方程描述中性吸附剂吸附低浓度含铅(Ⅱ)废水,用Temkin方程描述中性吸附剂吸附高浓度含铅(Ⅱ)废水。
陈莉荣王思齐苏洁姜庆宏张铁军
关键词:煤矸石复合吸附剂铅离子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
煤矸石复合吸附剂对Cr^(6+)的吸附性能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某洗煤厂的煤矸石和天然黏土石灰石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氯化铝制备吸附剂对Cr^(6+)进行吸附,运用SEM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因素对Cr^(6+)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
陈莉荣赵林凯张铁军姜庆宏苏洁李卫平
关键词:复合吸附剂煤矸石吸附等温线
Selection of Indigenous Plants in Roads in Northwestern Loess Plateau Area
2012年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indigenous plants in roads in order to solve resource shortage of indigenous plant in bioengi- neering. [Method] Based on northwestern loess plateau area, we conducted research on selection of indigenous plants and survey on the species which could live in adverse condition, mainly by surveying, with frequent tests as a supplement,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on plant combinations which are to be extensively applied. [Result]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in central dividing strips, four arbors, including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inn.)Franco, Sabina chinensis, Sabinachinen- sis(Linn.)Ant., and Ulmus purnila L., and nine frutices, including Lycium chinense, Tamarix austromongolica, Rosa xanthina Lindl., Forsythia suspense, Atriplex canescens, Amygdalus triloba, Hippophae rharnnoides Linn., Arnorpha fruticosa L., and Syzygium aromaticum could be planted. In addition, Gleditsia sinensis Lain, Robinia pseudoacacia L, Elaeagnus angustifolia L., Rhus typhina, Salix babylonica, Salixmatsudana and Fraxinus chinensis, tall and strong, are suitable to be planted as border trees, presenting a good vision. Frutices, limited by height, are usually with more branches, which will provide a good landscape if grown with tall plants. Prunus dacidiana and Ulmus pumila L., prone to be damaged by insects, should be planted with other species to stop the infestation in space.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laid foundation for selection of indigenous plants in roads,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resource shortage of indigenous plant for bioengineedng.
张铁军王春玲
关键词:ROADSELECTION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