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宪策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疫情
  • 2篇其他感染性腹...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疾病控制
  • 2篇发病数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腹泻
  • 2篇出血热
  • 1篇疫情分析
  • 1篇疫情流行
  • 1篇疫情流行病学
  • 1篇指数平滑法
  • 1篇肾综合征
  • 1篇肾综合征出血...

机构

  • 9篇鞍山市疾病预...
  • 2篇鞍山市气象局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盘锦市疾病预...

作者

  • 9篇张宪策
  • 6篇尹晔
  • 3篇何颖
  • 2篇金大庆
  • 2篇位晓东
  • 2篇王艳
  • 2篇崔莉敏
  • 1篇张良
  • 1篇高清源
  • 1篇黄纪虹
  • 1篇邹明文
  • 1篇李环
  • 1篇刘茹
  • 1篇崔建秋
  • 1篇田璐
  • 1篇张玉
  • 1篇张璐
  • 1篇王艳

传媒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14—2017年鞍山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通过对2014—2017年鞍山市手足口病(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订鞍山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对2014—2017年鞍山市HFMD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2017年鞍山市HFMD的年平均发病率为85.25/10万人,发病率呈逐年递减趋势;男性HFMD患者的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0:1;主要集中在0~5岁儿童,占所有病例数的83.91%,主要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HFMD发病主要集中在6~11月,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鞍山市铁西区、海城市和岫岩县HFMD发病率较高,聚集疫情主要集中在海城市和岫岩县。HFMD病原体监测主要是CV-A16型、EV-A71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交替出现。结论鞍山市HFMD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区域性和人群特点,应加强监测,有效控制疫情。
尹晔金大庆何颖乔凡丁张宪策崔莉敏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
2010~2014年鞍山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掌握鞍山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其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鞍山市2010~2014年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鞍山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共7 985例,平均发病率为43.64/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率最高的为铁东区(126.00/10万),最低的为千山区(19.63/10万)(P〈0.01)。每年的7~8月份是鞍山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的高峰期,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57.97%。男性发病率(47.10/10万)高于女性(40.08/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1∶1(P〈0.01)。鞍山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年龄分布呈现"W"型,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分别是0~2岁组(166.79/10万)、20~岁组(55.56/10万)和70岁以上年龄组(58.68/10万)(P〈0.01)。发病数占前5位的职业为:家务及待业(2 303例)、农民(977例)、离退人员(888例)、散居儿童(811例)和干部职员(701例)。结论夏季是鞍山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高峰季节,防控重点人群是婴幼儿。
张璐王艳尹晔张宪策
关键词:疾病监测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辽宁省鞍山市2019年手足口病月发病数预测模型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2009—2018年辽宁省鞍山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月发病数及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构建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 model),为制定鞍山市HFMD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 2010建立2009—2018年鞍山市HFMD月发病数的数据库,通过SPSS 19.0软件构建时间序列图和季节性ARIMA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对鞍山市2019年HFMD发病数作出预测。结果 2009—2018年鞍山市HFMD发病率呈隔年递减趋势,趋势性卡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09—2018年HFMD不同型别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构建季节性ARIMA模型(1,0,1)(0,1,1)12的拟合R^(2)=0.857,标准化BIC=2.979,平均相对误差为9.97%,残差为白噪声,模型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预测值和实际值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季节性ARIMA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鞍山市2019年HFMD发病趋势,对鞍山市HFMD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张宪策曹艳尹晔
关键词:手足口病
鞍山市手足口病日发病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及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鞍山市手足口病日发病数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手足口病日发病数的预测模型。方法统计鞍山市2011~2016年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的手足口病日发病数,对12个气象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手足口病日发病数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构建气象学因素和手足口病日发病数的多元回归方程预测模型,使用模型对2017年手足口病日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并分析预测效果。结果手足口病日发病数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日最低相对湿度、日平均相对湿度、日降水量、日平均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日平均气压、日最大风速、日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6.406+0.732X_1+0.178X_2-1.086X_3+0.475X_4)提示手足口病日发病数是日平均气温、日最低相对湿度、日最大风速和日平均日照时数共同作用的结果。所建立方程无共线性,对2017年手足口病日发病情况进行预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是0.61%。结论鞍山市手足口病日发病数受到多个气象因素的影响,所建立的模型可对本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短期预测。
尹晔金大庆何颖乔凡丁张宪策崔莉敏田璐高清源
关键词:手足口病气象因素多元线性回归
2010-2019年鞍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2010—2019年鞍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结果,为本地区HFRS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9年鞍山市HFRS发病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9年鞍山市HFRS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10万;HFRS发病高峰出现在10—12月,占总发病数的50.51%;鞍山市各县区均有HFRS病例报告,其中年平均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岫岩县和海城市,分别为4.78/10万和0.8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20~6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93.65%,男性高于女性(χ2=106.36,P<0.001);HFRS发病以农民和从事家务者及待业者居多,分别占总发病数的63.71%和23.60%;HFRS发病率与鼠密度和鼠带毒率的Spearman相关系数r分别为-0.122(P=0.815)和0.209(P=0.143),尚不能明确鞍山市HFRS发病率与鼠密度和鼠带毒率具有相关性。结论 HFRS防控应采取灭鼠、健康教育和扩大免疫规划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
位晓东王艳王璇张宪策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宿主动物监测疾病控制
鞍山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预测模型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2010—2019年鞍山市流行性出血热每季度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为制定鞍山市流行性出血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10建立2010—2019年鞍山市流行性出血热数据库,通过SPSS 25.0构建时间序列图和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并对2019年该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做出预测。结果2010—2019年鞍山市出血热累计报告病例394例,年均发病率是1.09/10万,男女性别比例是3.24∶1。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5岁以下人群出血热发病率是0.27/10万,25~60岁人群出血热发病率是1.34/10万,60岁以上人群出血热发病率是1.41/10万。流行性出血热城市年均发病率是0.33/10万,农村年均发病率是1.70/10万。采用指数平滑法构建的最优模型是简单季节性模型,拟合R^(2)=0.803,实际观测值和拟合值的绝对误差是0.04,相对误差是3.25%。结论指数平滑法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鞍山市2019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尹晔张宪策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指数平滑法
某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2021年
目的:通过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对一起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病、就诊、接触方式及代际传播等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6例确诊病例,波及人数为98人,感染率为5.10%(5/98),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5~72岁,临床表现为发热4例、乏力2例、干咳2例、咳痰1例、呼吸困难1例、呕吐1例、腹泻1例、肌肉酸痛1例,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5例,重型1例,从发病到诊断平均时间间隔5.3 d,从诊断到报告平均时间间隔1.2 h,本起疫情暴露场所为家庭,以近距离飞沫或密切接触为接触方式传播的,潜伏期中位数7 d(6 d~12 d)。指示病例为男性、51岁,二代病例共4例,三代病例1例。结论:本起聚集性疫情以家庭为暴露场所,且以近距离飞沫或密切接触为接触方式传播,通过加强疫情预警、监测,对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及对其密切接触者的严格筛查和管理,达到有效防控疫情发生、发展及防止蔓延。
崔建秋张良李媛刘茹陈涛刘雯张宪策李环武春光郑阳杨佐森
关键词:感染率传播链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
2010-2019年鞍山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2010-2019年鞍山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9年鞍山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0-2019年鞍山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1 220.80,P<0.001)。发病高峰出现在6-9月。鞍山市4城区发病率高于3县发病率(χ^(2)=2392.48,P=0.000)。<5岁年龄组、85岁及以上年龄组和80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以家务及待业、农民和离退人员居多。结论建议开展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监测,进一步明确病原谱。在不同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位晓东王艳李依哲张宪策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疾病控制
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疫情分析
2021年
目的通过对一起家庭相关联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了解聚集疫情发病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鞍山地区一起家庭关联病例的病例特征、时间分布、流行病学史及传播链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采用SPSS 22.0对暴露时间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防护作用进行检验分析。结果与一代输入病例接触的32名密切接触者中,有4例确诊病例和1例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罹患率15.63%。潜伏期7~13d,中位潜伏期9d;出现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间中位数为3d,原发-继发病例临床表现间隔时间中位数为8.5d。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传播方式,尤其在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共处在相对密闭的空间(房间)内更容易感染。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低于未佩戴者,P=0.006;接触时间<1h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低于接触时间>1h者,P=0.009。结论本次聚集疫情是由外省旅居史感染病例引起的家庭聚集疫情,早发现、早隔离及做好日常个人防护是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
张宪策邹明文黄纪虹何颖张玉金昊尹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