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浩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花岗岩
  • 2篇熔融
  • 2篇剖面
  • 2篇矿田
  • 2篇混合岩
  • 2篇成矿
  • 1篇地质学
  • 1篇地质学系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多金属矿田
  • 1篇形成温度
  • 1篇学系
  • 1篇隐伏
  • 1篇隐伏矿
  • 1篇隐伏矿床
  • 1篇隐伏矿床预测
  • 1篇隐伏矿体
  • 1篇铀矿
  • 1篇铀矿床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2篇广东省地质过...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作者

  • 5篇陈国能
  • 5篇彭卓伦
  • 5篇张俊浩
  • 4篇陈震
  • 4篇娄峰
  • 3篇王勇
  • 2篇丁汝鑫
  • 1篇王岳军
  • 1篇胡文烨
  • 1篇张珂
  • 1篇唐煜坤
  • 1篇郑义
  • 1篇陈雄

传媒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粤西福湖岭混合岩–花岗岩剖面的发现及其意义
2015年
作者野外调查发现的广东阳西福湖岭剖面,自上而下呈云母石英片岩→斑点状和条纹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或"脏花岗岩")的连续分带,且不同类型岩石具有不同变形特征,为研究壳内熔融和花岗岩浆形成及大陆流变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实例。初步测年结果表明,混合岩和花岗岩均形成于415~445 Ma之间,为加里东期的产物。
张俊浩许清燕陈国能唐煜坤胡文烨陈震娄峰彭卓伦邱惟王勇
关键词:混合岩花岗岩
壳内熔融与大陆造山--中山大学地质学系成立90周年暨陈国达院士诞辰102周年纪念被引量:9
2015年
本文将造山作用分为地槽褶皱造山和地台(克拉通)活化造山两种类型,并认为两者均起因于板块的汇聚过程。地槽造山是洋壳向陆壳的转换过程,其标志是地槽沉积物初次熔融形成的、以TTG为主的"不成熟花岗岩"产生。板块俯冲过程的能量转换,导致大陆岩石圈内能升高,包括TTG在内的基底地槽构造层的再次熔融(重熔),产生再生或重熔岩浆形成活化造山期的"成熟花岗岩";壳内重熔岩浆层形成和增厚最终导致大陆克拉通发生大规模压缩变形(活化造山)。造山作用的多幕性和花岗岩活动多期性,以及上老下新的花岗岩"层序",被认为主要与板块俯冲过程的能量转换速度有关。
陈国能陈震陈雄丁汝鑫彭卓伦Rodney Grapes张珂王岳军娄峰沈文杰郑义张俊浩邱惟许清燕王勇
关键词:花岗岩板块汇聚
粤西福湖岭加里东混合岩-花岗岩形成温度研究
2017年
钦-杭结合带南段广泛发育加里东期的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研究这些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形成的P-T条件,不但有助于了解加里东造山阶段本区地壳内部的温度特征,对于花岗岩浆形成以及大陆流变等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的福湖岭剖面位于钦-杭结合带南端,为一海边岩壁,其上出露分带清晰的加里东期混合岩-混合花岗岩,自上而下依次为斑点状混合岩、条纹状混合岩、窄条带状混合岩、宽条带状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作者在野外对剖面上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了影像采样,在计算机上对采集影像样品进行处理,在统一阀值下转换成代表浅色体(熔体)和暗色体(未熔岩石或熔渣)的黑白影像,并统计浅色体的含量百分比(熔体比)。将由此得到的各类岩石熔融比数据投到用Winkler and von Platen(1961)的硬砂岩熔融实验数据构成的温度-熔体比曲线图上,获知该剖面混合岩的形成温度在630~705℃之间,原岩的熔断温度("脏"花岗岩浆生成温度)为705℃,岩石熔融时(439~445Ma)剖面的埋深大体处于当时地表以下7km左右。本文结合福湖岭剖面地质研究和岩石熔融实验数据建立的"熔融温度计",为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形成温度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不仅适用于福湖岭,也可用于其它地区。
张俊浩陈震陈国能丁汝鑫彭卓伦
陆壳多次重熔与火山岩型铀-多金属矿田的形成被引量:9
2015年
产于火山岩中的沥青铀矿床常伴生Mo、Cu、Pb、Zn、Au、Ag等元素,形成铀多金属矿床和矿田。文中在认识花岗岩型铀多金属矿田成因的基础上,对华北沽源盆地和华南仁差盆地的铀多金属矿田的主要矿床成矿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此类矿床是火山岩地层之后的热液矿床,其形成与岩浆喷发过程无关。热液成矿作用一般有早、晚两期:早期主要为亲硫元素,形成金属硫化物矿床;晚期为亲氧元素成矿,形成沥青铀矿床。盆地的沉降使得早期金属硫化物成矿壳层位置下降,从而缩短了与晚期重熔界面之间的距离,造成晚期氧化物(沥青铀矿)成矿壳层在空间上与其重叠或靠近,从而形成氧(沥青铀矿)硫(金属硫化物)复合矿床(矿田)。
陈国能邱惟卢映新彭卓伦蓝恒春娄峰张俊浩许清燕王勇
关键词:原地重熔火山岩盆地成矿作用
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分带特征及其在下庄矿田隐伏矿床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花岗岩型铀矿通常形成于地台活化或地洼阶段的晚期,标志陆壳经历了多次的熔融(重熔)。对下庄矿田的热液蚀变类型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表明:含铀流体是从经历多次熔融产生的晚期岩浆系统中排出的贫硫富氧(氟、氯、二氧化碳)的热液流体;含铀热液在向上运移过程中,随着温度降低,伴生矿物析出顺序总体为氧化物–氟化物–碳酸盐–水化物,而沥青铀矿的沉淀析出主要发生在第一阶段(氧化物)后期和第二阶段(氟化物),到第三阶段(碳酸盐)基本完成;相应的铀矿化自下而上有高温无矿带–大脉带–线脉带–网脉带–低温无矿带的分带特征。据此并结合下庄矿田XXX矿床的资料,提出该矿目前探明的以晶质铀矿为主的线脉矿体下方,极有可能存在沥青铀矿大脉带的定位预测方案。
彭卓伦陈国能陈震娄峰邱惟张俊浩许清燕
关键词: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分带隐伏矿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