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芊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的优先保护区选取——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 2024年
-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衰减,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面对众多亟需保护的区域,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有大的保护效果,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敏感,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设立保护区是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同时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人类活动空间需求的研究方法较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最大熵(MaxEnt)模型评估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并考虑人类活动空间需求,对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价值进行评估,为综合确定优先保护区域提供新方法。评价体系中对4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20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更加真实可信的反映了区域的保护优先性。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域主要位于东南部地区,整体呈现东南高于西北的趋势。2)野生动物栖息地高、较高适宜性区域位于三江源中西部地区,面积总计为8.75×10^(4) km^(2),其中41.2%的区域分布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3)三江源地区极高优先级保护区域面积为3.01×10^(4) km^(2),位于三江源地区中西部,占总面积的8.0%,其中35.8%的区域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三江源地区优先保护区域主要位于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和囊谦县,应对以上地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研究成果可为保护区位置的确定和弥补保护空缺提供了科学依据。
- 高文明宋芊张皓翔王士如
- 关键词:人类活动强度
- 寒旱环境草本植物根系护坡的时间尺度效应被引量:7
- 2009年
- 为研究植物护坡效应的可持续性,选取芨芨草、细茎冰草、垂穗披碱草、赖草4种草本植物,分别对生长时间为1-4年的上述草本进行了野外现场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草本其平均抗拔力、平均须根数、平均根径和平均根长随生长时间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芨芨草的平均抗拔力与生长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垂穗披碱草、细茎冰草和赖草之间均存在指数函数关系;4种草本的平均须根数与生长时间之间均存在较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芨芨草的平均根径与生长时间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垂穗披碱草和细茎冰草之间均呈指数函数关系,赖草的根径与生长时间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芨芨草的平均根长与生长时间之间呈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细茎冰草和赖草之间均呈线性函数关系,垂穗披碱草的平均根长与生长时间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 张兴玲胡夏嵩李国荣朱海丽毛小青宋芊陈桂琛
- 关键词:草本植物根系植物护坡边坡
-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 2022年
-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土地资源重要性日益突出,其安全水平和质量状态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地质量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基础,而构建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做好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的关键和基础。本文基于土地质量复杂内涵的界定,系统总结国内外土地质量评价选取指标及其特点,阐述不同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分析了我国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现状和进展,并展望了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可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标准、基本农田监测体系构建,以及不同类型土地质量评价提供指标体系导引和借鉴。
- 宋芊
- 祁连玉龙滩晚志留世龙王山系列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16年
- 祁连玉龙滩晚志留世龙王山侵入岩由早到晚可划分为科胜措卡单元中细粒石英闪长岩、龙王山单元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石墙子单元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三个单元。经主量元素分析及图解,区内序列侵入岩属于高钾、过铝质-偏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反映出花岗岩浆为壳源物质熔融形成的产物。岩体稀土元素特征为:ΣREE在(126.94~297.83)×10-6之间,LREE/REE=10.73~16.90,(La/Yb)N=11.82~24.87,表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且轻稀土具较强的富集;δEu在0.50~0.88之间,反映岩石铕具弱负异常;配分曲线中三个单元岩石各曲线相互平行,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微量元素显示出低Rb、Ta、Nb、Zr、W、Cr,富Sr、Th、Hf、Ba、Sc的特征,且Rb、Ba、Th三元素具明显的富集;蛛网图曲线基本呈三隆起型式,兼有I型和S型花岗岩的两种属性,总体具有造山期壳源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
- 夏楚林彭润民任二峰宋芊
-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晚志留世
- 三江源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 2024年
- 2000-20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对生态区的无序扩张造成了极大破坏,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对其进行保护与修复。精准识别区域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规律,是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精确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当前对于高原牧区生态脆弱性的研究较为匮乏,并且较少能细致分析某一特定区域当前所处的生态状态和所面临的生态压力。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源地和水源供给地,为探究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变规律,基于“敏感性-恢复力-压力度”模型,选取对三江源地区生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14个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对该地区2000、2010和2020年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揭示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性以轻度、中度和重度为主,三期平均面积占比分别为34.5%、29.9%、28.6%;脆弱性在空间分布特征上表现为“北部高、南部低”的格局,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2)从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生态敏感性、恢复力和脆弱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态压力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处于持续上升趋势。3)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相对稳定,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率高、降水量大的南部地区。4)年降水量、干燥度、相对湿度和NDVI等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因子,q值分别为0.811、0.705、0.614和0.574。由于不同因子之间具有交互作用,生态脆弱性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可为高原牧区生态脆弱性评估提供指标选取依据,并对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区域的识别提供参考价值。
- 高文明宋芊张皓翔王士如
-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