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彦彬
- 作品数:22 被引量:94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 考虑侧面摩擦的侧限压缩模型的数值解法
- 2018年
- 海上箱筒型基础结构下沉到位后,舱内土体的受力变形可以看作是侧限压缩模型问题,上部荷载引起的侧壁摩擦力与土体应力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本文通过简化模型,列出了侧限压缩模型的平衡微分方程,分析了方程解析计算时存在的难点,结合摩擦应力边界条件的特点,构造函数迭代法对该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展示了计算的收敛过程,得到接触侧面上水平应力和土体表面位移的非线性分布规律,并将其结果与ABAQUS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函数迭代法收敛速度较快,计算过程稳定,对其他存在变量耦合边界条件的微分方程数值求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文轩曹永勇张文前姜彦彬
- 关键词:迭代法
- 气管直吸联合覆膜真空预压现场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文章通过4个不同的真空预压方法现场试验,介绍气管直吸联合覆膜真空预压新技术。分析4个现场试验区的地表沉降、真空度、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对比加固前后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和地基承载力。结果表明,该试验区气管直吸联合覆膜真空预压方法能快速实现排水固结,快速实现加固吹填淤泥层,满足后续工程施工承载力要求。
- 林生法范明桥姜彦彬徐锴李杰
- 关键词:真空预压吹填淤泥
- 加筋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若干有限元建模类型分析被引量:17
- 2020年
- 基于加筋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段分别建立单桩、群桩及全断面有限元模型,探讨几何模型、桩土接触等条件对系统变形、应力分布及荷载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路堤边界效应影响,全断面模型的沉降及荷载分配完成较快,应力比n、桩的荷载分担效率系数E均在路肩内侧附近达到最大值,且分别高于路中位置15.7%和5.2%。坡脚位置桩顶位移矢量角、桩的水平荷载及弯矩显著。单桩与群桩模型规律较为相近,沉降发展相对迟缓且略低于全断面模型。各有限元模型预测的最终状态的n,E及等沉面高度均正比于其桩土沉降差。统计表明单桩加固范围内实测与理论荷载误差可达-35.1%~58.5%,桩土竖向应力分布并不均匀。设置允许桩土发生相对位移的接触条件将增大沉降量及等沉面高度,并影响浅层桩身受力。桩承式加筋路堤有限元数值计算应优先选择考虑桩土接触条件的全断面模型。
- 姜彦彬姜彦彬何宁汪璋淳何斌
- 关键词:刚性桩复合地基应力分布
- 复合地基离心模型试验桩土应力分布测试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基于PCC桩承式加筋路堤离心模型试验,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探讨了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测试方法及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标定介质对土压传感器的系数有明显影响;桩帽及桩间土顶部的竖向土压分布都不均匀,其形心测点分别处于低应力区及高应力区,采用测量桩顶总荷载换算平均桩帽顶部竖向土压的方法更为合理。由不具有充分代表性的有限的测点所得土压通常无法真实地反映桩、土平均竖向应力。
- 姜彦彬姜彦彬何宁何斌汪璋淳朱锐
- 关键词:复合地基离心模型试验桩土应力比
- 路堤深厚软基管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被引量:26
- 2018年
- 结合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基现场试验段工程,对比了几种管桩复合地基单桩有限元数值建模方法,认为轴对称接触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路堤下管桩复合地基的基本性状。基于数值分析结果,详细探讨了管桩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和变形分布。结果表明:填土越高,桩顶承台应力集中越显著;桩土应力比与高距比、桩土沉降差之间均存在较好的正相关线性关系。填筑结束,带承台管桩承担了80%的路堤荷载,管桩外侧摩阻力承担了超过90%的承台受荷;与在天然地基上堆载相比,大部分荷载通过管桩传递到压缩性相对较小的深层地基中,管桩复合地基的附加应力分布得到了优化,桩长范围内地基的压缩率及压缩量大幅减小,管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量仅为相应天然地基堆载沉降量的18.5%,深厚软基的总沉降减幅为435 mm。
- 姜彦彬何宁林志强姚明帅李文轩
- 关键词:管桩复合地基荷载分配荷载传递压缩率
- 真空预压出膜与覆水密封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管线出膜和覆水密封是影响真空预压密封膜密封效果的两个重要方面。介绍两种有效的管线出膜方式—裤筒式出膜和法兰盘式出膜。针对膜上覆水是否具有密封作用的争论,分别采用空气动力学中的无粘性可压缩流体动力学模型和水力学中的薄壁大孔口出流模型,近似描述膜上小孔单纯进气和单纯进水的两种情况。计算表明,单位时间内膜上小孔进气驱替孔隙体积量比进水时大一个数量级,膜上覆水可以减缓真空度的损失,但仍然会浪费能量。为真空预压管线出膜施工及合理安排膜上覆水提供参考及依据。
- 姜彦彬林志强林生法
- 关键词:真空预压
- 桩承式路堤桩帽顶面土压测试代表性分析
- 2022年
- 准确获取桩帽顶面的土压力是评价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关键,而如何量化分析桩帽顶面点式土压测试的均值代表性往往被忽视。建立了单桩加固范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提出土压测试代表性系数λ,探讨平面布桩、传感置换率α、路堤填高H_(e)及刚度等对桩帽顶面土压测试代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桩承式路堤桩帽顶面土压力不均匀分布特征显著,导致点式土压测值的均值代表性较差。λ对H_(e)及α的变化较为敏感,α及H_(e)越小时,点式土压测值的均值代表性越差;H_(e)较大时,λ对路堤填土刚度的变化不敏感。改变布桩的平面几何数值时,λ仅与桩帽直径相关,而与桩间距无关。新型分布式光纤土压测试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提升桩帽顶面土压测试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土压测试代表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姜彦彬姜彦彬何斌陈盛原王艳芳
- 关键词:土压力有限元数值模拟分布式光纤
- 桩承式加筋路堤有限元几何建模方法及边坡效应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桩承式加筋路堤常用的有限元几何建模方法包括单桩模型(含轴对称模型和单桩3D模型)、平面应变模型和3D断面模型,这些模型各具特点且前提假设各不相同,但却缺乏对比研究。使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结合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几何建模,对比分析了基于大面积堆载假定的模型与带边坡3D断面模型应力分布及变形的差异与原因。计算表明:3D断面模型最能反映桩承式加筋路堤真实工况,而单桩模型及大面积3D断面模型均低估了沉降量。边坡效应引起的水平位移及坡外隆起使得桩土沉降差、平均桩土应力比、桩顶荷载分担系数及土工加筋横向拉应力均在路肩区域达到极大值,且在路面范围内均大于大面积堆载工况。
- 姜彦彬何宁许滨华张中流耿之周石北啸
- 关键词:桩承式加筋路堤大面积堆载
- 城市堤路结合工程变形控制措施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有效控制变形是城市堤路结合工程正常发挥防洪和交通双重作用的重要保障。基于南京长江岸线堤路结合工程典型断面,建立平面应变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天然堆载、台阶加筋、深层水泥搅拌(DCM)及透水混凝土桩(PCP)工况等4种工况的变形分布与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台阶加筋工况的整体变形规律与天然堆载工况基本一致,不进行软基处理将无法有效缩减新老堤防及地基的沉降和水平位移;DCM及PCP工况均能有效控制上部堤防及下部地基的沉降、隆起与水平位移,工后沉降均小于100 mm;PCP复合地基可在3.6%的低置换率条件下,将路面工后沉降减至43 mm,并将达到99%固结度的时间由365 d缩至155 d,变形控制能力整体强于DCM工况。PCP复合地基技术在变形控制标准高、建设周期短的软基地区堤路结合工程中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 汪璋淳汪璋淳何宁姜彦彬周彦章何宁
- 关键词:工后沉降
- 长短桩复合地基工程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被引量:8
- 2017年
- 依托某水泥砂浆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质量事故实例,开展现场调查及地基变形监测工作。根据在柔性基础下长短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避免类似工程质量事故的预防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在大面积堆土荷载作用下桩周软土固结沉降,将主要产生两种地基处理失效模式:如果桩端悬浮在软土层中,桩端将发生向下刺入变形,桩周软土发生塑性变形或塑性破坏,地基处理失效;如果桩端落在硬土层上,桩体将先发生破坏,然后桩周软土破坏,地基处理失效;在大面积堆土荷载作用下桩周软土固结沉降且桩端悬浮在软土层中是本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人员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 林志强黄伟达姜彦彬钟贵荣
- 关键词:长短桩复合地基工程质量事故荷载传递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