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航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航天
  • 3篇航天服
  • 3篇舱外航天服
  • 2篇电池
  • 2篇一体化
  • 2篇制冷
  • 2篇生命保障
  • 2篇燃料电池
  • 2篇热电
  • 1篇性能分析
  • 1篇联储
  • 1篇合金
  • 1篇PEMFC
  • 1篇储氢
  • 1篇储氢合金

机构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中国航天员科...

作者

  • 3篇李运泽
  • 3篇周国栋
  • 3篇王胜男
  • 3篇周航
  • 1篇高峰

传媒

  • 1篇航空学报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航天器环境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冷热电一体化的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性能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热驱制冷,提出一种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冷热电一体化方案.在分别建立金属储氢装置、PEMFC、热驱制冷系统和辐射散热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冷热电一体化的热力学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典型案例的计算,并重点分析了核心构件热驱制冷装置的参数对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冷热电分产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比较,该系统仅消耗84.6g氢气,且不需要向空间排放工质,能源利用率高达85.29%,在工质消耗与能源利用率上有较大的优势.
周航李运泽王胜男周国栋
关键词:航天服
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冷电联储系统性能分析
2013年
基于质子膜燃料电池(PEMFC)和热驱制冷,提出一种舱外航天服冷电联储方法,根据热力学总能理论,通过能量的梯级利用和不同形式的能量联产来实现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冷电联储、能源转化和环境控制一体化。对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冷电联储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表明本文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冷电联储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能达到减少航天员出舱活动携带物品种类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并重点对冷电联储系统储氢冷却器相关参数的选取对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及系统整体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Ni5和LmNi4.9Sn0.1较适合用于本文提出的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冷电联储系统。
王胜男李运泽周航周国栋
关键词:舱外航天服燃料电池储氢合金生命保障
舱外航天服冷热电一体化系统性能分析
2013年
文章提出了一种舱外航天服冷热电一体化(Combined Cooling-Heating-Power,CCHP)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组件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驱制冷装置、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和辐射器等。在冷热电一体化系统的冷电匹配方法上提出了"以电定冷"方案,按照该方案计算了一组典型工况下系统的工作状态,分析了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工作电流密度和工作压力对系统质量和消耗性工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舱外航天服冷热电一体化系统在质量大小方面可以接受,在消耗性工质损失方面比水升华器冷源/蓄电池电源方案小得多;且降低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和压力、增大燃料电池工作电流密度,均能够减小系统质量、降低系统消耗性工质损失。
周国栋高峰李运泽王胜男周航
关键词:舱外航天服燃料电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