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珣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细胞
  • 2篇动脉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足
  • 2篇脱疽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教学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缺血
  • 1篇动脉缺血性疾...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中医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7篇吴珣
  • 4篇康煜冬
  • 3篇丁毅
  • 3篇王伏声
  • 2篇王雨
  • 2篇董雨
  • 2篇牛晓暐
  • 2篇徐旭英
  • 1篇李田田
  • 1篇董建勋
  • 1篇张广中
  • 1篇李勇
  • 1篇陶琳
  • 1篇张捷
  • 1篇冯凯
  • 1篇卢伟

传媒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医教育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北京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gNP敷料促进深度烧伤致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的效果及VEGF/MMP-9信号通路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研究稳定剂合成纳米银(AgNP)敷料促进深度烧伤致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的效果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VEGF/MMP-9)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74例深度烧伤致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伤口处理,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AgNP敷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病原菌阳性率、伤口肉芽形态评分、VEGF以及MMP-9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创面病原菌阳性率为16.21%,显著低于对照组(3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伤口肉芽形态评分为(0.89±0.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6±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VEGF为(736.98±10.55)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683.64±10.57)pg/mL],MMP-9为(2.08±0.52)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3.54±0.6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2.70%vs.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gNP深度烧伤致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AgNP敷料对于创面的修复效果较高,可降低MMP-9并提高VEGF,且安全性较高。
牛晓暐李建友李田田吴珣
关键词:深度烧伤慢性难愈性创面
糖尿病足2号方对气虚血瘀型脱疽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2号方对气虚血瘀型脱疽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血塞通与糖尿病足2号方,两组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踝肱比值和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BI和VEGF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临床有效率100.00%,对照组有效率90.9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与糖尿病足2号方联用可降低ASO患者ABI比值,下调VEGF水平,改善临床疗效。
吴珣丁毅康煜冬王伏声王雨董雨
关键词:脱疽气虚血瘀血管内皮细胞
“新型线上巴林特小组”教学模式对临床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新型线上巴林特小组”教学模式对临床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参加本科阶段临床实习的医学生40名,进行为期6周的“新型线上巴林特小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前后邀请受试人员填写职业倦怠量表(MBI-HSS)、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结果 经过6周干预后,受试者职业倦怠量表总分显著下降(P<0.01),其中“情绪耗竭”因子分数显著下降(P<0.01)。结论 “新型线上巴林特小组”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医学生职业倦怠具有积极作用。
肖萱陶琳李阳张广中柴钊吴珣张捷卢伟
关键词:教学模式职业倦怠医学生
朱红膏纱条外敷联合西医治疗阴虚湿热型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在西医基础上朱红膏纱条外敷治疗阴虚湿热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血流变学、血流量及炎症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阴虚湿热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西医治疗基础上外用朱红膏治疗。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症状体征积分、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治疗前后腘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07%(51/56),高于对照组82.14%(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BI为(0.92±0.18),高于对照组治疗后(0.8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为(5.17±0.63)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29±0.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Fib和Hs-CRP分别为(4.32±0.44)Pa·s、(9.76±1.09)Pa·s、(3.42±0.58)g/L和(7.38±0.76)mg/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85±0.43)Pa·s、(11.28±1.05)Pa·s、(4.10±0.62)和g/L(9.32±0.8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腘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分别为(113.53±10.26)ml/min、(448.24±32.36)ml/min和(30.38±3.63)ml/min,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02.42±9.84)ml/min、(430.61±31.28)ml/min和(26.08±4.17)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红膏纱条外敷结合西医治疗阴虚湿热型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流变学、血流速度及炎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珣丁毅康煜冬王伏声王雨董雨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脱疽阴虚湿热朱红膏疮面
房芝萱糖尿病足一号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房芝萱糖尿病足一号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2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房芝萱糖尿病足一号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分析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踝肱指数与足背动脉血流均高于对照组,静息痛、间歇性跛行、下肢冰凉等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芝萱糖尿病足一号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下肢动脉血流、局部循环灌注。
吴珣徐旭英牛晓暐
关键词:穴位贴敷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42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术前1周应用益气活血通脉中药,1周后抽取骨髓液,依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采用辨证循经的方法注射缺血肢体。术后在益气活血通脉方基础上,连服4—6周具有温阳、温经、通络作用的中药。观察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光电容积描记(photoplethysmography,PPG)、经皮氧分压(TcPO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痛感、冷感、创面生长愈合等情况,进而综合评价其疗效。结果注射1—2周后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静息痛、冷感改善较明显;2周后下肢膝关节下10cm处有不同程度的TcPO2升高和TcPCO2降低;4周后ABI有增加趋势;PPG波形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跛行距离延长;疮面愈合周期缩短。结论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中药对改善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显著的作用。
董建勋冯凯王伏声丁毅牛晓暐徐旭英康煜冬李勇吴珣
关键词:辨证骨髓单个核细胞下肢缺血
Seminar教学法提高中医外科学教学质量的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效果,以提高中医外科学教学质量,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要。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专业2个班的学生,2013级同学为实验组,应用课堂理论教学及Seminar教学见习,共42人;2012级同学为对照组,应用课堂理论教学及传统教学见习,共40人。结果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与传统教学相比较,Seminar教学法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师生互动,加深中医外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eminar教学法在中医外科教学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使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更有效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成绩。
吴珣康煜冬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中医外科学教学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