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美

作品数:9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灌丛
  • 3篇高寒灌丛
  • 2篇地理分布
  • 2篇碳循环
  • 2篇土壤呼吸
  • 2篇土壤碳
  • 2篇土壤碳循环
  • 2篇气候
  • 2篇青藏高原
  • 1篇杜鹃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制图
  • 1篇增温
  • 1篇植物去除
  • 1篇制图
  • 1篇沙冬青
  • 1篇生长季
  • 1篇生境
  • 1篇生境特征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9篇刘美
  • 5篇吴世新
  • 3篇潘伯荣
  • 3篇刘庆
  • 2篇刘美
  • 2篇张娟
  • 1篇李丽
  • 1篇阳小成
  • 1篇周国英
  • 1篇苏志豪
  • 1篇张林
  • 1篇吴莹
  • 1篇王丹

传媒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土壤呼吸组分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8年
气候变暖正在深刻地改变全球碳循环过程.土壤呼吸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连接着植物-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碳转移过程.土壤呼吸可分为异养呼吸和根源呼吸(根系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等组分.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发生部位与利用的有机碳源不同,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可能存在显著差异.然而,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完全实现土壤呼吸各组分的精确区分和量化,气候变暖对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仍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土壤碳循环评估的精确性以及对气候变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格局变化的认识.本文系统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土壤呼吸组分区分技术,分析了土壤呼吸组分区分的研究结果,并论述了土壤呼吸各组分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进展.提出仍需发展新的土壤呼吸组分区分技术或者改进和创新现有技术,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精确区分野外条件下根源呼吸组分,同时开展土壤呼吸组分对多种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研究,以期更全面地认识土壤碳循环过程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变化趋势.
马志良赵文强刘美刘美刘庆
关键词:土壤碳循环土壤呼吸根呼吸气候变暖
我国沙冬青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与群落特点
蒙古沙冬青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宁夏北部和甘肃北部.分布36°27′-42°01′N,102°36′-108°49′E,海拔高度 990-1900 m 左右,坡度在 3o-45 ° 之间,最低海拔位于乌拉特梭梭林保护区,...
潘伯荣刘美吴世新苏志豪
基于多重时空数据的新疆绿洲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绿洲是在特定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因素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即是在干旱区或荒漠背景下,由自然及人类共同作用,有利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且生产力明显高于周边的地域。利用近期新疆地区地形、降水、植被、草地、土壤等空间数据,以及2010年度新疆地区土地利用数据,应用GIS软件进行综合空间分析,获取了新疆地区干旱荒漠及绿洲区域的界线。2010年度新疆绿洲面积约占全疆总面积的9.54%,包括了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两部分面积几乎各占一半。新疆地区绿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了各类林地、中高覆盖度草地、除冰川和永久积雪地的各类水域,沼泽地、城镇工矿居民点建设用地,以及各类灌溉耕地。
吴莹吴世新张娟刘美
关键词:干旱荒漠区绿洲GIS
青藏高原东缘窄叶鲜卑花灌丛生长季土壤无机氮对增温和植物去除的响应被引量:14
2018年
为了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寒灌丛土壤氮转化过程,该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灌丛生长季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对增温和去除植物的响应。结果表明:窄叶鲜卑花灌丛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整个生长季节,土壤硝态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一直增加的趋势。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铵态氮含量,而在生长季末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铵态氮含量,说明该区域土壤氮转化过程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以硝化作用为主,而在生长季末期以氨化作用为主。不同时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对增温和去除植物的响应不同:增温对硝态氮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生长季中期和末期,且因植物处理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增温仅在生长季中期使不去除植物样方铵态氮含量显著升高。去除植物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仅表现在对照样方(不增温),去除植物显著提高了生长季初期和中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了生长季末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同时去除植物显著降低了增温样方生长季中期土壤铵态氮含量。灌丛植被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可能主要吸收土壤硝态氮,其吸收过程不受土壤增温的影响。
马志良赵文强赵春章刘美朱攀刘庆
关键词:高寒灌丛植物去除
增温对高寒灌丛土壤呼吸不同组分的影响机制被引量:8
2019年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方面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其原因可能为土壤呼吸不同组分对土壤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及相应的非生物和生物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分别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系统地论述了增温对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高寒灌丛土壤呼吸不同组分的影响机制,发现增温可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植物根系的生理活性直接促进土壤异养呼吸和根系呼吸。同时增温能通过改变非生物因子影响土壤呼吸各组分速率,如增温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而间接促进土壤呼吸;而增温引起土壤水分含量较小程度的降低不足以抑制土壤呼吸过程。增温还能通过改变植物群落生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生物因子影响土壤呼吸各组分速率,如增温导致植物细根生产量、死亡量和分解速率提高,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增加;增温还导致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向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群落转变,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惰性有机碳的利用增加。受根际土壤可利用碳含量较高的影响,根际微生物呼吸对增温的响应不敏感,增温对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也不显著。由此可见,在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生态系统中,气候变暖将通过改变非生物与生物因子影响土壤呼吸等碳释放过程。以上结果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寒灌丛土壤碳循环过程。
马志良刘美刘美
关键词:高寒灌丛增温土壤呼吸土壤碳循环
新疆的土地覆盖遥感制图被引量:4
2015年
以1970—2005年新疆土地利用、新疆植被类型图、新疆草地资源图、地形、遥感影像等时空数据为基础,根据新疆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的分类要求与分类含义,分析各类型的对应转换关系,通过对分类图斑的进一步划分、合并、修正等步骤,完成了1970—2005年新疆土地覆盖及其动态图的制作,实现了基于土地利用、植被分布、地形以及遥感影像等时空数据的同区域、同尺度土地覆盖的遥感制图。由此表明:土地利用数据库的一些地类可以根据分类的对应关系,直接转换为土地覆盖的相应类型;对于类型及含义有差异而无法直接转换的部分,借助植被、地形及遥感影像多源数据,对土地覆盖类型进一步判读、划分和修正,实现了快速有效的新疆土地覆盖遥感制图,同时,实现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数据空间的一致性。
张娟吴世新刘美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制图
中国沙冬青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被引量:12
2017年
沙冬青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掌握其地理分布范围及生境特征,有助于分析其所处境况以及展开相应的研究与保护工作。通过搜集历史文献资料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沙冬青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时空动态以及生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从地形、气候、土壤三个方面探讨了限制沙冬青属植物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新疆沙冬青分布范围为38°55′~40°09′N,74°42′~76°43′E;蒙古沙冬青分布范围为36°27′~42°01′N,102°36′~108°49′E,两种沙冬青在地理分布上不连续,以条带或块状方式呈现小聚集分布状态。(2)两种沙冬青的生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限制新疆沙冬青分布的生态因子主要包括气候指标中的热量因子以及土壤指标中的p H、盐分和全磷,限制蒙古沙冬青分布的生态因子主要包括气候指标中的水分因子和土壤指标中的有机质、全氮。
刘美吴世新潘伯荣王丹
关键词:地理分布生境特征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Cheng f.)高光谱特征提取和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沙冬青是亚洲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目前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准确掌握沙冬青的空间分布将有助于其生境保护和物种恢复。采用ASD Field Spec便携式光谱仪测定新疆沙冬青和蒙古沙冬青的叶片反射率,利用一阶导数和倒高斯模型提取沙冬青的高光谱特征,以探究冬季识别新疆沙冬青群落主要物种的可行性以及2种沙冬青的光谱特征差异。结果表明:① 1月,新疆沙冬青仍具有绿色植物的基本光谱特征,与其群落中的膜果麻黄和琵琶柴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780-1 300 nm)具有明显差异,反射率之差最高可达33%。因此,选择冬季进行沙冬青的遥感识别是可行的;②新疆沙冬青和蒙古沙冬青的光谱反射率曲线波形相似,"红边"位置分别为720 nm和719 nm;③倒高斯模型可很好地模拟红边区域的光谱特征,模拟结果表明2种沙冬青均存在"蓝移"现象,且新疆沙冬青的"蓝移"偏量大于蒙古沙冬青,说明引种环境对沙冬青的生长有胁迫。
刘美吴世新潘伯荣
关键词:高光谱特征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杜鹃灌丛群落生物量分配及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被引量:2
2022年
生物量在地上与地下的分配是植物生长策略的反映,对于研究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布设了83个样点,包括15种高寒杜鹃群落,采用收获法对灌木层和草本层2个不同层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进行测定,并分析温度和降雨量等气候因素对灌丛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区高寒杜鹃灌丛灌木层平均生物量为21.16 t/hm^(2),地上、地下分别为14.90、6.26 t/hm^(2),草本层平均生物量为9.79 t/hm^(2),地上、地下分别为2.40、7.39 t/hm^(2);灌木层、草本层根冠比分别为0.6、7.89,表明该地区内灌木层植物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上部分的光合器官,草本层植物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吸收养分和水分的根系.(2)比较5种主要高寒杜鹃灌丛后发现,不同灌丛间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地上生物量大小依次是腺房杜鹃灌丛>腋花杜鹃灌丛>头花杜鹃+千里香杜鹃灌丛>草原杜鹃灌丛>雪层杜鹃灌丛,地下生物量大小依次是腋花杜鹃灌丛>腺房杜鹃灌丛>雪层杜鹃灌丛>头花杜鹃+千里香杜鹃灌丛>草原杜鹃灌丛;草本层地上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地下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小依次为雪层杜鹃灌丛>头花杜鹃+千里香杜鹃灌丛>草原杜鹃灌丛>腺房杜鹃灌丛>腋花杜鹃灌丛.(3)该地区高寒杜鹃灌丛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遵循等速生长关系,与草原、森林一致;草本层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遵循异速生长关系.其中5种主要高寒杜鹃灌丛群落2个层片的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不同.雪层杜鹃灌丛灌木层和头花杜鹃+千里香杜鹃灌丛草本层地上、地下生物量为异速生长关系,其余3种灌丛的各层片都为等速生长关系.(4)灌木层生物量主要受干旱、年均温度、年均降雨量的影响,随着年均温和年均降雨量增加而增加
刘秋蓉李丽胡君刘美周国英阳小成张林巩合德刘庆
关键词:高寒灌丛杜鹃生物量分配气候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