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举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咽癌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启动子的突变
- 2011年
- 【目的】检测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远端启动子L1-TR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突变情况并探讨突变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扩增出B95.8细胞和新鲜鼻咽癌组织细胞中EB病毒(EBV)的L1-TR片段,并测序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构建含原型和突变型L1-TR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分别转染HaCat细胞、B95.8细胞和C666-1细胞,比较两种启动子的活性。【结果】和B95.8原型比较,鼻咽癌组织中的EB病毒L1-TR启动子区域有多处缺失、插入和点突变,且启动子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LMP1启动子L1-TR的活性与B95.8原型相比明显降低,这在EB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中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 王凤伟刘文举廖奕佶邓海霞陈诗萍买世娟谢丹
- 关键词: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启动子突变
- siRNAs干扰EBNA1下调EBV阳性鼻咽癌细胞内ALOX12的表达
- 2010年
-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C666-1细胞中EB病毒核抗原1(EBNA1)的表达,探索氧化应激与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证实了能有效抑制EBNA1表达的干扰序列,使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方法检测C666-1细胞的存活率,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探索了氧化应激与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转录谱变化,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进行了验证。【结果】EBNA1-1414和EBNA1-1437干扰序列转染C666-1细胞48h后,分别可抑制59%和56%的EBNA1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分别降低了33%和24%。PCR芯片实验发现干扰EBNA1表达后48hC666-1细胞中花生四烯酸盐12-脂氧合酶(ALOX12)蛋白表达有下调,谷胱甘肽还原酶(GSR)和过氧化物酶3(PRDX3)在转录水平表达上调。【结论】EBNA1或许能够通过上调ALOX12的表达间接地发挥促鼻咽癌作用。
- 刘文举王凤伟买世娟
- 关键词:EB病毒RNA干扰鼻咽癌
- 鼻咽癌中EB病毒启动子Qp的突变及其功能学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中启动EB病毒核抗原1(EBNA1蛋白)表达的EB病毒Q启动子(Qp)的变异特征,比较有第62225位点(g→a)和第62422位点(g→c)两个点突变的Qp与原型Qp(B95.8型)的功能学差异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扩增29例鼻咽癌组织石蜡标本和14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总共43例)中的Qp序列,PCR产物测序后分析其突变情况,统计学分析Qp中的点突变与鼻咽癌的相关性。把突变型和原型Qp分别克隆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上,检测相对光强度(RLU),比较突变型与原型Qp启动转录的活性。使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来比较突变型和原型Qp与Sp1蛋白的亲和力。【结果】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实验,证实Qp的突变与鼻咽癌有密切的相关性(P=0.0395,<0.05)。突变型Qp启动转录的活性明显高于原型(RLU之比约为2.5:1,P<0.05),并且突变型Qp与Sp1的亲和力较原型Qp增强约1.52倍。【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突变型Qp可能通过增强与Sp1亲和力的机制,使其启动转录的活性明显增强。Qp特定位点的突变在EB病毒对鼻咽上皮细胞的感染和转化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 黄宇帆廖奕佶刘文举花文峰邓海霞买世娟谢丹宗永生
- 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变异型启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