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口腔
  • 4篇护理
  • 3篇术后
  • 2篇颌面
  • 2篇颌面部
  • 2篇面部
  • 2篇口腔颌
  • 2篇口腔颌面
  • 2篇口腔颌面部
  • 1篇血管危象
  • 1篇延续护理
  • 1篇原因分析及护...
  • 1篇再手术
  • 1篇摘除
  • 1篇摘除术
  • 1篇摘除术后
  • 1篇腮腺
  • 1篇腮腺肿物
  • 1篇手术
  • 1篇术后出血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6篇黄敏红
  • 4篇张丽萍
  • 3篇刘秋玲
  • 2篇王友元
  • 1篇冀晨阳
  • 1篇张干林
  • 1篇王建广

传媒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心电图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腮腺肿物摘除术后护理干预效果
2018年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腮腺肿物摘除术后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接受腮腺肿物摘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干预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术后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总时长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术后干预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与住院总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00%(P<0.05)。结论在腮腺肿物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中,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引流管拔除时间与住院时长,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黄艳玉黄敏红伍文琴
关键词:腮腺肿物摘除术后护理干预
口腔颌面缺损皮瓣修复重建手术术后出血再手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缺损皮瓣修复重建手术术后出血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缺损皮瓣修复重建手术的769例患者资料,其中发生术后出血再手术21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手术后发生出血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P<0.05的变量构建列线图。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缺损部位、手术方式是否包含颈总动脉结扎(挽救性手术)、伤口积液、伤口感染进入最终模型,其中糖尿病(OR=3.817,95%CI 1.193~11.239)、颌骨部位缺损(OR=4.313,95%CI 1.274~13.544)、伤口积液(OR=9.149,95%CI 2.998~26.911)及伤口感染(OR=5.940,95%CI 1.624~19.220)是术后出血再次手术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本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 0.832,0.968),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91.2%,列线图C指数为0.896(95%CI 0.829~0.964),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0.03~0.21的风险范围内。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的术后出血再次手术预测模型可为口腔颌面头颈外科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指导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预防出血再手术提供依据。
张丽萍刘秋玲黄敏红陈佳仪王建广王友元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缺损术后出血列线图
34例口腔颌面部组织瓣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被引量:3
2020年
报告了34例口腔颌面部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主要原因为:吻合动脉痉挛血管栓塞;组织肿胀导致皮岛穿支於堵、受压,皮瓣供血受阻;放疗后受区血管条件欠佳;术区积液长期浸润,外部刺激致血管破裂;凝血功能差,局部渗血多,压迫血管蒂等。本组完善术前个体化评估准备;术后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测、个体化皮瓣观察、有效体位、营养支持、预防感染、避免出血,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可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皮瓣成活率。
刘秋玲张丽萍吴娟黄敏红刘金娟方玲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组织瓣血管危象护理
不同年龄口腔癌根治同期皮瓣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腔癌根治同期皮瓣修复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特点及其对护理对策的提示。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口腔癌根治同期皮瓣修复患者658例,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60岁)279例及低龄组(<60岁)379例。收集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带管出院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χ^(2)=12.38,P<0.001)、术前BMI(t=2.43,P=0.015)、吸烟史(χ^(2)=18.34,P<0.001)、术前麻醉ASA分级(χ^(2)=25.61,P=0.001)、术前并存疾病(χ^(2)=46.97,P<0.001)、是否舌、口底肿瘤(χ^(2)=16.68,P<0.001)、是否游离皮瓣(χ^(2)=6.81,P=0.03)、手术时间(t=2.19,P=0.029)、术前检验指标血红蛋白(t=4.96,P<0.001)、白蛋白(t=5.44,P<0.001)、D-二聚体(Z=-13.52,P<0.001)、钙离子水平(t=4.07,P<0.001)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χ^(2)=14.55,P<0.001)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1,95%CI 1.005~1.037,P=0.011)、术前D-二聚体水平(OR=1.219,95%CI 1.026~1.447,P=0.024)、术前并存疾病(OR=1.642,95%CI 1.108~2.432,P=0.013)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带管出院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17,95%CI 1.003~1.031,P=0.017)、术前BMI(OR=0.917,95%CI 0.873~0.963,P=0.001)、是否舌口底肿瘤(OR=2.135,95%CI 1.475~3.091,P<0.001)及手术时间(OR=1.220,95%CI 1.120~1.328,P<0.001)是带管出院的相关因素。结论针对上述各种危险因素,重视患者术前评估,做好充分术前准备,针对性的术后护理及观察,加强吞咽功能训练,做好出院准备服务,重视延续护理,建立三级医院-社区-家庭的康复体系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复。
张丽萍吴娟刘秋玲王友元黄敏红刘金娟
关键词:口腔肿瘤皮瓣延续护理护理对策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口腔癌术后患者的口腔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年
探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口腔癌术后患者的口腔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口腔癌手术者进行研究,共计80例,平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本研究在2020年6月开始,在2020年11月结束,参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研究组护理模式为集束化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口腔菌属计数、感染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是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癌者在术后配合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吴娟黄敏红黄妮
关键词:口腔癌
12例双扩张器叠加埋置术患者的护理被引量:3
2012年
对12例双扩张器叠加埋置术患者进行了护理,护理要点为术前对患者的心理、皮肤清洁、扩张器等做好准备,术后加强皮肤血液循环观察、切口护理,注意扩张器注水过程的观察、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扩张器注水期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指导,保护扩张器扩张的皮肤。
张丽萍冀晨阳黄敏红张干林
关键词:皮肤扩张术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