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之栋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台湾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正义
  • 5篇生态
  • 5篇环境正义
  • 4篇马克思思想
  • 2篇知识
  • 2篇生态思想
  • 2篇生态学
  • 2篇损益分析
  • 2篇全球暖化
  • 2篇外部性
  • 2篇物质代谢
  • 2篇论争
  • 2篇科学知识
  • 2篇关系主义
  • 2篇恩格斯
  • 1篇德意志意识形...
  • 1篇典范
  • 1篇对象化
  • 1篇对象化活动
  • 1篇形而下

机构

  • 11篇台湾中央研究...
  • 8篇爱丁堡大学
  • 4篇台湾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黄之栋
  • 11篇黄瑞祺

传媒

  • 12篇鄱阳湖学刊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暖化与气候正义:一项科技与社会的分析——环境正义面面观之二被引量:6
2010年
全球暖化的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考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希望证明地球的温度正在快速上升。他们指出,如果我们现在不赶紧行动,之后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然而,暖化的问题牵涉的层面不只是科学而已,同时也关系到社会、政治以及哲学观的歧异。对此,社会学家认为我们应该挑战以往相信科学是完全客观的看法。传统看法认为:科学是在陈述事实,哲学则是在讨论价值,两者互不相干。本文针对全球暖化的问题,来观察价值如何被隐藏在科学讨论里,并探讨暖化科学背后蕴藏的正义观。
黄之栋黄瑞祺
关键词:全球暖化环境正义气候正义科学知识
环境正义的“正解”:一个形而下的探究途径被引量:2
2012年
环境正义一词近来相当流行。就在人们朗朗上口地主张要追求环境正义之际,大家对这个词所指为何,却一直没有共识。每当有环境正义议题出现时,议题周边总是不乏各路诠释者,他们常强调自己对该词的诠释权,并把自身的解释当成某种通说、甚至是"正解"。本文认为,环境正义是个典型的"具有根本争议的概念"。为避免纯粹概念上的争辩,本文主张采取一种形而下的策略,通过实作的讨论来与理论对话。
黄之栋黄瑞祺
关键词:环境正义社会建构论
环境正义之经济分析的重构:经济典范的盲点及其超克——环境正义面面观之四被引量:4
2011年
随着美国环境正义行政命令的公布,环境正义这个概念在美国也渐次制度化。但制度化所伴随而来的,不是争论的平息,反倒是更严峻的挑战。1990年中期之后,新自由主义者对传统理论群起攻之。总的来看,他们认为以往的理论过于抽象与空泛,以致于无法落实。为了导正此缺点,新一派的学者建议在环境正义的讨论上引入经济学思考,俾使抽象的规范性概念能在具体政策上实现。然而,由于经济学典范过度强调牺牲区域的存在与金钱补偿的重要,使得他们的论点充满反环保与不正义的因子。换言之,把经济推理施用在环境正义理论上,可能会使我们对正义的讨论失焦,还可能使原有的不正义问题更加恶化。为了让前述两个互不相让的理论重新对焦并展开对话,本文尝试梳理隐藏在经济学推理中的偏见,并试图寻找传统理论与经济理论之间的接点。
黄之栋黄瑞祺
关键词:环境正义损益分析外部性内部化
《资本论》与生态学的交错:马克思思想的生态轨迹之三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剖析《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作者认为,《资本论》中的生态思维,可以从物质代谢、资本主义批判与代间正义三个面向切入。其中资本主义的型构批判贯穿三者,最为重要却也最常为人所误解。质言之,环境论者常认为《资本论》是一本专门讨论劳动与资本的书籍,因此该书有着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并忽视了自然的重要性。本文作者以为,当代环境危机乃肇因于资本主义无止境积累的假设,致使吾人习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以及伴随而来的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协动(社会)层次的物质代谢进行分析与批判,是解决环境危机的唯一方法。基此,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对当代环境议题仍有相当的启迪。
黄瑞祺黄之栋
关键词:《资本论》生态学物质代谢
劳动论争之解明:马克思思想的生态轨迹之四被引量:1
2010年
对于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理论中劳动这个概念,环境研究者向来存有重大疑虑。争议的起因源自劳动理论中"物质代谢"与"对象化活动"的割裂与对立。对此,作者认为劳动理论中的这两个侧面与环保思想并不相违。因为,物质代谢观认为人是自然这个大循环中的一个小循环,人在维系自身小循环之际,不得不同时虑及自然界大循环的运行;这种顾及大循环永续不坠的方法,又得仰赖对象化活动中目的性意识的改变来达成。基此,我们认为这两个概念应该被放在辩证的观点中来理解。
黄瑞祺黄之栋
关键词:物质代谢对象化活动生态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态视角:马克思思想的生态轨迹之一
2009年
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主义(environmentalism)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一直困扰着马学研究者。本论文系列旨在厘清这个关系。本文是第一篇,试图系统地评论马克思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者希望通过生态学所揭示的关系主义视角,梳理出《手稿》中展现的生态蕴义,并希冀借此对马学重新定位。《手稿》的自然观大致可从自然的先在性、人的两面性及劳动辩证法三个层次来理解。质言之,人虽是自然的一部分,但由于人必须借由劳动来对象化自然并借此获取生活所需,因此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既是相互制约亦是相互影响的。此等互动的关系,体现在"人以劳动为手段来‘人化自然’同时也为‘自然所自然化’"之上。劳动使人的自然面向和人本身的存在面向统一,终将导致人类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本主义的统一。由于《手稿》超越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范畴,并朝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道路迈进,使得马学与当代环境主义有了根本的一致。本文认为此一重要的接点,是未来马学再兴的契机。
黄瑞祺黄之栋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观环境主义关系主义
唯物论下的关系构造:马克思思想的生态轨迹之二
2009年
继本系列论文首篇分析《1844年哲学与经济学手稿》的生态思想,本文进一步分析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和《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两个重要文献的生态思想。本文参酌了日本马克思研究大家广松涉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译稿,从文献学的观点还原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独到见解,并梳理出马克思唯物主义中的生态意蕴。具体来说,马克思从辩证的角度出发,首先肯定了个人的存在是立基于人与自然的交流之上。就这点来看,马克思所阐释的独到的关系主义见解,与当代生态学的看法,有着根本的一致性。进一步而言,人与自然的交流基本上是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活动中展开的。基于此,个体的劳动与集体的协动不但是我们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出发点,对劳动的分析更是我们理解当代生态问题最重要的分析工具。
黄瑞祺黄之栋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生态马克思主义关系主义
绿色马克思主义的抽象与具体: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生态轨迹总结篇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从马克思的哲学观、历史观以及政治经济学三个视角切入,尝试回答以下问题:马克思怎么看待自然?他如何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透过马克思主义来理解当代环境问题?作者发现,经由哲学、历史以及政治经济学这个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为人们探索现下环境问题的症结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架构。这种研究方法由物质生产出发,使研究者能进出于抽象与具体之间,系统地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构进行批判。这三个层次的体系分析,是当代生态学最薄弱的部分;正因为如此,这三个分析层次的视角也是当代绿色马克思主义的起点。
黄瑞祺黄之栋
关键词:恩格斯生态思想
光说不正义是不够的:环境正义的政治经济分析——环境正义面面观之三被引量:6
2010年
近年来由于新一代环境正义研究者大量应用经济分析到环境正义的研究上,使得环境正义理论与经济推理产生严重的对立。采取经济分析的学者从不正义的形成机制出发,撼动了传统环境正义理论的正义观。具体来说,经济学者认为过去的环境正义理论有两大盲点:重视(不正义的)结果而不重视形成机制的探讨;由于没有厘清不正义的形成机制,使得传统派也提不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质言之,采取经济论理的学者认为,光给垃圾场贴上"不正义"的标签是不够的,如果我们真的希望环境正义能够落实,就必须找出问题症结,然后对症下药。本文将环境正义的问题放进经济理论与环境政策的脉络中,来考察市场、政治与环境间的多重互动。本文认为,传统理论已经对正义的问题作了相当多的抽象考察,此刻我们应该从抽象回到具体,开始思考如何落实环境正义的问题了。
黄之栋黄瑞祺
关键词:环境正义环境经济学损益分析外部性
把“暖化政治”找回来——读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
2011年
在气候变化的文献里,大概找不到如《气候变化的政治》这般风云诡谲的书了。之所以用"诡谲"二字,得从全球暖化的文献分类谈起。坊间搭上"暖化热"的出版品,大致可分为四类:科学地述说暖化的成因与危险;乐观地细数创新科技与绿色商机;怀疑痛斥暖化议题误导人心、拖累经济;当然还有悲观论者预示着风雨前的宁静。
黄之栋
关键词:气候变化政治全球暖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