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伟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尘肺
  • 3篇尘肺病
  • 2篇影像
  • 2篇影像特征
  • 2篇X线
  • 2篇DR
  • 1篇导抗
  • 1篇胸片
  • 1篇影像特征分析
  • 1篇噪声聋
  • 1篇职业性噪声
  • 1篇职业性噪声聋
  • 1篇直接数字化X...
  • 1篇致残
  • 1篇致残程度
  • 1篇摄影
  • 1篇摄影设备
  • 1篇声导抗
  • 1篇石工
  • 1篇听阈

机构

  • 8篇中山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职业病...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8篇陈伟
  • 3篇周郁潮
  • 3篇郑海英
  • 2篇黄忠
  • 2篇温小庭
  • 1篇冯简青
  • 1篇张莹
  • 1篇欧慧慧
  • 1篇王淑玉
  • 1篇刘林均
  • 1篇丁丽燕
  • 1篇刘新霞
  • 1篇黄国贤
  • 1篇吴乐英
  • 1篇刘锦华
  • 1篇林斌
  • 1篇郑珍香

传媒

  • 2篇中国城乡企业...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千伏X线片、DR、CT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析高千伏X线片、DR、CT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门诊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88例疑似尘肺病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千伏X线片、DR、CT检查,对照病理确诊结果,对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情况、胸片质量、并发症检出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大阴影显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小阴影聚齐、P影的显示率对比,CT的显示率显著高于DR和高千伏X线片。在Ⅰ期、Ⅲ期尘肺病诊断上,CT的符合率高于DR和高千伏X线片,在Ⅱ期尘肺病诊断上,DR的符合率高于高千伏X线片和CT。DR的Ⅰ级胸片质量高于高千伏X线片,而高千伏X线片的Ⅱ级、Ⅲ级、Ⅳ级胸片质量高于DR。结论:在尘肺病的早期诊断上,CT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DR的胸片图像质量最佳,三种检查方式各具优势,均能够反应患者的病理状态。
温小庭陈竞雄陈伟何茂贤黄忠陈伯平
关键词:DRCT尘肺病
观察分析肺结核与尘肺病DR胸片影像特征和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肺结核与尘肺病DR胸片的的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3月经本地传染病医院确诊的肺结核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及经本地传染病医院确诊的尘肺病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均行X线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结节与空洞情况。结果:观察组结节分布87.50%(35/40)、结节大小90.00%(36/40)及结节密度90.00%(36/40)均匀程度均高于对照组52.50%(21/40)、57.50%(23/40)、72.50%(29/40),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薄壁空洞数目82.50%(33/40)多于对照组30.00%(12/40),观察组厚壁空洞数目17.50%(7/40)少于对照组70.00%(28/40),观察组空洞平均直径较对照组大、存在卫星灶,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诊断肺结核、尘肺病患者时,要对其图像特征全面把握,分析特异性影像学表现,结合粉尘接触史综合判断,提高鉴别有效率诊断准确性,避免发生误诊、值得推崇。
何茂贤陈伟
关键词:肺结核尘肺病X线诊断影像特征
66例石工矽肺发病特点与X射线胸片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石工矽肺患者发病特点和X射线胸片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6例石工矽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石工矽肺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9.7±4.8)岁,发病工龄中位数为8.0年。呼吸道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气促和胸痛,发生率分别为71.12%、56.06%、45.45%和43.94%,但体征不明显。X射线胸片小阴影影像学改变均为圆形小阴影,以q影多见,占81.82%,p影占18.18%;其分布以左上、左中、右上和右中肺区多见,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大阴影发生率为7.58%,多发生于上肺区。肺通气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58%。并发症肺气肿的发生率为10.61%,肺结核的发生率为3.03%。42.42%患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结论石工矽肺发病年龄较低,发病工龄较短,劳动能力损害较严重。应做好石场矽尘危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刘锦华张莹刘林均黄国贤王淑玉陈伟冯简青丁丽燕欧慧慧刘新霞
关键词:石工矽肺发病特点致残程度
尘肺病患者DR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比较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和肺功能检查在尘肺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接诊的疑似尘肺病患者150例,同时进行DR和肺功能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检出率。结果:DR检查检出尘肺病129例,未检出尘肺病21例,检出率86.00%;肺功能检查检出尘肺病92例,未检出尘肺病58例,检出率61.33%,两种检查方法在尘肺病检出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方法检查肺功能各项指标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DR在尘肺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检出率高。
温小庭黄忠陈伟陈竞雄何茂贤陈伯平
关键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肺功能检查尘肺病
某市不同级别医院介入的放射卫生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调查珠三角某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介入放射学的放射卫生现状。方法通过采用全面普查的方法,选择该市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已开展介入治疗业务的所有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防护设施现状、环境辐射剂量、个体防护用品现状、职业健康监护现状。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该市7家医疗机构共有12台介入治疗设备,现有180名介入治疗从业人员。不同级别医院的介入治疗从业人员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的介入治疗的防护设施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甲医院介入治疗设备机房的周围辐射剂量高于二甲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的介入治疗个体防护用品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医院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比例高于三甲医院(P<0.01)。结论该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介入治疗业务发展良好,加强对介入治疗申请辐射防护管理、积极开展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督促从业人员按要求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可能有助于提高该市介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水平。
郑海英陈伟邓东峥李蕴慧周郁潮
关键词:珠三角介入治疗
耳声发射、声导抗、ABR与纯音听阈测试在职业噪声聋诊断中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耳声发射、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听与纯音听阈测试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中的关联性。方法 运用纯音测听、耳声发射、声导抗、ABR为一组测试组合,对66 例(132耳)患者进行检测,分析耳声发射、声导抗、ABR客观电反应阈与纯音测听0.5kHz、1kHz、2kHz、4kHz的主观听阈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中的关联性。结果 1、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中,纯音听阈值≥40dB与<40dB的情况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引出率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排除中耳病变因素)声反射引出率与纯音听阈相应频率阈值≥40dB和<40dB情况下声反射引出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纯音听阈2KHz、4KHz、2-4KHZ的均值与ABR阈值有正相相关性,以2-4KHz均值相关系数值(0.488)最高。结论 1、职业性噪声聋诊断要求职业危害接触史在3年以上,在此情况下,大多数患者耳蜗损伤已较重,故耳声发射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中意义不大。2、声导抗、ABR与纯音听阈测试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中具有定性、定量作用,应予以重视。
林芳李全胜陈伟吴乐英郑珍香林斌
关键词:耳声发射声导抗ABR纯音听阈测试职业性噪声聋
某市CBCT机房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掌握某市牙科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设备(CBCT)机房周围辐射剂量水平,发现辐射防护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方法从该市卫生健康局放射卫生监管信息平台导出2020年度该市80间牙科CBCT机房周围辐射剂量水平的监测结果,按照GBZ 130-2020标准要求进行评价。结果该市80间牙科CBCT机房周围辐射剂量率均未超出国家标准限值(2.5μSv/h),检测合格率为100.0%;但其中25间机房部分检测点存在X射线泄漏,主要为机房防护门(32.0%)、门锁(28.0%)、机房防护墙(24.0%)、观察窗(12.0%)和排气扇(4.0%)。结论该市牙科CBCT机房周围辐射剂量水平均基本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但部分机房存在X射线泄漏问题,行政监督管理部门需加强牙科CBCT机机房放射卫生监督管理,诊疗机构应落实放射防护管理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受检人员和公众的健康。
郑海英邓东峥陈伟周郁潮陈嘉欣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调查研究
2021年
目的对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进行现场调查分析,为规范开展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该市某三甲医院2名放射工作人员,即医师A和医师B,采样现场核查、现场放射防护检测及现场询问等现况调查方法,并详细记录调查结果。结果受调查的2名放射工作人员所处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年度常规检测及本次调查现场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除了受调查的2名放射工作人员监测结果异常以外,其他人员检测结果均<1.25 mSv;医师A曾经佩带个人剂量计接受过放射性检查,医师B接受放射性检查时剂量计被留置于放射工作场所内。结论本次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原因为2名放射工作人员非正常使用剂量计所致,提示该院存在放射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差、责任心不强和对监测工作不重视的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制订差错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处理和记录异常情况,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郑海英陈伟李蕴慧邓东峥周郁潮
关键词:个人剂量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