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小林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植物保护专业
  • 2篇农科
  • 2篇课程
  • 2篇课程教学
  • 2篇课程教学改革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试验
  • 1篇熊蜂
  • 1篇夜蛾
  • 1篇羽化
  • 1篇羽化率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螟
  • 1篇玉米螟赤眼蜂
  • 1篇玉米田
  • 1篇原核表达
  • 1篇植保

机构

  • 8篇长江大学
  • 3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省烟草公...
  • 1篇山东省蚕业研...

作者

  • 8篇董小林
  • 3篇翟一凡
  • 3篇李传仁
  • 3篇刘艳
  • 3篇陈浩
  • 3篇郑礼
  • 3篇王福莲
  • 2篇李俊凯
  • 2篇张建民
  • 2篇代晓彦
  • 1篇方正武
  • 1篇高欢欢
  • 1篇桂连友
  • 1篇徐志红
  • 1篇王香萍
  • 1篇裴艳芳
  • 1篇王瑜
  • 1篇吕兵
  • 1篇周小怡
  • 1篇谭晓玲

传媒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科技视界
  • 1篇科教导刊(电...
  • 1篇求知导刊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四种花粉对地熊蜂发育的影响
2023年
为明确樱桃花粉、梨花粉、苹果花粉和杂花粉对地熊蜂生长发育的影响,改进熊蜂工厂化繁育的饲料配方,本试验将四种花粉通过不同配比组合成15种饲料配方,分别饲喂熊蜂微蜂群,研究分析其产卵前时间、幼虫发育、蛹发育及雄蜂出房数量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花粉配方饲料饲喂的熊蜂微蜂群发育不同,其中饲喂单一种类花粉的微蜂群产卵前时间相对较长,饲喂含有三种花粉混合饲料的微蜂群产卵前时间相对较短。以樱桃花粉、梨花粉、杂花粉混合花粉为饲料的微蜂群,其雄蜂出房数量最多,为14.25头;以杂花粉为饲料的微蜂群,没有雄蜂出房。综之,樱桃花粉、梨花粉和杂花粉等比组成的混合饲料饲喂地熊蜂效果最好,单一杂花粉饲喂会导致地熊蜂发育较差。
吴光安时成浩董小林王福莲陈浩高欢欢刘艳苏龙孙猛吕召云郑礼翟一凡
关键词:花粉发育
三种微生物杀虫剂对三种小花蝽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探究微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昆虫小花蝽的安全性,为微生物杀虫剂与小花蝽联合使用防治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浸虫法测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对微小花蝽(Orius minuius)、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的毒力,比较其毒性大小,并比较了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下用药7 d对小花蝽的致死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东亚小花蝽毒性最小,LC_(50)为2.88×10^(8)CFU/mL;金龟子绿僵菌对微小花蝽毒性最小,LC_(50)为5.20×10^(5)CFU/mL;苏云金杆菌对微小花蝽的毒性最小,LC50为1.24×10^(5)IU/mL。按照国际生物防治组织的评价标准,球孢白僵菌对东亚小花蝽的致死率为25.13%,属于无害,但对其余两种小花蝽轻度有害;金龟子绿僵菌与苏云金杆菌对三种小花蝽均为轻度有害。
李郭雨王瑞娟陈浩刘艳吕兵代晓彦苏龙赵珊郑礼董小林翟一凡
关键词:微生物杀虫剂毒性试验安全性评价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22年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推广应用,“新农科”对传统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针对目前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以长江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为例,从实践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构建新农科“三化、三早、三融合”本科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新型农业人才培育。
董小林方正武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
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被引量:2
2017年
“农业昆虫学”作为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实验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通过调整授课时间、丰富实验内容以及增加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等环节,综合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使该课程教学内容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并对改革后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董小林裴艳芳张建民王福莲李传仁桂连友李俊凯
关键词: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
施药后不同时间玉米田中常用农药残留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为明确玉米田中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的安全性。【方法】室内用田间推荐剂量在玉米叶片上施用4种杀菌剂(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以及4种杀虫剂(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施药后1,3,5和7 d调查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玉米叶片24 h时的死亡率、寄生能力(寄生的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量)及子代羽化率。【结果】施药后不同时间,不同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虫的死亡率、寄生能力和羽化率产生显著影响。4种杀菌剂中,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能力持续影响时间长,在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其寄生的麦蛾卵量分别为20.25和20.80粒;戊唑醇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最大,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戊唑醇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子代羽化率为18.48%,施药3 d后接触时死亡率高达37.03%。4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能力持续影响时间长并且毒性较大,在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的寄生的麦蛾卵量为3.43和9.19粒,施药后1-3 d时死亡率分别高达96.21%和74.00%;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赤眼蜂子代羽化的持续伤害时间长,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的子代羽化率为27.92%。总体来说,4种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较4种杀菌剂大。【结论】田间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前7 d不建议喷施戊唑醇、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3种杀菌剂以及阿维菌素和吡虫啉两种杀虫剂,前5 d不建议喷施甲基硫菌灵和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使用时应该根据该药的田间推荐浓度合理喷施。
王瑜王瑜代晓彦刘艳刘艳陈浩郑礼董小林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能力羽化率
斜纹夜蛾化学感受蛋白SlitCSP2的表达模式定位及配体结合特性分析
2022年
研究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化学感受蛋白Slit CSP2的表达模式、组织定位及与配体结合特性,为揭示SlitCSP2在化学通讯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利用RT-qPCR检测了SlitCSP2在蛹及雌、雄成虫各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了SlitCSP2在幼虫期和雄成虫头部、触角和足部的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Slit CSP2在幼虫各龄期的分布情况进行定位分析;利用荧光竞争结合试验检测Slit CSP2与13种非挥发性化合物的结合特性。RT-qPCR结果表明,SlitCSP2在3龄幼虫表达量最高,3~6龄表达量逐渐降低;成虫阶段雄成虫足部及胸部和雌成虫头部及翅的表达量最高,且雄成虫头部、足部和胸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成虫。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litCSP2在3龄幼虫头部(去触角)的蛋白表达水平较高。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lit CSP2在幼虫阶段主要分布于头部、口器和胸足;在雄成虫中,Slit CSP2主要分布于足部前跗节和足部外骨骼内侧。荧光竞争结合试验表明,Slit CSP2与单宁(Ki=1.77)、花青素(Ki=2.34)和叶酸(Ki=4.56)有很强的结合能力。本研究明确了Slit CSP2在幼虫各龄期和成虫各组织的表达特征。根据免疫定位及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结果,我们推测Slit CSP2可能在斜纹夜蛾寄主选择和解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汪洋陈俊元许汝冰王福莲李传仁谭晓玲董小林
关键词:斜纹夜蛾原核表达
新农科下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基于长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2020年
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教学实习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长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为例,针对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展开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可为同类学校开展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教学实习提供参考。
张建民王香萍董小林徐志红李传仁李俊凯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课程教学实习
黄曲条跳甲实验室种群的生命表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模拟自然条件,用小白菜苗饲养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组建了其年龄特征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并计算出反映其种群增长动态的几个重要参数。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世代总存活率为0.57,净繁殖率为96.636 6,平均世代周期为43.9 d,内禀增长率为0.104 0,周限增长率为1.109 6,种群翻倍时间为6.7 d,在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幼虫、蛹)年龄组占85.47%,成虫期年龄组占15.53%。
李甜周小怡朱茜彭意文王登科董小林
关键词:生命表内禀增长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