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华
-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杭州市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煅烧骨颗粒大小对兔颅骨缺损引导成骨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煅烧骨颗粒大小对兔颅骨缺损引导成骨作用,阐明煅烧骨颗粒大小对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煅烧骨颗粒按直径大小分为4组,小颗粒组(0.1~0.3mm)、中颗粒组(0.3~0.6mm)、大颗粒组(0.6~0.9mm)和混合颗粒组(0.1~0.9mm),分别植于兔颅骨缺损中,于术后3、6、8和12周取材,采用改良的Gomori特殊染色,观察大体和组织学改变,并测定新骨形成积分光密度(A)值。结果:改良的Gomori染色病理切片,各组均见大量的毛细血管长入以及不同程度的新骨单位生长,小颗粒组和混合颗粒组在第12周均见骨小梁排列的成熟骨痂,各组A值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小颗粒组、混合颗粒组各时间点的A值均大于中颗粒组和大颗粒组(P<0.05);同时第3、6周小颗粒组A值高于混合颗粒组(P<0.05),第9、12周则低于混合颗粒组(P<0.05)。结论:不同大小颗粒煅烧骨均有成骨作用;小颗粒组和混合颗粒组成骨效果优于中等颗粒组,但混合颗粒组在修复后期表现为更强的成骨作用,提示煅烧骨颗粒大小可以作为筛选和构建仿生骨支架材料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 何钟勤高心田小华钟丞薛莹李倪娜王志刚刘晓红孙晓宇
- 关键词:煅烧骨成骨颅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