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徐文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楚雄盆地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断裂构造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Ⅲ号矿体群为例
- 2013年
- 郝家河铜矿床是楚雄盆地砂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以Ⅲ号矿体群为例,在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方向、不同矿化程度的断裂构造岩、矿石、地层岩石进行稀土元素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断裂构造岩与矿石、地层岩石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δEu弱亏损,δCe负异常不明显,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显示出构造岩与矿石、地层岩石稀土元素特征具有同源特征;讨论了各类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影响构造岩稀土含量及配分模式的因素,进而提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隐伏矿预测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 梁徐文韩润生吴海枝吴鹏
- 关键词:稀土元素断裂构造岩楚雄盆地
- 滇中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成岩期和改造期热液蚀变作用——来自组分迁移计算的证据被引量:6
- 2014年
- 通过牟定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两类典型矿化的围岩蚀变类型、空间分布、蚀变矿物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该矿床存在成岩期与改造期两期热液蚀变。成岩期热液蚀变分布于浅紫交互带浅色砂岩一侧,呈现大范围面状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并具蚀变分带:全浅色砂岩中的强硅化、黄铁矿化亚带;浅紫过渡砂岩中的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弱硅化亚带,并具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金属矿物分带。改造期热液蚀变主要分布于断裂、节理旁侧,表现为带状、网脉状的硅化、碳酸盐化。以1580 m中段实测剖面为研究对象,采集各蚀变亚带的代表样品,以紫色砂岩为原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组分迁入、迁出计算,结果显示各亚带组分的迁入、迁出特征与镜下观察的蚀变矿物组合吻合。分析表明,蚀变矿物组合与组分迁移特征还间接指示了不同亚带的形成条件:成岩期紫色砂岩(围岩)呈氧化-碱性条件,浅色砂岩呈还原-酸性条件,浅紫过渡矿化带则处于氧化还原-酸碱转化面上;改造期构造热液属还原-中偏碱性的中温构造流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期成矿流体分别形成层状矿体及脉状富矿体的机理,为深化研究该类矿床的"矿源-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提供了重要证据。
- 吴海枝韩润生吴鹏和继圣冯兴杰梁徐文孙晓栋
- 关键词:砂岩型铜矿床蚀变作用滇中
- 滇中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成矿作用过程的流体包裹体证据被引量:9
- 2011年
- 通过对牟定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的不同结构构造及矿化类型岩石中矿物包裹体特征的研究及对比,认为不同结构构造及矿化类型岩石的形成与不同成岩-成矿阶段流体的演化特点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表明其成矿作用主要经历3个成矿流体演化阶段:成岩期(均一温度:84℃~162℃)、主改造期(均一温度:145℃~227℃)及次改造期(均一温度:129℃~177℃)。3期流体的盐度变化不大,多处于4%~10%之间,而它们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其次为CH4和CO2。成岩期流体演化形成了砂岩铜矿的初始矿源层及贫矿体,矿化程度高的地方甚至形成浸染状或纹层状矿石;改造-成矿期的流体则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形成现今受构造控制的条带状、脉状富矿体。
- 吴海枝韩润生吴鹏唐果梁徐文
- 关键词:砂岩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流体演化成矿过程滇中
-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矿石组构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被引量:9
- 2013年
- 通过对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和典型矿石组构特征的显微鉴定,总结该矿床典型矿石组构特征.主要矿石构造包括: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脉状构造、块状构造、角砾构造等;主要矿石结构包括:结晶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填隙结构、压碎角砾状结构、揉皱结构、放射状结构等.根据这些矿石组构特征及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组合、类型及自形程度和矿物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特征分析,矿区大致可划分为三期:沉积成岩期(初始矿源层形成期)、热液改造成矿期、表生期.初步认为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为早期沉积、后期热液改造的热液型矿床.
- 林冰霞邓明国沙建泽梁徐文
- 关键词:矿石组构矿床成因
- 云南楚雄盆地郝家河铜矿区断裂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云南郝家河铜矿床是楚雄盆地砂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在矿区大比例尺构造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筛选典型断裂,进行断裂面力学性质的鉴定,划分构造期次,厘定构造体系,并对区内不同期次、不同方向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自燕山期以来该区经历了NE-SW向→近EW向→NW-SE向→近SN向4期构造主压应力的转换。燕山晚期NW向构造对早期成矿物质活化、迁移、重分配,造成铜的初始富集具有控制作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近SN向断裂构造促使成矿物质富集,矿体形态多表现为层状、似层状;喜山早期NE向断裂构造促使含矿热液从地层中萃取大量含矿物质并发生再富集,形成富厚矿体;喜山中晚期近EW向断裂构造主要对已形成的矿体造成破坏。
- 梁徐文韩润生吴海枝吴鹏林冰霞
- 关键词:成矿作用楚雄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