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思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灌区
  • 3篇雨强
  • 3篇土壤
  • 2篇时空异质性
  • 2篇水量
  • 2篇水资源
  • 2篇无线
  • 2篇无线连接
  • 2篇无线连接方式
  • 2篇连接方式
  • 2篇景电灌区
  • 2篇降水
  • 2篇降雨
  • 2篇降雨过程
  • 2篇旱情
  • 1篇垫层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技术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机构

  • 13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3篇李静思
  • 6篇李山
  • 5篇费良军
  • 3篇王添
  • 2篇刘利华
  • 2篇李智录
  • 2篇张荣斌
  • 1篇李占斌
  • 1篇王倩
  • 1篇程圣东
  • 1篇李鹏

传媒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排灌机械工程...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旋转式人工降雨实验平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人工降雨实验平台,包括坐落在底部平台上的降雨系统和稳定系统,连接着的两个降雨系统和稳定系统构成一个结构;底部平台中设置水泵、转筒、PLC控制器、分割水泵与PLC控制器的底座隔板;PLC控制器与各...
张荣斌王添李静思侯精明潘占鹏李欣怡马越姬国强
便携稳定的小流域河流泥沙悬移质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稳定的小流域河流泥沙悬移质收集装置,包括主体管,主体管两端分别设置有接取锥头和排水尾管,主体管上设置有移动装置,主体管内沿主体管长向设置有过滤装置,移动装置用于移动过滤装置,接取锥头锥尖设置有开口...
陈琦涛王添李静思李占斌李鹏程圣东张皎吴亨郭兴月耿颖颖
透水砖与垫层入渗特性对城市降雨产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评估透水铺装应用场地的适配性及减灾效果,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模型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西安地区不同透水砖铺装面层(陶瓷透水砖和生态透水砖)与垫层(均质土、15%和30%碎石混合、砂基四种垫层)组合下的入渗特性及其对降雨径流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①陶瓷透水砖和生态透水砖都有良好的入渗性能,垫层入渗快慢顺序为砂基垫层、15%碎石混合垫层、均质土垫层和30%碎石混合垫层。砾石含量的适当增加有助于水分的入渗,但是当砾石含量持续增加会阻碍降雨入渗。②透水铺装入渗分透水砖入渗和垫层入渗2个阶段,透水砖入渗阶段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符合线性关系;垫层入渗阶段可用Philip公式和Kostiakov模型很好的模拟,且Philip公式拟合结果略好于Kostiakov模型。③两年一遇降雨条件下,透水铺装不会产流;五年一遇降雨频率下仅有30%碎石混合垫层下的透水铺装产流;十年一遇降雨频率下,15%碎石混合垫层、均质土垫层和30%碎石混合垫层均产流;砂基垫层在3种降雨下均不产流。试验所用透水砖及垫层结构均能满足西安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85%)要求。
李山仵苗李静思刘腾
关键词:透水铺装透水砖入渗率雨强
灌区退水模拟与调控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灌区退水是灌区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理的退水不但会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会增加环境污染的风险,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而灌区退水的模拟与调控是实现灌区退水资源"量、质、效"综合控制的手段。在系统总结灌区退水可能组成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剖析了灌区退水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归纳了退水量化的计算方法,并重点论述了多种水文模型在灌区退水模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退水调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深化灌区退水机理的科学认识及采取有效调控手段提供参考。最后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变化环境下退水规律的进一步揭示;(2)适用于灌区退水模拟的水文模型开发是未来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3)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是未来灌区退水的重点研究方向。
李静思费良军李山史中兴陈天顺
关键词:数值模拟
基于灌区信息化技术的区域旱情分析及预测
2016年
为了了解区域农业干旱状况,指导灌区适时适量灌水,将信息化技术与水量平衡模型结合起来,利用ArcGIS软件,对区域土壤相对含水率进行了模拟与研究,并绘制区域旱情趋势图,将模型中涉及的各个影响因素的确定方法应用于整个模型当中,并在陕西省眉县石头河灌区进行了运用,同时以灌区内某一支渠控制面积的TDR所测数据作为验证。结果表明,Hargreaves公式在4—10月高温季节日尺度计算上结果偏大,Priestley-Taylor公式日值计算的结果与彭曼-蒙特斯公式最为接近,可以作为研究区域日尺度的腾发量计算,彭曼(1956)与修正的彭曼(1979)公式计算结果在趋势上与彭曼公式保持一致,但是值偏大;通过地下水补给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历史资料建立了经验数学关系模型,进而获得研究区域地下水对作物的补给量;对比TDR水分传感器的实测土壤含水率数据证明应用水量平衡模型分析灌区旱情是可行的。
李静思费良军李智录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基于灌区信息化技术的区域旱情分析
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干旱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农业及人类社会带来重要影响。区域旱情分析是了解种植区域土壤干旱程度、作物受旱程度、制定用水计划、实现灌区高效节水、配水的前提内容。以...
李静思
关键词:灌区信息化水资源管理
文献传递
景电一期灌区沟道退水滞后性
2023年
为揭示干旱区引黄灌区沟道退水滞后性规律,根据景电灌区沟道退水监测资料,采用交叉相关系数法和数据平移法确定灌区退水滞后时间,分析退水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各退水口的年退水量差异不大,多年平均退水量约为4 622.3万m3,占灌溉引水量的31%.不同退水口之间的退水量差异较大,其中响水村占总退水的67.0%,五佛乡占总退水的30.6%,二期总一泵占总退水的2.0%.景电灌区不同退水口月退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退水口控制面积和退水滞后时间,影响退水滞后时间的因素包括引水、降水、退水路径长度和人工开挖排水渠等.不同退水口的退水滞后时间在1~5个月,响水村退水滞后性较五佛乡和二期总一泵强,由灌溉和引水引起的退水滞后性有所差异.研究结果所揭示的景电灌区退水滞后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可为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精准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高秋燕张景辉费良军介飞龙李山李静思
关键词:干旱区灌区景电灌区
基于协同改造理念的城市雨洪削减效果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城市雨洪汇流单元的雨水处理能力因下垫面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将局部区域内雨洪处理能力较强单元与雨洪处理能力较弱单元进行协同改造使其具有水力连通性,有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与优化。根据这一理念,采用SWMM模型,以西安市某辖区为例,模拟分析了不同降雨频率下汇流单元协同改造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汇流单元协同作用,可有效减少1年一遇、2年一遇、5年一遇和1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的雨洪处理能力较弱单元的面积;径流洪峰得到了削减,径流总量降低,区域整体径流系数减小;协同改造可有效减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调蓄容积,4种降雨频率下减少比例分别为19.34%、14.31%、13.73%和10.05%。在以中小降雨为主的城市地区通过法律制度、工程措施与经济手段实现协同改造可显著减小洪峰洪量与蓄滞容积,进而减小LID措施建设规模,辅助LID措施共同调洪,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静思李山李智录贾忠华罗纨许青
关键词:SWMM模型
多功能降雨模拟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多功能降雨模拟系统,包括坐落在实验平台上的多个降雨结构和稳定系统,一个降雨结构和一个稳定系统构成一个整体的降雨系统;底部平台中设置水泵、转动电机、PLC控制器、分割水泵与PLC控制器的隔板底...
王添李静思张荣斌侯精明周庆诗栾广学吕佳豪潘鑫鑫李文钰
景电灌区降水与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为探明景电灌区近年来气候变化规律,深化对灌区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以甘肃省景泰县1983—2017年的降水及气温日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倾向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景电灌区降水与气温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并预测了灌区降水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35 a景电灌区降水量呈缓慢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8 mm/a,冬灌降水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余灌季均呈下降趋势;灌区年降水量变化存在7 a和11 a这2个主要的周期尺度;灌区近35 a平均气温和极高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56,0.050℃/a,而极低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灌区各灌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由此看出,景电灌区气候变化整体呈暖湿化趋势,灌季尺度上,仅冬灌期间呈现明显的暖湿化趋势,其余灌季呈暖干化趋势.
费良军李巧丽史中兴李静思刘利华
关键词:景电灌区小波分析降水预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