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宇翔

作品数:4 被引量:65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生产率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措施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收支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保持
  • 1篇坡度
  • 1篇全要素生产率
  • 1篇高原山地
  • 1篇耕地

机构

  • 3篇云南大学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李宇翔
  • 3篇丁明磊
  • 3篇赵荣钦
  • 3篇张战平
  • 2篇刘英
  • 1篇揣小伟
  • 1篇焦士兴
  • 1篇刘薇
  • 1篇马林

传媒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原山地耕地粮食供给与土壤保持服务权衡研究 ——以新平县为例
高原山地耕地粮食生产是维持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然而传统粮食供给服务评价方法难以表达高原山地粮食供给能力随坡度和措施的变化,极不利于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本研究以云南省新平县为例,基于空间数据库构...
李宇翔
关键词:土壤保持坡度水土保持措施高原山地
基于碳收支核算的河南省县域空间横向碳补偿研究被引量:41
2016年
区域碳收支和生态补偿是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热点之一。开展县域层面碳收支评估并构建区域横向碳补偿模式,对于推动区域低碳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构建了区域碳补偿的研究框架和测算模型,并以河南省为例开展了县域空间碳收支核算和碳补偿方案的初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河南省县域空间碳收支及其强度空间差异明显。县域空间碳吸收强度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县域空间碳排放强度则呈现"从市辖区向外围的周边县(市)逐渐减少"的特点。2)县域碳补偿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而言,经济越发达、工业能源消费越大、人均GDP越高的地区,碳补偿率往往越低;反之,碳补偿率越高。3)依据河南省各县域单元碳补偿价值的差异,大致可以将河南省分为三类区域,即重点支付区、重点获补区和相对均衡区。重点支付区大多是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重点获补区主要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的粮食主产区,这两类区域之外的其他县市则属于相对均衡区。4)为实现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公平发展,未来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横向碳补偿体制,建立基于碳收支核算的县域碳排放配额制度和主体功能区约束开发方案,并实施以低碳为导向的差别化的区域考核机制,这对于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公平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赵荣钦刘英马林李宇翔侯丽朋张战平丁明磊
关键词:碳收支
基于碳排放视角的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是当前区域低碳发展和碳排放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郑州市2005—2014年35个工业行业的相关面板数据,基于IPCC方法对郑州市不同行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进行核算,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郑州市工业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且行业差异明显。2TFPc明显大于TFP,均值高0.112,两者均呈波动增长态势,但TFPc的波动趋势明显较大。从分解项看,TFP和TFPc都与技术进步有关。3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由TFP的技术进步为主转变为以TFPc的技术效率为主,特别是规模技术效率。4对大部分行业而言,技术进步对TFPc起到了拉动作用,拉动作用最明显的行业是重化工业与高耗能行业。
刘薇丁明磊赵荣钦李宇翔侯丽朋张战平
关键词: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碳补偿研究综述:机制、模式及政策建议被引量:33
2015年
碳补偿是全球变化和低碳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生态补偿研究的新领域。开展区域碳补偿机制与模式探析对于区域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碳补偿的内涵和本质特征进行界定和辨析,从碳补偿主体和客体的识别、原则和标准的确定、方案的效益评价等方面分析了碳补偿的实施步骤。对政府碳补偿、个人碳补偿、土地利用碳补偿及区域横向碳补偿4种模式进行了总结,从差别化的区域考核机制、区域碳排放核算和企业碳盘查制度和标准、碳金融制度、碳补偿的试点示范等方面提出了实施碳补偿的政策建议,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低碳发展、实施碳补偿、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实践和决策参考。
赵荣钦刘英李宇翔丁明磊张战平揣小伟焦士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