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小明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魏晋
  • 2篇魏晋风度
  • 2篇风度
  • 1篇玄学
  • 1篇言意
  • 1篇言意之辨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表现
  • 1篇意象
  • 1篇义理
  • 1篇娱乐
  • 1篇哲学
  • 1篇中国哲学
  • 1篇儒道
  • 1篇儒道融合
  • 1篇儒学
  • 1篇身体
  • 1篇身心
  • 1篇诗文
  • 1篇时势

机构

  • 8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作者

  • 8篇曾小明
  • 5篇朱汉民
  • 1篇刘新敖

传媒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魏晋“意”“象”的身体逻辑及其艺术表现
2010年
魏晋名士遵循"象—意—象"的身体逻辑结构,其尚情、重性、求真之"意",通过艺术表现的动力、内容和理想,与身体的欲望、行为、意向之"象"紧密结合。"风骨"等身体的肉体性存在以及"气"、"清"等身体的精神性存在的批评标准也表明,魏晋"意""象"的身体逻辑,已经以艺术为载体且两相契合。
曾小明刘新敖
关键词:魏晋身体艺术
魏晋风度的身体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魏晋名士以追求自我身心愉悦为人生宗旨,啸歌、裸裎、服药、饮酒等种种身体行为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以此构成了魏晋风度的外在表达形式。如此种种与个体感性价值相关的行为,是自我生命本质的外在流露,是对"宁做我"观念的现实阐释,从而成为了他们的人格标识。
曾小明
关键词:人格标识
陶渊明诗文的身心表达与魏晋风度
2010年
陶渊明意识到自我身心的受损,萌发了归向自然和居住田园的淡泊之志,以此来逃离仕途对自我身心的羁和拘,渴望达到身心合一的理想之境。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身心舒展,实现了他乐"真"的理想。陶渊明从"羁拘"到"乐居"再到"真趣"的一系列身心表达以及他在玄理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境界,丰富了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拓展并深化了魏晋风度的内涵。
曾小明朱汉民
关键词:陶渊明魏晋风度
程颐《易》学中的卦才论被引量:2
2011年
程颐《易》学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卦才,并被看作客观时势下主体所具有的德性和能力。在人文世界中,义理与时势可能存在着统一、分离这样两种十分不同的状况。程颐认为,一旦出现时势与义理的分离,卦才应该坚守道义以处困。程颐《易》学中的卦才论体现出理学弘扬伦理主体性、张扬士大夫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朱汉民曾小明
关键词:时势义理
试论魏晋名士对儒道身心思想的整合
2011年
魏晋名士在诸子思想大融合的背景下,以娱乐当下的生命视点,积极整合儒道身心思想,倡导贵身适性、称情则自然、当以乐死的身心观念,从而形成了魏晋名士与无境相通相容的生命境界观。
曾小明
关键词:儒道融合
魏晋“遗其形骸”论被引量:1
2010年
魏晋名士从心、性以及道的基础上来理解形骸所蕴含的丰富意义,认为形骸与心、性以及道具有一致性。在"形也者,物之累"的思想观念左右下,魏晋名士倡导"遗其形骸"的现实追求。遗其形骸,就是心超越形骸的局限,使得自由的生命不受儒家礼教的束缚,并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达到物我相冥、道我合一。进入此种境界,方能领悟生命的真谛而能循变顺化达到生死透彻。
朱汉民曾小明
玄学与理学的言意之辨
2010年
玄学与理学是一种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学术思潮。魏晋、宋明的学者是在重新注释儒家经典过程中完成思想创新,而言意之辨正是他们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新方法。从方法论意义上分析、讨论玄学、理学的言意之辨,可以发现这两大思潮在经典诠释方法方面传承发展的逻辑关系。
朱汉民曾小明
关键词:玄学理学言意之辨
王弼的“圣人体无”论被引量:2
2010年
王弼的"圣人体无"就是和"无"建立感和应,让"无"内化于生命之中,并作为修正生命的准则。万物和谐共处而又蓬勃生长,都是"无"之用的外在显露,从万物的蓬勃生长中可以直接体悟到"无"的神妙。从"圣人体无"到"体冲和以通无",王弼的主要目的是要开拓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当时士人树立起精神信仰,这一信仰就是"道",是"自然",是"无",也就是和天地合德。
曾小明朱汉民
关键词:儒学中国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