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 作品数:7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抗感染药学》创刊5年载文及引文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归纳、分析《抗感染药学》创刊5年载文、引文、电子网络传播趋势与作者分布等情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与Microsoft Excel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学》2004年6月—2009年3月共20期载文438篇,作者(第一作者)分布在25个省和直辖市,作者机构429家(其中高等院校57家,医院320家,科研等单位52家);总引文篇数(期刊为主)3 115条,篇均引文7.11条,英文引文量占32.43%(1 019/3 142),中文引文占67.54%(2 122/3 142);普赖斯指数2007年前略低于50%,而2007年后呈现直线上升,明显高于50%;期基金课题论文1.80篇/期;影响因子由2005年的0.104递增至2007年的0.439。结论:《抗感染药学》载文分布地域广,引文率高、时效性较好。 丁龙其 曹俊关键词:抗感染药学 载文统计 引文统计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医嘱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医嘱的合理性,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应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240例,观察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结果非手术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为23.33%,高于手术科室为10.00%,非手术科室中肝病科、结核病科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较高;占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原因前3位的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医嘱超量及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结论应根据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特点以及特殊人群用药方法开具抗菌药物处方,以进一步促进住院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董雁 王泽荣 唐雍艳 曹俊关键词:抗菌药物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减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传播。方法:选取2014年2—8月间收治的肺结核初治患者261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149)和对照组(n=112);经过开展一系列品管圈(QCC)活动后,对比其活动前后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值,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值为7.76±0.64,高于对照组为6.53±1.1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疾病的治愈率,降低了患者用药风险。 曹俊 吴妹英 叶志坚 顾利青 王光莲 董雁 张莹关键词:品管圈 结核病 治疗依从性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及A、B两种抗原检测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意义 2018年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及A、B两种抗原检测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107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T-SPOT.TB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对T-SPOT.TB阳性斑点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T-SPOT.TB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6.0%(92/107),特异度为90.7%(88/97),阳性预测值91.1%(92/101),阴性预测值85.4%(88/103)。T-SPOT.TB两种抗原A和B的检测结果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阳性斑点分布特征分析显示,抗原A在低阳性斑点区呈现活动性结核病检出高峰,而抗原B则分别在高、低阳性斑点区呈现活动性结核病检出高峰,进一步分析抗原B在高阳性斑点区100~125的检出者均为肺外结核患者。结论 T-SPOT.TB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A、B两种抗原表现出不同的阳性检出规律和意义。 时翠林 徐俊驰 汤在详 陈兴年 曹俊 冯彦军 郭健 吴妹英 叶志坚关键词:结核病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我国药师参与肠外营养医嘱审核系统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我国药师参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医嘱审核系统的效果,为提高患者PN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营养“”医嘱“”处方“”审核“”审方”为关键词,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5月31日,收集我国药师参与PN医嘱审核前后相关指标,并采用Rev Man 5.3版统计学软件和Meta分析法,分析药师参与PN医嘱审核系统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结果:纳入的12篇文献中(文献发表时间为2014年—2020年),经Meta分析法显示药师参与PN医嘱审核可显著降低总不合理率的可信限(RR=4.25,95%CI(2.44~7.42),P<0.00001)、阳离子浓度不合理率的可信限(RR=13.23,95%CI(3.81~46.00),P<0.0001)、糖-脂比不合理率的可信限(RR=6.52,95%CI(2.94~14.48),P<0.00001)和热-氮比不合理率的可信限(RR=3.34,95%CI(2.46~4.53),P<0.00001)。结论:药师参与患者PN医嘱审核,显著提高了PN临床使用的合理率,对患者PN用药安全得到了保障;但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使用现象,行政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医嘱审核系统,以确保其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韩琴 杨中 曹俊 宋全 杨薇 潘韵芝关键词:肠外营养 全营养混合液 医嘱审核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及A、B两种抗原检测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及A、B两种抗原检测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107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T-SPOT.TB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进行比较,评价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 时翠林 徐俊驰 汤在详 陈兴年 曹俊 冯彦军 沈洁 吴妹英 叶志坚文献传递 中医艾灸配合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中医艾灸配合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γ-干扰素(γ-IF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肺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子中医艾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1月后的总有效率和痰涂片阴转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的评分值和γ-IFN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为65.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的评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γ-IFN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艾灸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 时翠林 徐俊驰 陈兴年 朱晓燕 曹俊 沈洁 郭健 繆丽燕 吴妹英 叶志坚关键词: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 临床疗效 Γ-I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