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岭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针刺
  • 5篇细胞
  • 3篇周期
  • 3篇细胞周期
  • 3篇脑梗
  • 3篇脑梗塞
  • 3篇脑区
  • 3篇梗塞
  • 3篇痴呆
  • 3篇P15
  • 2篇实验性脑梗塞
  • 2篇鼠脑
  • 2篇细胞周期相关...
  • 2篇细胞周期因子
  • 2篇模型大鼠
  • 2篇基因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梗塞性
  • 1篇多发梗塞性痴...
  • 1篇星型胶质细胞

机构

  • 8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市针灸研...

作者

  • 8篇张岭
  • 7篇李谈
  • 7篇王舒
  • 4篇刘健
  • 4篇石学敏
  • 4篇李平
  • 3篇樊小农
  • 3篇刘庆忠
  • 2篇张春红
  • 2篇董承超
  • 2篇郑灏泳
  • 2篇韩力
  • 1篇李金波
  • 1篇来丽萍
  • 1篇卞金玲
  • 1篇韩景献
  • 1篇李军
  • 1篇杨海峰
  • 1篇赵建国
  • 1篇方敏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天津中医药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锥体细胞体视学的影响被引量:17
1998年
本实验应用计算机图像综合分析系统测量MI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锥体细胞体视学参数,从而对其形态学变化加以量化。结果表明,经针刺治疗后,预防组体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明显高于模型组,数密度(NV)明显低于模型组,而接近假手术组,说明早期治疗可阻止脑组织损伤。针刺组仅体密度(VV)低于预防组,说明单位体积内锥体细胞的体积仍小于预防组。
石学敏来丽萍张岭李谈李平王舒
关键词:体视学海马锥体细胞针刺疗法脑梗塞
针刺对实验性脑梗塞(MCAo)模型大鼠c-fos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王舒张春红鲁斌郑灏泳李金波李平刘庆忠李谈张岭温庭益董承超韩力石学敏
本研究以热凝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造成局造性脑缺血为实验模型,从缺血区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列动态研究,深入探讨了急性脑缺血发生发展的病理规律及“醒脑开窍”针法的作用机制,结...
关键词:
关键词:针刺脑梗塞C-FOS基因
通脉散3号对实验鼠血栓性静脉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观察通脉散3号对实验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激素致血瘀及高瘀加造栓模型,进行嗜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T细胞百分率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结果:通脉散3号用药后吞噬率43.62%,吞噬指数1.28,接近正常组(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细胞百分率62%,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且明显高于盐水组。巨噬细胞吞噬率61.45%,吞噬指数0.80,且明显高于盐水组(P<0.05)。虽然在T细胞百分率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中与同类药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但仍可看出其优于各实验对照组的趋势。结论:通脉散3号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局部损伤组织的修复,达到机体康复的目的。
杨海峰方敏张岭
关键词:静脉炎血栓性血瘀模型
针刺对实验性脑梗塞大鼠基因转录影响的研究
王舒鲁斌张春红郑灏泳刘庆忠李平李谈张岭温延益董承超韩力石学敏
研究以热凝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实验性脑梗塞模型,观察了实验性脑梗塞模型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段皮质、纹状体、海马早期快反应基因c-fos、HSP70基因表达水平及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针刺能增加各时段c...
关键词:
关键词:针刺脑梗塞基因转录
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15在痴呆鼠脑不同部位表达及针刺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15)在老年性痴呆(AD)模型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P8)不同脑区中的表达规律及针刺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5只10月龄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灸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法和病理图像分析技术测定P15在SAMP8皮层、海马、纹状体、嗅球等脑区中的阳性细胞数。结果P15在正常组和SAMP8组中4个脑区的表达趋势一致,在嗅球区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个脑区;P15在SAMP8的海马区表达增高、在嗅球及纹状体区表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能够下调SAMP8皮质、海马区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海马区细胞凋亡、嗅球和纹状体区细胞增殖可能是AD重要的病理改变,针刺可减少皮质、海马区的神经细胞凋亡,为针刺治疗AD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内容。
樊小农刘健李谈张岭王舒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针刺脑区
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15在痴呆鼠脑不同部位表达及针刺的影响
目的:了解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1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在AD模型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P8)不同脑区中的表达规律及针剌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和病理图像分析技术测定P15在SAMP8皮层、海马、...
樊小农刘健李谈张岭王舒
关键词:针刺脑区
不同针刺法对P15在SAMP8不同脑区星型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了解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15)在老年性痴呆(AD)模型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P8)不同脑区星型胶质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及不同针刺组方(醒脑组和补虚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分别标记SAMP8脑组织星型胶质细胞(AS)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15),用病理图像分析技术测定皮质、海马、纹状体、嗅球4个脑区中同时标记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P15阳性细胞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D模型组海马区同时表达GFAP和P15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其他3个脑区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醒脑组"可同时提高其在AD模型海马和嗅球中的表达,而"补髓组"只提高海马区的表达(P<0.05)。[结论]8月龄SAMP8海马区表达P15的星形胶质细胞减少,可能是AD重要的病理机制;针刺可促进不同脑区星型胶质细胞P15的表达,并有针刺组方特异性。增加海马、嗅球区星形胶质细胞P15的表达,可能是"醒脑开窍"针刺法干预AD的潜在机制。
天樊小农刘健李谈张岭王舒
关键词:脑区SAMP8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
李平石学敏韩景献周继曾来丽萍王舒赵建国卞金玲李岩李军宋秋珍马春燕樊小农马寰刘健张占军李谈刘庆忠赵立荣张岭
该课题对“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法治疗VD的疗效及机制从临床和基础研究两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临床研究采用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和客观的疗效标准及多种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对针刺治疗VD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价。结果表明针...
关键词:
关键词:针刺血管性痴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