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丽萍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2篇螺旋计算机
  • 2篇膜下
  • 2篇结节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CT表现
  • 2篇CT表现特点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磁共振
  • 1篇心脏磁共振成...
  • 1篇叶间裂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结节病

机构

  • 6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大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伍建林
  • 6篇唐丽萍
  • 2篇朱瑞萍
  • 2篇吴光耀
  • 1篇于晶
  • 1篇邓宇
  • 1篇吴重重
  • 1篇吴昊
  • 1篇高子晴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肺内淋巴结CT诊断与相关胸膜下区、叶间裂区结节鉴别诊断的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胸膜下区、叶间裂区肺内淋巴结(IPLN)、肺癌及炎性结节的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三种病变的认识和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IPLN、31例肺癌及10例肺炎...
唐丽萍伍建林
关键词:X线计算机
肺内淋巴结CT表现特点及与类似淋巴结的鉴别诊断
唐丽萍于晶朱瑞萍伍建林
肺内淋巴结的临床与影像表现被引量:7
2016年
随着螺旋CT技术的出现与迅猛发展,肺内微、小病灶的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既往研究对肺内淋巴结(IPLN)的认识不足,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手术,特别是肺癌伴IPLN时,术前容易将IPLN误诊为肺内转移灶,更易造成过度医疗,故结合临床及影像手段对IPLN的诊断有效性与准确性,探究其影像学表现规律十分重要。螺旋CT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IPLN的检出率,本文就其临床与影像表现进行综述,旨在提高IPLN的术前诊断水平。
唐丽萍伍建林
关键词:淋巴结肺疾病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心脏磁共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及其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心脏磁共振真实稳定进动序列(True SSFP)对2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扫描,并通过磁共振电影技术获得心脏位置、形态及瓣膜运动等情况,同时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采用Argus心功能处理软件自动描绘左室从心底至心尖范围的心肌内、外膜轮廓,并对其进行测量及运算得出左室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随后观察其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HBA1C、B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舒张末期质量指数(EDMI)糖尿病组(28.10±12.72)kg/m2小于对照组(35.64±11.01)kg/m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峰充盈率(PFR)糖尿病组(283.55±64.35)小于对照组(349.79±66.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峰充盈时间(TPFR)糖尿病组(227.42±103.80)ms大于对照组(159.21±27.36)m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FR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r=-0.695,P=0.026);PF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负相关(r=-0.528,P=0.006);PFR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呈负相关(r=-0.755,P=0.007)。结论 CMR能够准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功能改变情况,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早于收缩功能障碍,且BMI、HBA1C及LDL增高均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吴昊高子晴唐丽萍伍建林
关键词:心脏磁共振成像2型糖尿病
肺内淋巴结薄层CT表现及其与胸膜下相似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肺内淋巴结(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s,IPLNs)薄层CT表现特点,并与胸膜下相似肺良恶性结节CT表现进行对照,以提高IPLNs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多家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38例49个IPLNs资料,同期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75例80个恶性肺结节及经手术或临床证实28例33个良性肺结节对照研究;所有病例均经MSCT扫描并有1 mm薄层重建图像,分析比较3组间肺结节CT表现,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以P<0.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女性发病率明显较高(66.7%);IPLNs均位于气管隆突水平以下,肺下叶者(71.4%)多于良恶性结节组(P<0.05);IPLNs平均直径(0.66±0.23)cm小于良恶性结节组(P<0.001),其CT值(32.9±66.1)HU明显高于恶性结节(-275.0±255.9)HU与良性结节组(-47.6±177.0)HU,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IPLNs形态以类圆形多见(69.4%)多于良恶性结节组(P<0.05),其边界清晰锐利(98.0%)多于良恶性结节组(P<0.001);IPLNs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均少于恶性结节组(P<0.001),但其细线状致密影(44.9%)明显多于良恶性结节组(P<0.001)。结论:IPLNs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大多可在术前作出或提示诊断;主要应与胸膜下相似的肺腺癌结节进行鉴别。
吴光耀唐丽萍邓宇吴重重熊婧彤伍建林
关键词:结节病淋巴结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肺内淋巴结的CT表现特点及与病理对照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肺内淋巴结(IPLNs)的CT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IPLNs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38例共计49枚IPLNs,其中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MSCT扫描并行1.0 mm薄层重建,采取双盲法行CT征象分析,并对照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1)部位:均位于气管隆突水平以下,左肺17枚,右肺32枚。(2)形态:34枚呈类圆形,15枚呈三角形或棱形等。(3)大小:最大径范围0.26~1.28 cm,平均(0.66±0.23)cm,其中不大于1.0 cm者45枚。(4)数量:28例为单发,10例为多发。(5)密度:48枚均为实性结节,CT值中位数及范围为43 HU(19~106 HU),未见钙化、空泡及空气支气管征。(6)边缘及胸膜:48枚边界均清晰光滑;45枚距胸膜≤1.0 cm,其中20枚紧贴胸膜或叶间裂(5枚)。(7)其他:均未见"卫星灶"、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22枚周边见细线影。(8)病理:暗褐色或灰黑色结节,边界清楚有包膜,质韧偏硬,大部分见不同程度炭末沉积。 结论IPLNs为肺内良性结节,具有一定CT表现特点和典型病理改变,依据其CT表现特点有助于术前作出正确的诊断。
吴光耀唐丽萍朱瑞萍伍建林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