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相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矿业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液压
  • 2篇轮胎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新能源
  • 1篇行走液压
  • 1篇行走液压系统
  • 1篇虚拟样机
  • 1篇虚拟样机技术
  • 1篇样机
  • 1篇液压挖掘
  • 1篇液压挖掘机
  • 1篇液压挖掘机工...
  • 1篇液压系统
  • 1篇载荷
  • 1篇载荷分析
  • 1篇能源
  • 1篇全液压
  • 1篇装载机
  • 1篇挖掘机
  • 1篇挖掘机工作装...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 4篇江苏徐州工程...
  • 1篇长沙有色冶金...

作者

  • 6篇刘相
  • 5篇柳波
  • 1篇龚艳玲
  • 1篇赵燕
  • 1篇高宇
  • 1篇张振海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师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计算机仿真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Bekker理论的新能源矿运车转向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矿运车转弯不灵活、转弯半径过大的缺点,对液压系统进行了改进。依据Bekker地面力学理论,建立了矿运车转向过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借助ADAMS和AMESim软件建立矿运车动力学和液压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分析了矿运车的转向特性。仿真结果和现场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改进的液压系统方案能够形成稳定的内外侧车轮速度差,从而顺利实现车体转向。
刘相柳波龙紫照高宇
中型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挖掘机在国民经济建设的许多行业被广泛地采用,工作装置是挖掘机直接承受工作载荷的主要构件,其结构强度与挖掘机的可靠性和工作性能直接相关,以23t液压挖掘机为蓝本,在进行大量现场测绘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装置结构设计的简明方法。确定了23t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结构方案和液压缸的布置方案。针对设计要求,对工作装置的运动特性、结构主参数进行分析计算。根据挖掘机的工作特点,在各种危险工况下,验算工作装置各液压缸的闭锁压力和动臂的提升力,并进一步完成了载荷分析。在此基础上初估动臂、斗杆的危险截面尺寸,并校核其最大应力,以确定最佳截面尺寸。最后,对动臂、斗杆进行了强度校核,验证了设计合理性,证明该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刘相柳波龚艳玲张振海
关键词:液压挖掘机载荷分析
滑移装载机原地转向动力学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轮式滑移装载机是一种用于小空间的实用、高效、多功能的小型工程机械。其行走转向主要由两侧的液压马达带动车轮,通过两侧的速度差实现转向。通过对ZHL3210型滑移装载机的分析,并基于车辆地面力学研究,建立轮式滑移装载机原地转向模型,分析轮式滑移装载机原地转向的原理及系统的功率特性,同时建立原地转向过程中行走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
范永超柳波刘相龙紫照
关键词:行走液压系统
轮轨式扒渣机防滑夹轨装置研究
2014年
轮轨式扒渣机在驻机作业的过程中,工作装置受到渣石阻力的影响,使整机产生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导致设备产生滑动,影响工作稳定性及安全性。针对此类情况,通过对机器作业过程中整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安装一套水平缸式夹轨装置提高机器与轨道间摩擦阻力的方案来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对夹轨装置的运动轨迹分析以及整机的虚拟样机仿真分析,验证了安装该类型夹轨装置防滑方案的可行性。
龙紫照柳波范永超刘相
关键词:虚拟样机技术防滑
LD 0.5型全液压矿运车直线行走工况联合仿真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LD 0.5型全液压矿运车主要工作于空间狭小的井下巷道,完成对矿石、器材和工具的运输。直线行走是矿运车作业时间最久的工况,良好的行驶性能对矿石转运机械具有重要意义。依据Bekker地面力学理论,文章建立了矿运车直线行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借助ADAMS和AMESim软件建立矿运车动力学、液压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分析了矿运车直线行驶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液压系统压力特性,并针对矿运车直线行驶工况设计了实验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矿运车具有较好的直线行驶性能。
刘相柳波
齿轮跨棒距极限偏差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提出一种确定齿轮跨棒距上下偏差的方法。标准GB/T10095-1988给出了详细的确定齿厚偏差以及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的算法,但针对跨棒距的偏差确定方法较少。文中根据公法线长度的上下极限值,确定出2个极限名义变位系数X_(J1)和X_(J2),根据X_(J1)和X_(J2)可以推导出对应的跨棒距极限偏差。编写计算程序,简便易行,且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刘相赵燕
关键词:减速机跨棒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