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烽

作品数:19 被引量:25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数字经济
  • 3篇能源
  • 3篇开通
  • 3篇高铁
  • 3篇高铁开通
  • 2篇新区
  • 2篇碳排放
  • 2篇国家级新区
  • 1篇冬奥会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新型城镇化建...
  • 1篇信息公开
  • 1篇信息获取
  • 1篇信息质量
  • 1篇引擎
  • 1篇站点
  • 1篇制造强国
  • 1篇制造业
  • 1篇中国港口
  • 1篇中国能源

机构

  • 18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广西财经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8篇冯烽
  • 1篇张涛
  • 1篇娄峰
  • 1篇白重恩
  • 1篇张华
  • 1篇黄晗
  • 1篇陈磊

传媒

  • 3篇当代经济管理
  • 2篇经济学家
  • 1篇中国流通经济
  • 1篇互联网周刊
  • 1篇经济纵横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中国能源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城市问题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城市与环境研...
  • 1篇经济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铁开通、信息获取和企业投资效率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基于2003—2020年中国228个城市2315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增加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异地审计师和监管人员等各类主体实地考察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软信息获取效率两条路径增强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整体上提升了大约15%的企业投资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在信息搜集成本更高的城市和信息化程度更高的行业更加显著。文章从信息获取的视角出发,为高铁开通提升地区经济效益的成因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提出进一步加强以高铁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加速行业信息化改造的建议。
冯烽崔琳昊程果
关键词:高铁开通会计信息质量软信息企业投资效率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2
2023年
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近年美国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制造业竞争策略,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系统梳理典型装备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可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经验借鉴。未来,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强化顶层设计,着力优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体制机制;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提升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颠覆性创新和延续性创新相结合;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夯实装备制造业人才基础;强化城市群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冯烽熊昭
关键词:制造强国
绿色高铁:高铁开通能降低雾霾污染吗?被引量:56
2019年
近年来中国高铁迅猛发展,对经济、结构、技术等方面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这进一步影响到雾霾污染,因此亟待检验高铁开通的雾霾污染效应。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高铁在不同城市、开通时间上的变异,使用渐进性的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高铁开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未开通城市,高铁开通城市的PM2.5地表浓度平均降低1.81%,意味着高铁开通带来了环境红利;从动态效应上看,高铁开通的减霾效应出现在开通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同时,高铁开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减霾效应在东中部城市、沿海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高创新水平城市、高人力资本水平城市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条途径影响雾霾污染水平。本文丰富了高铁与雾霾污染的相关文献,从雾霾污染的视角为高铁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估提供了环境方面的证据。
张华张华
关键词:高铁开通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
2024年
利用2007—2019年中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和居民消费潜力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作用。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在供给侧实现消费市场的扩容升级,在需求侧促进居民收入提升和消费保障增加,从而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作用在东部和东北地区更强,同时,产业集聚程度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城市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应加强多样化消费场景的创造,支持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同步发展等政策建议。
崔琳昊冯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集聚数字经济
能效改善与能源节约:助力还是阻力——基于中国20个行业能源回弹效应的分析被引量:16
2018年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分行业的能源回弹效应与综合能耗系数。研究方法:通过编制含能源实物流量的价值型能源投入产出可比价序列表,测算出能源回弹效应与综合能耗系数,结合行业综合能耗情况分析了能源回弹效应的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各行业在能耗方面表现迥异,能源回弹效应也存在典型的行业异质性;中国整体经济能源回弹程度并不高,能效改善可以有效节约能源,但整体经济低能源回弹的表象也掩盖了部分行业能源效率无改善和高能耗行业高能源回弹的事实。研究创新:从系统与结构的视角审视了行业的综合能耗情况,并给出了一种基于能源投入产出表的能源回弹效应计算方法。研究价值:有助于提出整体经济结构优化与节能减排的行业政策。
冯烽
关键词:能源效率回弹效应
产城融合与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机理诠释与推进策略被引量:13
2021年
产城融合发展是国家级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大部分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投资乏力、发展动能不足、收支失衡、人口与产业聚集能力较弱、债务风险偏高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新区产业发展与新区建设相分离,缺乏良好的产城融合。为实现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新区间的协同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寻求产业错位发展;加快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破解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约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推动新区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补齐民生短板,统筹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强化新区城市品质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促进产城融合。
冯烽
关键词:国家级新区产城融合
中国能源消费驱动因素分析与促进"双循环"发展的启示被引量:1
2021年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本文对中国能源消费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增长是驱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效减缓了能源需求的增长;能源强度的下降为抑制能源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源消费结构的节能效应尚不明显;城镇化和居民消费升级加剧了终端能源消费的攀升。建议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提高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加快普及居民用能智能化,以助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冯烽
关键词:LMDI模型
数字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路径探索被引量:1
2022年
数字人才是我国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关键要素。以高校为单一主体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数字人才的战略需求,亟须加快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数字人才的长效机制。本文在分析我国数字人才培养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数字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障碍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创新数字人才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冯烽
关键词:数字经济校企合作
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被引量:8
2021年
当前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同质竞争严重、产城融合发展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明显等问题,亟需进一步深化新区改革,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新区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路径,把新区建设深度融入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要完善新区管理体制,理顺利益协调机制;健全协同合作机制,激活全国国家级新区“一盘棋”;坚持以实体为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关键领域创新能力。
冯烽
关键词:国家级新区
高铁开通与站点城市旅游业发展:“引擎”还是“过道”?被引量:46
2020年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生活需求之重要前提。我国高铁快速发展,高铁开通是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引擎”,还是仅起到交通“过道”的作用,这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予以甄别。本文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渐进型双重差分法评估了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年份、城市和剔除其他因素影响后,整体上,高铁开通对站点城市国内游客人数和游客总人数的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但并不显著,甚至有较弱的证据显示高铁开通平均降低站点城市大约5%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总收入,这一结果提示,对大多数站点城市而言,高铁仅作为城市的“过道”,没能成为拉动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对不同城市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的旅游效应仅在五线城市表现显著,高铁开通可平均增加五线城市14 82%的国内游客人数。机制分析显示,高铁开通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城市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都并非是简单的正向传导路径,而是表现为正、负向影响并存的传导模式,从而导致了高铁开通的旅游效应不显著。
冯烽崔琳昊
关键词:高铁旅游业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