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世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充市气象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暴雨
  • 3篇大暴雨
  • 2篇地质
  • 2篇地质灾害
  • 2篇雨型
  • 2篇气候
  • 2篇物理量
  • 2篇物理量场
  • 2篇暴雨过程
  • 2篇暴雨天气
  • 2篇大暴雨天气
  • 1篇低温冻害
  • 1篇冻害
  • 1篇冻害指标
  • 1篇信息扩散
  • 1篇诱发地质灾害
  • 1篇雨量
  • 1篇预警
  • 1篇源数据
  • 1篇证据理论

机构

  • 11篇南充市气象局
  • 2篇南充市国土资...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达州市气象局

作者

  • 11篇付世军
  • 3篇李晓容
  • 3篇刘书慧
  • 2篇卢德全
  • 2篇竹利
  • 1篇高青云
  • 1篇陈建军
  • 1篇文斌
  • 1篇刘慧君
  • 1篇张利平
  • 1篇邹红

传媒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科技资讯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暴雨灾害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低纬山地气...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0
  • 5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升钟水库流域气候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通过对升钟水库库区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采用统计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结合回归和显著性检验理论对统计结果做进一步的一致性检测,最后得出升钟水库截流前后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分析的诊断性结论。
付世军竹利邹红
关键词:水库统计学气候诊断流域
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以2012年7月8日四川省为例
2018年
本文选取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相关资料,利用天气学及天气动力诊断方法对2012年7月8日四川省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此次特大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低槽、西南急流、低涡切变线及地面倒槽。蒙古低槽底端南下冷空气同副高北上携带的暖湿气流在四川省上空汇集,激发中、小尺度对流系统产生。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抽吸作用,为暴雨天气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水汽、动力及热力条件;暴雨前低层存在高能舌及湿舌,这对于暴雨天气发生具有指示意义。
付世军周虹
关键词:特大暴雨物理量场
基于改进麻雀算法的PCC-DBN-LSTM气温预测模型
2024年
气温预测是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随着气象精准化发展,迫切需要提升气温预测的精准度。为解决传统气温预测算法效果不佳,并且对于多个站点气象数据时空特征提取能力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麻雀算法优化的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CC)-深度置信网络(DBN)-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气温预测模型。首先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众多的气象参数进行选择,DBN网络对输入的多站点气象数据特征进行提取和降维,LSTM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建模和预测。由于模型初始化参数众多,提出改进麻雀算法优化DBN-LSTM网络参数,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实验表明:所提模型的RMSE为0.527,精度高于单一模型和同类模型。
王冬萌文斌李晓燕徐越刘书慧付世军
关键词:气温预测
动力相似法在一次大暴雨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ECWMF预报风场和历史降水量资料,分别采用前人提出的相似量和本文改进的相似量进行动力相似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相似量的相似选择效果最好。对于南充2012年7月4日区域大暴雨过程,用改进相似量筛选出与此次过程最相似的历史个例,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最相似个例风场与预报风场在形状、强度和影响系统空间配置都很相似,降水实况接近。表明最相似个例的风场和降水资料对该次大暴雨过程的降水量级、落区预报有较高的参考和指示意义。
付世军竹利竹利
关键词:大暴雨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次持续性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20年
采用欧拉方法分析盆地东北部夏季3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及其异常特征,并利用拉格朗日轨迹模式模拟计算了影响川东北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结果表明:(1)不同纬度多系统相互作用对水汽输送的加强,是造成2007年和2010年两例持续性暴雨水汽强度异常大的重要原因。2012年持续性暴雨个例中异常水汽主要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两支水汽的共同作用。(2)水汽源地可追溯至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和阿拉伯海。边界层的水汽输送更多是自南海沿华南地区进入川东北;中低层水汽输送路径,或以孟加拉湾进入川东北,或以南海进入川东北,或两者共同作用。在垂直方向上,多条水汽输送通道的相互叠加,促使川东北产生强的水汽通量。(3)每条水汽输送通道在不同的个例中主次作用不一致。同一个例的水汽输送通道并非固定不变,不同降雨阶段可能与不同水汽输送通道对应。
李晓容李晓容付世军
关键词:水汽输送持续性暴雨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农作物气候品质预测方法研究:以晚熟杂交柑橘春见为例
2024年
【目的】基于多源气象数据构建果实品质(糖含量等级)预测模型,为科学评价果实气候品质及深入挖掘农产品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晚熟柑橘春见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人工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包括气象数据质量控制、特征选取、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4个步骤,构建基于多源气象数据的果实品质(糖含量等级)预测模型。【结果】春见果实品质预测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总体准确率为87.50%,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150,均方根误差(RMSE)为0.447;RBF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总体准确率为85.00%,MAE为0.175,RMSE为0.474;Elman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总体准确率为87.50%,MAE为0.150,RMSE为0.447;D-S证据理论决策融合总体预测准确率达95.20%,分别较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提升7.7百分点、10.2百分点和7.7百分点,MAE和RMSE分别为0.040和0.214,均明显降低。【结论】D-S证据理论决策融合后的果实品质预测准确率相比单一神经网络预测更高、误差更小。
付世军李梦杨晓兵何震袁佳阳刘书慧徐越卢德全张利平
关键词:春见多源数据融合ELMAN神经网络D-S证据理论
南充市城区2014年空气质量评价及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南充市城区5个污染监控点2009-2014年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对南充市城区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日、月(季)、年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和空气质量污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南充市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CO、O3)对本地空气污染基本无影响;2)细颗粒物PM2.5为南充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次要污染物;3)全年冬季(12月、1月、2月)和1日中的12时、24时前后空气污染最为严重,这与污染源排放总量增大和气象及地形影响有关。
钟启琴王坤鹏陈建军张勇为付世军
关键词:空气质量
南充市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南充市是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且90%以上为滑坡类型。因此,探索雨量与滑坡的关系,进行提前预警,为临灾转移提供充裕时间,有效降低滑坡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南充市2011—2016年181条强降雨型滑坡记录,与213个自动区域站的小时雨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滑坡成因,应用平均降雨强度(I)-时间窗口(D)关系阈值方法,确定了分县域引发滑坡的I-D关系阈值。提出南充市强降雨诱发滑坡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技术流程框架和关键性阈值参考值,为地质灾害的准确及时预警奠定了基础。
付世军文敏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2015年8月16—17日川渝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8年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分析资料,对2015年8月16—17日川渝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天气是在有利天气形势下发生的,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高原低涡东移,同西南涡产生耦合并控制川渝地区。大暴雨发生前低空存在西南急流,水汽丰富;强烈垂直上升运动及热力不稳定能量共同促使降水强度增强,最终推动川渝地区大暴雨的发生。
付世军周虹
关键词:大暴雨天气物理量场
基于概率回归和信息扩散理论的南充晚熟柑橘低温冻害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低温冻害是南充市晚熟柑橘的主要灾害,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低温冻害指标体系,以减少南充市晚熟柑橘因低温冻害而造成的损失。通过分析农业部门提供的冻害实验数据和历史灾情记录,并结合国家气象监测站的小时气温数据,在满足特定气候条件(冬季天空无云或少云,日温差大于等于8℃,最低气温小于等于3℃)的基础上,运用概率回归和信息扩散理论方法对低温冻害指标阈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实验果园中气象温度与实测温度的线性回归关系显著,且通过统计检验。具体为当气象温度为西充1.7℃和嘉陵2.6℃时,相应果园的实测温度将至-2℃,开始出现冻害现象。根据目前精细化天气预测能力,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两周滑动时段的复合指标阈值体系,该体系包括低温冻害日最长持续时间、总持续时间和总天数3个指标。通过对4个冻害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冻害指标评级与实际观测到的冻害等级高度一致,证明了该冻害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付世军刘书慧卢德全何震袁佳阳李梦徐越张力
关键词:信息扩散冻害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