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腹壁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男,62岁,因“发现腹壁肿物1年”入院。查体:腹部略膨隆,左下腹壁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5cm×5cm,触压痛,表皮红肿。肿瘤标志物:总前列腺特异抗原17.47μg/L(正常值〈4.00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39.79μg/L(正常值〈25μg/L)。
- 张飞飞王继萍刘珊珊于淼
- 关键词:透明细胞肉瘤腹壁
- CXC趋化因子受体3对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XC趋化因子受体3 (CXCR3)是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介质,不仅在诱导炎性趋化和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起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发挥重要调控作用。CXCR3及其配体可直接或间接参与神经炎症和神经免疫等反应,有望成为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及胶质瘤等疾病治疗的靶点。现对CXCR3及其相应配体在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神经系统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性疼痛等方面的表达及影响,及其与CXCR3配体间的关联进行综述,揭示CXCR3与疾病关系的机制,探讨CXCR3作为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和药物干预靶点的潜力,为CXCR3对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 刘文慧于淼郭莹刘宇朋幸洋洪新雨崔佳乐
-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3神经系统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
-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女,58岁,因“自觉盆腔包块1个月”入院,腹部包块活动度差,有压痛,于排尿前压痛明显。妇科彩超:子宫右上方见109mm×87mm囊实不均混杂团状高回声,见血流信号。实验室检查:CA19-9 444 U/ml,CA-125 178 U/ml,FT32.95pmol/L。CT(图1A、1B):右侧附件区见巨大囊实性软组织密度影,直径约10cm,囊性成分边缘可见壳样钙化密度影,与周围肠管及血管分界清晰,增强检查实性成分明显强化,
- 刘珊珊张飞飞于淼
- 关键词:卵巢肿瘤甲状腺肿类癌
- 一种新生儿科护理用喂药装置
- 一种新生儿科护理用喂药装置,涉及新生儿科护理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壁设有温度控制单元,所述罐体顶端的灌口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底部的中心设有搅拌单元,所述罐体底部的出口处连通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从上...
- 于淼
- 文献传递
-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间变性癌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女,55岁,因"突发上腹痛1天"入院。CT检查:胰腺体尾部与胃后壁间见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平衡期延迟强化,病变紧邻脾动脉,侵犯脾静脉;病变可能破裂出血,伴腹腔积血及周围多发淋巴结略大;脾脏多发转移灶(图1)。术中探查见腹腔内较多积血,暴露胰腺后,见肿物位于胰腺体尾部与胃后壁间,大小约8cm×8cm,已破裂,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与脾门及血管关系密切。
- 刘珊珊袁和培于淼
- 关键词:胰腺肿瘤巨细胞
- 一种新生儿科用头枕消毒装置
- 一种新生儿科用头枕消毒装置,涉及新生儿科护理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后侧从左到右排列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后侧端通过轴承与壳体内壁的后侧转动连接,所有所述转轴的前侧端均设有可调节夹持机构,所述可调节夹持机...
- 于淼
-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2例
- 2016年
- 病例1:患者女,44岁,因“排便性状改变2个月”入院。CT:骶尾部肿物,约8.1cm×7.4cm,CT值21--31 HU,向右侧大阴唇延伸,不均匀强化,可见漩涡样排列的强化索条影(图1A、1B)。MRI: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可见“漩涡状”和“分层样”结构(图1C)。探查见骶前偏右侧一实性肿物,质软、黄白色,向内延伸至坐骨直肠窝,将肿物沿囊壁作钝性分离,将囊壁分离至骶骨阿,深约10Cm,完整切除囊壁.清除坏死组织,于臀部另作一切口引出。
- 刘珊珊杨林林张蓓于淼
- 关键词:血管黏液瘤磁共振成像
- 全身磁共振DWI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 目的 探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全身DWI影像学表现,研究全身DWI 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应用3.0T 磁共振对 29 例怀疑或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进行全身DWI 扫描,经3D MIP 重建、黑白反转,...
- 张蓓王继萍冬冬王卓刘珊珊于淼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 微泡破坏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治疗犬心肌梗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诊断超声介导微泡破坏联合冠状动脉内移植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归巢梗死心肌,为临床治疗心肌梗死探索新的方法。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造模成功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造模7 d后,分别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超声+微泡+PBS、BMSCs、超声+微泡+BMSCs。28 d后,评估心功能和灌注缺损区域占左心室灌注区的百分比(DA%),评估心肌梗死面积占左心室心肌横断面面积的百分比,BMSCs分化的心肌细胞数量及是否出现α-肌动蛋白。结果超声+微泡+冠状动脉移植BMSCs和单纯冠状动脉移植BMSCs均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和灌注缺损面积、改善心功能和室壁运动异常指数(WMSI)、促进BMSCs在心肌内存活,但前者效果更显著;两者均可表达α-肌动蛋白,但前者α-肌动蛋白染色阳性的细胞数多于后者。结论诊断超声介导微泡破坏联合冠状动脉内移植可以促进BMSCs归巢梗死心肌,使更多的BMSCs抵达梗死区域分化为有功能的心肌细胞,从而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并改善心脏功能。
- 常学锋于淼初贵富马大实
- 儿童左小腿多发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患儿男,2岁,因左小腿软组织肿物复发入院;胚胎期产前检查未见异常,出生后左小腿处触及包块并逐渐增大,4月龄时接受左小腿软组织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神经肌肉性错构瘤”;后因肿物复发接受多次手术,病理报告符合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见图1A。查体:左小腿纤细,可见多处术后瘢痕,腓骨近端、腓骨中部周围及外踝周围可触及多处不规则软组织肿物,质韧,边界不清,较大者直径约3.5 cm。超声:左侧膝关节、左小腿外上侧瘢痕后表现(图1B、1C),瘢痕后方及左小腿后下侧肌层内可探及3枚梭形低回声包块(图1D),较大者约29.9 mm×8.3 mm,边界欠清,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长轴与肌束方向平行,CDFI见其内少许点状血流信号。部分病灶走行与术后瘢痕一致,其后方骨皮质光滑、连续,周围肌层菲薄、不连续,软组织结构紊乱。MRI见左小腿偏后外侧局部皮肤形态欠规整,左后组肌群结构显示欠清,局部见不规则条片样长T1长T2异常信号(图1E)。影像学诊断:符合AF。因多次手术已影响患儿发育及行动,故予化学治疗。
- 于淼高艳丽孔德娟王岚
- 关键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