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晓燕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清代
  • 2篇义学
  • 2篇教育
  • 1篇药物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社学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释义
  • 1篇文化
  • 1篇留住
  • 1篇民国
  • 1篇民国年间
  • 1篇民族
  • 1篇民族教育
  • 1篇考述
  • 1篇初等
  • 1篇初等教育
  • 1篇传统文化

机构

  • 5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共云南省委...

作者

  • 5篇于晓燕
  • 1篇付春

传媒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中国民族学学...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民国年间云南瘴疟防治考述被引量:2
2020年
瘴气(也称为瘴、瘴疠、瘴疫、瘴疟,民国中后期被定义为恶性疟疾)是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南并对中央王朝产生重大影响的生态问题。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原人眼中"蛮烟瘴雨"之地的代名词,也是瘴疠之区、死亡之地。边疆各族人民由于长期生息繁衍于此,对"瘴"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避瘴、防瘴、治瘴的方法。在云南,民国以前,对瘴疟的预防与治疗主要是以避、防和巫医为主,辅之于中草药治疗。民国中后期,随着以金鸡纳霜(奎宁)、常山等治疟特效药及其衍生药品的开发和推广,边疆各民族也逐渐认可和接受了这些特效药。所以,民国年间云南瘴疟的预防与治疗,可以说是走了一条从传统到近代的道路,应对瘴疟的重点经历了从避瘴、防瘴到治瘴的转变。
于晓燕付春
关键词:药物
陈宏谋对清代云南义学的贡献
云南义学甚或全国义学的贡献还在于其创制了一整套系统、完备的义学管理制度,为云南义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在全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在《澎湖厅志》中言及对土番社学社师的考核时就云:“胡通守建伟任澎,仿陈榕门之法,每...
于晓燕
关键词:清代
试论清代云南义学的时空分布特征
清代云南的义学是南方民族地区义学发展的典范。有清一代,云南共创设义学886所,义学除了分布于府、州、县治所及'巨乡大堡'之外,主要还集中于边区、山区、夷区,'乡村夷寨'的义学大大超过了城镇义学数量,使云南出现了'少不学之...
于晓燕
关键词:民族教育清代
文献传递
“义学”释义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对文献中有关"义学"的记载,特别是清代大量正史及典章制度类资料的梳理,将义学置于民族教育史的研究视角下,置于国家统一与加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中的大背景下,结合制度性的探讨和地域的考察,对清代"义学"的含义进行全新的诠释。义学在边疆民族地区的设立,是清朝推进多民族国家的一体化、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性质看,清代的"义学"体制类似今天我国正在推行的基础义务教育制度,具有官办免费初等教育的特点,这是清朝独创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办初等教育学校。
于晓燕
关键词:清代义学释义
留住传统文化之根:清代台湾初等教育被引量:1
2016年
清代台湾的义学及土番社学是基于清朝稳定台湾社会和安抚番民,维护海疆统一的背景下设立的。这一教育体制仿照"滇、黔、粤、蜀"之制,在台湾实施"熟番教生番"的教学模式,这是内地及边疆民族地区义学教学模式在台湾的移植与推广。在台湾各民族中广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强化台湾各民族对祖国的认同,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于晓燕
关键词:义学中国传统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