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宝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黄芩栀子膏对SD大鼠钝挫伤骨骼肌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黄芩栀子膏对SD大鼠钝挫伤骨骼肌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红花油组、自然愈合组、空白组。前3组于右下肢股二头肌肌腹建立骨骼肌钝挫伤模型。实验组、红花油组每日分别于造模处涂抹黄芩栀子膏或红花油,自然愈合组、空白组不做处理。4组大鼠每日置于空旷平台,记录其由静止到运动的时间为怠惰时间。造模后1 d,自然愈合组与空白组各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材;造模后3 d、6 d,从4组中各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材。结果:形态学方面,造模第3天,实验组大鼠损伤肌肉组织中炎细胞面积比例低于自然愈合组(P<0.05);第6天时,实验组大鼠损伤肌肉组织中炎细胞量低于红花油组(P<0.05)。行为学方面,实验组怠惰时间下降速度略高于红花油组、自然愈合组,与自然愈合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立即启动率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芩栀子膏对骨骼肌钝挫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加快炎症反应进程。
- 张顿刘瑞乔宝华李金桐宋青青魏玉龙
- 关键词:骨骼肌钝挫伤行为学形态学
- 基于正史政书的北京太医院研究
- 我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皇家的医疗机构又是中国医学发展的一种特殊代表。北京“太医院”是北京地区特别的中医药文化资源。随着金朝的强大,北京太医院创始于金中都,历经金、元、明、清四朝,直到清末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消失,是中国古...
- 乔宝华
- 关键词:医药文献金元明清
- 文献传递
- 金朝史料中的太医院——北京“太医”文化的开端
- 2021年
- 官方医学机构以"太医院"命名最早出现在金朝。它的设立是北京地区"太医"文化的先河,对金、元、明、清的医学文化与医政制度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金朝史料进行发掘,考证了北京太医院设立的大体时间在公元1153~1158年之间。在文化方面,金朝北京太医院承袭并改进了宋朝的制度,显著提高了医政效率。此外,基于其少数民族政权的特性,在积极学习宋朝的医学发展成果的同时,广泛吸纳周边不同民族的医学成就,营造了包容开放、积极交流的医学文化氛围,从而推动了金、元、明、清时期医学的发展。
- 乔宝华张其成
- 关键词:金朝中医文化医学史
- “天人合一,太极唯中”理念在《黄帝内经》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24年
- “天人合一,太极唯中”理念源自中国古代宇宙学说——浑天说,这一理念不仅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深入阐释和具体运用,也广泛呈现于《黄帝内经》的诸多篇章中。《黄帝内经》将“浑天说”宇宙模型融入中医学理论当中,以“太极”“心”“中”三个要素构建起“天人合一,太极唯中”的理念框架,并涵纳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整个宇宙时空范围,将“一心贯之”的思想运用在了大或小的所有事物与生命之中。“天人相合,心物相应”“圈定太极,一心唯中”“有无相生,内外相成”三个理念的运用则是圣者显明天道、贯通三才、实现物我同化的方法路径。这三种路径并不是并列或递进的关系,而是融会无碍、三元合一的共通之道。
- 刘思淇马峰彪张一丹刘瑶乔宝华张其成
- 关键词:浑天说《黄帝内经》
- 基于“阴阳中和”理念探讨《黄帝内经》的诊疗养生观
- 2024年
-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先行者,是助推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而“阴阳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悠久的理念,可将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的诊疗养生观念进行统合。《黄帝内经》讲求“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意蕴,在“阴阳中和”理念下,疾病的发生会导致两种面向——“有失动态生和之道”和“违逆聚合守中之理”,而治疗的原则是借助天地自然之道来“调和致中”。《黄帝内经》诊疗养生的最终目标皆是“归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黄帝内经》给出的“归一”方法纲领,“形神合一”与“内外合一”则是“归一”的两个具体指导。
- 刘思淇马峰彪刘瑶乔宝华张其成
- 关键词:《黄帝内经》天人合一诊疗观养生观
- 偏振拉曼光谱在研究分子空间构象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偏振拉曼光谱是拉曼光谱中的一种,所有的激发光源和收集的散射光都有确定的偏振方向,不同方向的偏振光检测到样品的特点不同。因此,偏振拉曼光谱在表征样品时,一定要注意偏振方向的选取,以保证样品检测的准确性。文中主要以四氯化碳(CCl4)分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退偏度的计算,推测CCl4的振动方式。所计算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差不大,证明了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说明了偏振拉曼光谱的方向性。
- 张玉凤龚乔宝华冯天立王文清
- 关键词:退偏度分子振动
- 道教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的“和时”观念探析被引量:1
- 2019年
- 道教的修行核心是与'道'和,其实质是阴阳五行的调和。道教'和于道'体现在天时、地理、人文3个方面,其中天时之和为首。道教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的时间选择集中体现了道教所倡'和时'大旨。一年之内不同时间节点所得的阴阳五行之气不同,常根据此规律来炮制药味和调和药方,实现提高药味质量和药方疗效的目的。对于中医药来说,道教医药实践经验需要辩证吸收,而其与时谐和观念可促进人思考人如何顺时而养。
- 唐禄俊乔宝华马焰瑾苑云童张其成
- 关键词: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