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少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黑土
  • 6篇土壤
  • 5篇典型黑土
  • 3篇耕地
  • 3篇表层土
  • 3篇表层土壤
  • 3篇层土
  • 2篇典型黑土区
  • 2篇有机碳
  • 2篇有机质
  • 2篇植被
  • 2篇土壤活性
  • 2篇土壤活性有机...
  • 2篇坡耕地
  • 2篇开垦
  • 2篇活性有机碳
  • 2篇黑土区
  • 1篇导气
  • 1篇压实
  • 1篇压缩性

机构

  • 12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12篇韩少杰
  • 9篇陈祥伟
  • 4篇王恩姮
  • 3篇张扬
  • 3篇罗松
  • 2篇夏祥友
  • 2篇张扬
  • 1篇林琳
  • 1篇杨小燕

传媒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土壤学报
  • 1篇森林工程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耕地土壤导气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讨开垦对典型黑土土壤导气率的影响,以未经开垦天然次生林(0 a)和开垦年限为17、30、40 a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PL-300型土壤导气率测定仪测定耕作区0~20 cm土层水平、垂直2个方向的土壤导气率,并计算其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平、垂直导气率均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与未开垦天然次生林相比,土壤垂直导气率下降22.44%~95.44%,土壤水平导气率下降40.45%~92.50%;不同开垦年限土壤水平、垂直导气率均呈现出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的一致规律。不同开垦年限土壤导气率各向异性表现出随着开垦年限增加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在30、40 a表现出显著性(p<0.05)。土壤导气率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非毛管空隙度、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黑土土壤的气体传输能力随开垦年限逐渐降低,密度、孔隙度、非毛管空隙度、有机质均显著影响黑土土壤导气率。
罗松韩少杰王恩姮陈祥伟
关键词:黑土开垦各向异性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
2024年
以典型黑土区3种地貌类型区(漫川漫岗区、丘陵漫岗区、平原低地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等指标,分析黑土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探究不同地貌类型区坡耕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坡耕地各坡位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26.57~38.61 g/kg,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1.85~5.67 g/kg。3种地貌类型区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不同。漫川漫岗区总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坡上和坡中显著大于坡下、坡上和坡中无显著差异;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则以坡中最高坡下最低,且不同坡位之间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丘陵漫岗区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并表现为坡下显著大于坡上、坡上显著大于坡中;高活性有机碳和中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呈现坡上和坡下显著大于坡中、坡上和坡下无显著差异。平原低地区总有机碳及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各坡位间的差异均为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地貌间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规律有所差异,漫川漫岗区和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活性最差的坡位分别是坡下和坡中,而平原低地区不同坡位间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黑土坡耕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的针对性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何舢韩少杰王丹彤张扬付玉陈祥伟
关键词:典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活性有机碳
退耕还林类型对黑土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以东北黑土区退耕还林地落叶松(Larix gmelini)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林、美青杨(Populus nigra var.italica×P.cathayan)林表层(0~1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颗粒有机碳(粒径〉53μm)、易氧化有机碳、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等指标,分析不同退耕还林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以颗粒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其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最大,变化范围分别为6.88~12.66 g·kg^-1、17.40%~27.47%,其次为易氧化有机碳,热水浸提有机碳最低;与撂荒地相比,4种退耕还林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以及各组分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落叶松林、樟子松林、水曲柳林、美青杨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比撂荒地分别提高了19.48%、18.62%、48.86%、51.97%。退耕还林对黑土土壤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表现出阔叶林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针叶林。
杨小燕韩少杰陈祥伟
关键词:退耕还林黑土土壤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植被恢复对典型黑土表层土壤压缩性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以恢复年限分别为14、36、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及相邻耕地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固结试验法,对土壤孔隙比、压缩指数、先期固结压力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植被恢复对典型黑土表层土壤压缩性、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孔隙比、压缩指数、先期固结压力,均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压缩指数、先期固结压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231~0.399、4.2~100.0 k Pa。落叶松林地土壤压缩指数、先期固结压力,均显著高于耕地土壤(p〈0.05);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典型黑土表层土壤压缩性、承载能力逐渐提高,耕性有所增强。土壤力学性质指标与理化性质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压缩指数与土壤黏粒比例、有机质质量分数之间关系更为紧密(p〈0.01);先期固结压力与土壤黏粒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植被恢复导致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土壤密度和黏粒比例的降低,是黑土表层土壤压缩性增加、土壤承载能力增强的重要原因。
韩少杰王恩姮罗松陈祥伟
关键词:植被恢复黑土土壤
林带对黑土坡面土壤养分侵蚀-沉积规律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在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克山农场(东经125°7′40″~125°37′30″,北纬48°11′15″~48°24′7″)内,选择坡度、坡向、坡长、前茬作物基本一致的有农田防护林带和无林带的坡面为试验地,在每个试验地内分别布设1条垂直等高线水平距离为390 m的样线,每条样线上按垂直等高线水平距离30 m等间距设置12个样方,每个样方内按照不同土壤深度(h)范围分别采集表层(0
李程远张扬韩少杰陈祥伟
关键词:防护林带坡耕地黑土土壤养分
有机质与黏粒含量对黑土压缩-回弹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为探明有机质和黏粒对黑土压缩-回弹行为的影响,以典型黑土区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添加腐植酸、人工分离-提取-添加黏粒、恒温恒湿培养的方法各配制3个梯度的重塑土。采用室内固结的方法,通过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及回弹指数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2种含水量条件下黑土压缩与回弹对有机质和黏粒含量变化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1)压缩指数均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在高含水量时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最高时压缩指数为0.246 3,但有机质含量对回弹无显著影响。(2)无论含水量高低,压缩指数均与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回弹指数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在低含水量时二者呈显著负相关。(3)含水量不同,有机质与黏粒对黑土压缩-回弹特性的影响亦不同;黏粒对黑土压缩-回弹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
林琳韩少杰王恩姮
关键词:固结土力学
典型黑土区主要树种根系构型特征及其对固土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为量化典型黑土区主要树种根系构型特征,探究其对固土能力的影响,以该区分布较广的榆叶梅、小叶锦鸡儿、白桦、糖槭、红皮云杉、樟子松单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挖掘和WinRHIZO Pro LA2004分析系统相结合对其根系空间分布、几何形态、分形等特征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原位整株根系拉拔的方法量化根系垂直拉拔力。结果表明:榆叶梅以倾斜根为主,小叶锦鸡儿、白桦、糖槭和红皮云杉以水平根为主,樟子松根系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较为均衡;除白桦总根表面积和红皮云杉总根长外,灌木树种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显著大于乔木,落叶阔叶乔木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显著大于针叶常绿乔木,白桦总根体积显著大于小叶锦鸡儿、糖槭、红皮云杉和樟子松;榆叶梅、小叶锦鸡儿和白桦根系分形维数和分形丰度显著大于红皮云杉和樟子松;榆叶梅、小叶锦鸡儿和糖槭整株根系平均最大垂直拉拔力显著大于白桦、樟子松和红皮云杉。主要受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倾斜根数量的影响,榆叶梅、小叶锦鸡儿和糖槭根系表现出较强的固土能力,可作为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植被构建中优先选择的树种。
张扬李程远韩少杰陈祥伟
关键词:根系分布黑土
植被的人工恢复对典型黑土有机质组分影响的时效性
2022年
以黑龙江省克山农场(48°12′~48°23′N,125°8′~125°37′E)林龄分别为21、35、46、55年生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分别代表植被不同恢复阶段)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相邻耕地(代表植被恢复前阶段)、天然次生林(未经开垦干扰,代表开垦前阶段)土壤为对照,以表层(0~20 cm)土壤总有机质、游离态有机质、物理保护态有机质、矿质结合态有机质中碳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人工恢复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46、5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总有机质碳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天然次生林土壤的、显著高于耕地土壤的(P<0.05);35、46、5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游离态有机质碳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耕地土壤的(P<0.05),与天然次生林土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5、46、5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物理保护态有机质碳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耕地土壤的(P<0.05),35、46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物理保护态有机质碳质量分数与天然次生林土壤的差异显著。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游离态有机质碳质量分数、物理保护态有机质碳质量分数,是人工恢复植被对黑土表层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影响的主要评价指标;由于土壤游离态有机质恢复的时限更短,可将土壤游离态有机质作为评价黑土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敏感性指标。
潘鹤周桐韩少杰张扬鲍鸿君陈祥伟夏祥友
关键词:黑土落叶松人工林
典型黑土表层土壤压缩与回弹特性
为系统研究典型黑土表层(0~10cm)土壤压缩性、回弹能力、承载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土力学快速固结试验法,分别测定了典型黑土区内不同开垦年限耕地、不同恢复年限落叶松林地及不同模式退耕还林地表层土壤压缩与回弹指标,分析开...
韩少杰
关键词:力学性质
开垦对黑土表层土壤压缩—回弹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为探讨开垦对典型黑土表层土壤压缩与回弹行为的影响,以未经开垦天然次生林和开垦年限为17 a、30 a、40 a耕地的表层(0~1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固结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压缩与回弹过程中土壤孔隙比(e)、压缩指数(C_c)、压缩系数(a)和回弹指数(C_s)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孔隙比(e)、压缩指数(C_c)、压缩系数(a)和回弹指数(C_s)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而降低,C_c、a、C_s变化范围分别为0.252~0.426、0.002 04~0.003 70 k Pa^(-1)、0.041~0.070;未经开垦天然次生林地土壤C_c、C_s显著高于耕地土壤(p<0.05);C_c、a、C_s与容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压缩性与回弹能力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逐渐降低,容重、有机质含量对其影响最大。
韩少杰王恩姮陈祥伟罗松
关键词:开垦黑土孔隙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