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肖瑜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病理
  • 5篇预后
  • 5篇肿瘤
  • 5篇临床病理
  • 4篇细胞
  • 4篇恶性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原发性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上皮
  • 2篇细胞癌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黑色素

机构

  • 1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陈肖瑜
  • 6篇林思彤
  • 5篇马韵
  • 5篇曾丽霞
  • 3篇陈军
  • 3篇韦常宏
  • 3篇李春君
  • 2篇党裔武
  • 2篇骆成飘
  • 2篇吴圣明
  • 2篇廖芝玲
  • 2篇陈志宁
  • 1篇陈罡
  • 1篇罗元
  • 1篇韦薇
  • 1篇叶新青
  • 1篇黄静

传媒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右江医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诊断病理学实习教学设计及实施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检验方向)是我校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针对各级医院对病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1]而开设的专业。我校从 2010 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检验方向)本科生,2014年始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病理学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病理诊断技能,毕业后能在综合性医院及高等医药院校从事病理学教学、科研及临床病理诊断工作的专门人才。
曾丽霞罗文奇李春君陈肖瑜杨建平廖芝玲马韵
关键词:诊断病理学教学模式情感目标
肺恶性肌上皮瘤1例被引量:3
2014年
患者男性,51岁。2013年6月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伴气喘入院。CT示:左侧胸廓塌陷,体积缩小,左肺上下叶不张,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左膈抬高,纵隔左移;左侧主支气管狭窄;纵隔及双侧肺门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影;左侧胸腔积液。考虑为左肺门中央型肺癌伴左肺叶不张,左侧胸腔积液可能性大。
曾丽霞廖芝玲马韵陈军陈志宁陈肖瑜
关键词:肺肿瘤肌上皮瘤恶性病理学病例报道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KA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SKA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KA3蛋白在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16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和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分析SKA3 mRNA在565例癌组织和111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物信息学分析SKA3的生物学功能及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SKA3蛋白和mRNA在癌组织中均表达上调。SKA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N分期、无瘤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等有关。SKA3与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结论SKA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患者预后和肿瘤的免疫细胞浸润相关。
杜春平莫颖禧曾丽霞陈肖瑜罗文奇黄静马韵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PST1低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TPS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RNA测序数据和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的基因芯片数据,分析TPST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差异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TPST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差异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TPST1的生物功能。结果TPST1 mRNA和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TPST1与病理分期(P=0.029,r=-0.10)、T分期(P<0.001,r=-0.215)和N分期(P<0.001,r=-0.213)呈负相关。TPST1高表达组患者无瘤生存期(P=0.003)和无进展生存期(P=0.009)更长。TPST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细胞的黏附等功能有关。结论TPS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新标志物。
杜春平曾丽霞陈志宁陈肖瑜林思彤骆成飘马韵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生物信息分析
C1Q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C1Q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2018年1月-2022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及50例癌旁肝组织中C1Q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1QA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方法通过GEPIA在线工具中相关性项目分析C1QA与血管内皮标记物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关系。结果C1QA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QA高表达与原发肝细胞癌微血管弥漫性分布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民族、肿物长径、脉管癌栓、肝被膜侵犯、近癌旁肝内微血管侵犯、卫星灶情况、肝外转移及HBV感染无关(P>0.05);C1QA与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CR2、CD40及CCL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C1QA基因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及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展过程,并可能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林思彤张凤友陈肖瑜潘如冰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特点。方法 SBPBC患者44例(SBPBC组,根据肿瘤组织体积大小分为第一癌和第二癌),单侧原发性乳腺癌(UPBC)患者132例(UPBC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子分型、治疗随访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SBPBC组44例患者中,年龄≤50岁者32例,有家族史者30例,绝经者9例(9/44); UPBC组132例患者中,年龄≤50岁者45例,有家族史者34例,绝经者81例;两组相比,P均<0. 05。SBPBC组第一癌、第二癌和UPBC组T2期患者分别为27、16和51例,SBPBC组第一癌与第二癌、UPBC组相比,P均<0. 05。SBPBC组第一癌、第二癌N2~N3期患者分别为10、3例,两者相比,P <0. 05; SBPBC组第二癌、UPBC组N0~N1期患者分别为41、106例,两者相比,P <0. 05。SBPBC组第一癌、UPBC组组织学分级为Ⅱ~Ⅲ级的患者分别为40例、121例,两者相比,P <0. 05。SBPBC组第一癌、UPBC组病理学分期为Ⅲ期+Ⅳ期的患者分别为17、37例,两者相比,P <0. 05; SBPBC组第二癌、UPBC组病理学分期为Ⅱ~Ⅳ期的患者分别为27、117例,两者相比,P <0. 05。SBPBC组第一癌、UPBC组Ki-67阳性率≥14%的患者分别为39、87例,两者相比,P <0. 05。SBPBC组第一癌乳腺导管(Luminal) A型17例、Luminal B型23例、Her-2过表达型3例、基底样型1例,第二癌Luminal A型22例、Luminal B型19例、Her-2过表达型2例、基底样型1例; UPBC组Luminal A型45例、Luminal B型46例、Her-2过表达型13例、基底样型28例; SBPBC组第一癌、第二癌与UPBC组相比,P均<0. 05。SBPBC组、UPBC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45个月和59个月,两组相比,P <0. 05。结论与UPBC相比,SBPBC的发病年龄低且大多数发生在绝经之前,患者多有家族史,病理分级和分期较高,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无病生存时间较短。
韦常宏韦薇林思彤陈肖瑜陈军
关键词:乳腺癌原发性乳腺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FGFR3、MI及Ki67联合检测在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T1 UBC)的病理肿瘤分级对于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但病理两级分级系统的诊断可重复性有限,该研究旨在寻找客观且易于检测的标志物用于T1 UBC的病理分级。方法收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理诊断为膀胱尿路上皮病变共139例,其中非癌性病变24例,T1期的UBC 115例。联合检测一系列以往研究提示在UB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常见的且有一定价值但尚存争议的因子,如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核分裂指数(mitotic figure/index,MF/MI)、细胞增殖指数Ki-67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评估它们在T1 UBC的病理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I、Ki-67及FGFR3与T1 UBC的病理诊断和级别有关(P<0.05)。联合检测MI、Ki-67及FGFR3多因素诊断模型可以提高T1 UBC病理级别诊断的准确性(AUC=0.906,95%CI:0.838~0.953,P<0.05)。结论MI、Ki-67及FGFR3蛋白表达是UBC诊断中有意义的指标。联合检测MI、Ki-67及FGFR3的多因素诊断模型可以提高T1 UBC的病变级别诊断准确性。
杨建平李春君罗文奇陈肖瑜黄冬梅马韵曾丽霞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核分裂象
C1QB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3年
补体C1QB作为经典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清除死亡细胞及免疫复合物,维持体内环境平衡,一直被认为是抑制肿瘤的因素之一。近年发现,C1QB等补体系统及其激活产物不仅是诱导炎症的主要驱动力,参与补体的活化,亦可能通过非经典补体途径(如血管生成、细胞黏附),改变肿瘤微环境,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因此,深入探讨C1QB等补体在不同肿瘤中免疫学及肿瘤生物学中的功能及作用,可为临床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新靶点提供依据。
林思彤陈肖瑜张凤友莫濡蔚叶新青
关键词:恶性肿瘤补体系统
胃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2例被引量:1
2020年
病例1:男性,55岁,因“吞咽困难3个月余”于2013年4月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全腹CT示胃底贲门区肿物,大小为6.1 cm×4.5 cm,考虑胃癌。仅行活检,标本为小块组织3个,最大径0.1 cm。肿瘤细胞主要为短梭形肿瘤细胞(图1),胞质偏少嗜酸性,染色质细腻,未见核仁;核分裂像12个/10HPF。初诊考虑软组织梭形细胞肿瘤或低分化腺癌。病理诊断:胃恶性黑色素瘤。
吴圣明罗元韦常宏陈肖瑜陈璞琳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预后
1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与诊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1例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3~66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等检测相关免疫标记物,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1例IMT患者肿瘤发生于肺脏、纵隔、肝脏、腹腔、膀胱等部位。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肿瘤细胞增生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慢性炎细胞,个别病例见脓肿形成。间质有不同程度的黏液背景或胶原化。预后不良病例肿瘤细胞有异型性,见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形态及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ALK、SMA、S-100、CD117、CD34的阳性率依次为:91%(10/11)、55%(6/11)、100%(11/11)、27%(3/11)、18%(2/11)、9%(1/11),Ki-67阳性率为3%~40%,CK、H-caldesmon、DOG1均为阴性。随访11例患者4~22个月,7例无瘤生存,4例带瘤生存,其中3例表现出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结论:IM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潜在或低度恶性肿瘤,预后不良患者肿瘤细胞有异形性,可见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及核仁,增殖指数增高,免疫组织化学ALK,SMA,H-caldesmon可以帮助诊断。
吴圣明陈军李春君骆成飘陈肖瑜陈璞琳韦常宏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ALK临床病理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