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莉莉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虾蛄
  • 4篇口虾蛄
  • 2篇性腺
  • 2篇碳酸钙
  • 2篇资源密度
  • 2篇发育阶段
  • 2篇雌性
  • 1篇大泷六线鱼
  • 1篇滴定法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性别
  • 1篇性腺发育
  • 1篇性腺指数
  • 1篇指示剂
  • 1篇摄食
  • 1篇摄食生态
  • 1篇生态研究
  • 1篇食物组成
  • 1篇碳酸镁
  • 1篇中碳

机构

  • 5篇天津农学院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天津市水产研...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许莉莉
  • 5篇徐海龙
  • 3篇谷德贤
  • 3篇任一平
  • 3篇薛莹
  • 2篇张达娟
  • 2篇王芮
  • 2篇焦燕
  • 2篇万荣
  • 1篇白东清
  • 1篇窦硕增
  • 1篇乔秀亭
  • 1篇徐宾铎
  • 1篇朱国霞

传媒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口虾蛄群体结构及资源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17年
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是海州湾的优势渔业生物之一,在海州湾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2011年3、5、7、9和12月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口虾蛄的群体结构、资源密度特征、空间分布和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口虾蛄的全年平均体长为(102.20±0.65)mm,5月平均体长最大(105.56±0.95)mm,7月平均体长最小(96.48±2.37)mm;幼体比例5月份最低(8.90%),12月份最高(28.67%);口虾蛄的性比5月和7月小于1,其余月份均大于1.80;渔获量变化趋势为5月>12月>9月>7月>3月,渔获尾数为5月>12月>9月>3月>7月。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3、5月相对渔获量与叶绿素a、底层水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月份口虾蛄的相对渔获量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研究还发现,口虾蛄的空间分布与底质类型密切相关,口虾蛄主要栖息在砂、砂-粉砂-黏土和黏土质砂类型的底质中。
许莉莉薛莹焦燕任一平万荣
关键词:口虾蛄资源密度
基于性腺指数估算渤海湾雌性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
2024年
为建立客观的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研究方法并进行准确的估算,以2019年4—11月渤海湾拖网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渔获的口虾蛄为试验对象,基于性腺指数判定未性成熟和性成熟雌性个体,使用改进的逻辑斯蒂模型建立性成熟比例与体长关系以估算初次性成熟体长。试验结果显示,雌性口虾蛄湿态样本性腺指数为0.01%~14.54%,干态样本性腺指数为0.01%~24.11%;雌性口虾蛄性腺指数的月均最小值均出现在8月,月均最大值出现在4月;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8.33±0.01)cm(湿态样本)和(8.63±0.05)cm(干态样本),对应的性成熟判别标准分别为最大性腺指数的16%~28%和8%~22%。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性腺指数变化反映雌性口虾蛄的生理学性成熟较性腺发育阶段更为敏感;相较于湿态样本,干态样本最大性腺指数的百分比提供了更宽范围的性成熟判别标准;随着作为判别性未成熟和性成熟的最大性腺指数百分数增加,个体能被模型识别为性成熟的比例逐渐减少。
徐海龙徐海龙梁茜赵荣荣许莉莉张达娟
关键词:口虾蛄性腺指数
渤海湾火枪乌贼性别和发育阶段对其角质颚外部形态生长特性的影响
2023年
为进一步掌握渤海湾火枪乌贼(Loligo beka)渔业生物学信息和生长特性,以2021年7—11月在渤海湾逐月开展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所获得的火枪乌贼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项式胴长与体质量关系估算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应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分析性别和发育阶段对角质颚形态特征的影响,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和体质量的生长模型。结果显示:渤海湾火枪乌贼雌性、雄性和不区分性别时的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3.522±0.009)、(3.505±0.026)和(3.513±0.016)cm。上、下角质颚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其中,头盖长/翼长的差异最大,喙长/侧壁长的差异最小。以决定系数和赤池信息准则值为判别标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线性关系及与体质量的对数线性模型优于利用单因子回归和主成分逐步加入法建立的生长模型。研究认为,3.513 cm可作为制定渤海湾火枪乌贼最小可捕捞胴长规格的参考,上角质颚头盖长/脊突长比值可作为群体及种类鉴别的依据,上角质颚脊突长/喙长和头盖长/侧壁长可分别作为性别和发育阶段判定的指标。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生长模型更适于进行渤海湾火枪乌贼胴长和体质量的预测。
徐海龙徐海龙丁宇苏园园谷德贤谷德贤
基于性腺发育阶段估算渤海湾雌性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被引量:5
2022年
为准确掌握渤海湾雌性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信息,以2018年4—11月渤海湾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期间逐月拖网渔获物为对象,通过观察雌性口虾蛄性腺的发育阶段,分别以性腺发育Ⅱ期、Ⅲ期和Ⅳ期作为性成熟的判别标准,采用2种逻辑斯蒂模型进行初次性成熟体长估算。结果显示,体长为7.00~7.99cm的雌性口虾蛄即可达到性成熟并完成产卵行为,体长为9.00~11.99cm的个体在数量上对繁殖亲体起着主要贡献作用。当逻辑斯蒂模型中性成熟比例渐近值为待估参数时,以性腺发育Ⅱ期、Ⅲ期和Ⅳ期作为性成熟标志得到的雌性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9.42±0.02)cm、(10.44±0.04)cm和(12.03±0.17)cm。当逻辑斯蒂模型中性成熟比例渐近值取固定值时,以性腺发育Ⅱ期、Ⅲ期和Ⅳ期作为性成熟标志得到的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9.44±0.02)cm、(10.50±0.04)cm和(11.74±0.08)cm。研究表明,采用可变性成熟比例渐近值逻辑斯蒂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采取固定值形式的模型。建议渤海湾口虾蛄的开捕最小体长不小于9.42cm。
徐海龙徐海龙梁茜谷德贤谷德贤张达娟
关键词:口虾蛄性腺发育
pH、指示剂种类及用量对络合法滴定碳酸钙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探究指示剂的种类、用量以及和pH对EDTA络合法测定碳酸钙结果的影响,通过建立8种指示剂的回归曲线,研究不同pH条件下、10种指示剂的显色以及14种指示剂不同用量对测定碳酸钙含量消耗EDTA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指示剂均能较好反映滴定溶液中碳酸钙含量间的关系,拟合曲线R2均大于0.999;指示剂种类及其用量不同,消耗的EDTA使用液量也不相同,且在不同pH条件下,指示剂所显示的颜色不同,从而影响滴定结果;使用络合滴定法测定碳酸钙浓度时,以溶液中碳酸钙的质量浓度低于0.5%为宜,紫尿酸胺-萘酚绿B作为指示剂用于EDTA络合法滴定优于其他指示剂。
徐海龙许莉莉王芮谷德贤白东清
关键词:碳酸钙络合滴定法指示剂PH
海州湾口虾蛄群体结构及资源分布特征
本研究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群体结构及其相对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口虾蛄的全年平均体长为102....
许莉莉薛莹焦燕任一平万荣
关键词:口虾蛄资源密度
文献传递
6种海洋双壳类贝壳中碳酸钙、碳酸镁含量的测定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了解海洋双壳类的固碳能力,以紫脲酸铵-萘酚绿B、铬黑T为指示剂,采用络合滴定法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等6种海产双壳贝类贝壳中的碳酸钙含量、碳酸钙和碳酸镁总量进行了测定。6种贝类贝壳中的碳酸钙含量占干重比例介于93.99%~97.35%之间,其中虾夷扇贝的含量最多,紫贻贝的含量最少;碳酸镁含量介于0.61%~1.79%之间,其中紫贻贝的含量最多,虾夷扇贝的含量最少。目前的结果表明,六种贝类均具有较好的固碳能力,基于碳酸钙和碳酸镁总量估算,6种贝类单位湿重固碳力介于0.023 2~0.074之间。
徐海龙王芮许莉莉朱国霞乔秀亭
关键词:碳酸钙碳酸镁固碳能力
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31尾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60余种,虾类、蟹类、双壳类是其最主要的3种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有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s)、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和钩虾(Gammarus sp.)等;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体长变化,全年均大量摄食虾类,夏季还摄食一定量的蟹类,秋季摄食多毛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较高。随着体长的增长,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由小型甲壳类逐渐转变为体型较大的虾类和鱼类。大泷六线鱼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空胃率最高,冬季空胃率最低;平均胃饱满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体长是影响大泷六线鱼摄食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底层水温、叶绿素a和pH。
许莉莉薛莹徐宾铎任一平窦硕增
关键词: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食物组成典范对应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