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淑婧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色谱
  • 1篇性能研究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代动力学研...
  • 1篇药浓度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质...
  • 1篇油膏剂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质谱
  • 1篇质谱联用
  • 1篇色谱法
  • 1篇鼠血浆
  • 1篇凝胶
  • 1篇凝胶膏剂

机构

  • 5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天水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袁淑婧
  • 2篇周琴妹
  • 1篇李俊生
  • 1篇刘志辉
  • 1篇田立元
  • 1篇戴国友
  • 1篇倪昌荣
  • 1篇范玲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恩格列净片清洁验证检测方法研究
2022年
建立恩格列净片清洁验证样品中恩格列净的检测方法,并测定擦拭回收率。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C18色谱柱,流动相0.02%三氟乙酸溶液-乙腈(65:35),检测波长225nm;柱温:30℃。结果 恩格列净浓度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浓度范围0.1065μg/ml~1.065μg/ml。擦拭回收率最小值76.59%,溶液在24小时内稳定。结论 用HPLC法测定恩格列净残留的方法回收率和线性良好、准确度高,擦拭回收率最低76.59%。
袁淑婧
黄芩总黄酮凝胶膏剂及油膏剂的体内释药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黄芩总黄酮凝胶膏剂及油膏剂的体内释药性能。方法:以黄芩总黄酮中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木蝴蝶素为指标性成分,考察透皮给药在改善黄芩总黄酮药动学特征方面的作用。结果:凝胶剂组与油膏组给药后各单体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仅出现单峰;凝胶膏剂和油膏剂给药均可以有效提高5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且凝胶膏剂的改善作为更为显著。结论:采用总黄酮有效部位凝胶膏剂及油膏剂的给药方式可以显著影响黄芩总黄酮的药动学特征并有效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该研究结果对于黄芩给药方式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袁淑婧李俊生刘志辉田立元
关键词:黄芩总黄酮凝胶膏剂油膏剂血药浓度
LC-MS法测定菟丝子药材在大鼠血浆中活性成分金丝桃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020年
目的:建立LC-MS分析方法检测大鼠血浆中金丝桃苷浓度,并研究金丝桃苷的药代动力学。方法:5只大鼠单剂量灌胃菟丝子药材提取液,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以淫羊藿苷为内标,采用LC-MS法测定给药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用DAS2.0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金丝桃苷的检测浓度范围在5~200 ng/mL呈线性相关(r=0.999,4),定量限为5 ng/mL。主要动力学参数t1/2为(192.99±124.32)min,Cmax为(63.67±35.58)ng/mL,Tmax为(18.00±8.37)min,AUC0-t为(5,106.80±1,215.15)ng/(min·mL),MRT为(248.83±101.83)min。结论:该法对血浆中金丝桃苷的监测具有专属性,且灵敏、可靠,适用于金丝桃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倪昌荣袁淑婧
关键词:金丝桃苷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药代动力学活性成分
银荆颗粒的薄层色谱法鉴别被引量:1
2008年
银荆颗粒是本院选用古方银翘散结合临床经验运用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自制制剂。由金银花、连翘、防风、板蓝根、薄荷、荆芥6味组成。方中金银花味甘,性寒;连翘味苦,性微寒,甘苦结合,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为君药;荆芥味辛,性温,助君药辛开皮毛而散邪;板蓝根苦寒助君药清热解毒,共为臣药;防风、薄荷加强辛散泄热而为佐使,此方乃发散表邪清热解毒之剂。为控制成品质量,我们对组方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戴国友袁淑婧周琴妹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
清咽口含片醇沉工艺优选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优选清咽口含片的醇沉工艺。方法:选取药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及药液温度为考察因素,以乙酰哈巴苷转移率及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选醇沉工艺。结果:优选的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3,加95%乙醇至乙醇体积分数为70%,醇沉时药液温度60℃,冷藏静置24 h。结论:优选的醇沉工艺简单易行,适用于实际大生产。
袁淑婧范玲周琴妹
关键词:正交试验醇沉工艺转移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