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三华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天然林
  • 4篇闽粤栲
  • 2篇林隙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特征
  • 1篇幼树
  • 1篇森林碳储量
  • 1篇森林资源
  • 1篇审计
  • 1篇审计评价
  • 1篇树种
  • 1篇碳储量
  • 1篇碳氮
  • 1篇碳密度
  • 1篇器官
  • 1篇群落
  • 1篇主要树种
  • 1篇资源审计
  • 1篇自然干扰
  • 1篇桉树

机构

  • 8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闽江学院

作者

  • 8篇缪三华
  • 7篇郑德祥
  • 5篇吴文斌
  • 1篇康海军
  • 1篇冯丽贞
  • 1篇廖晓丽
  • 1篇陈全助
  • 1篇郭文硕
  • 1篇施晓春
  • 1篇黄梅珍
  • 1篇杨玉洁

传媒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林业经济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闽北闽粤栲天然林林隙物种多样性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闽北闽粤栲天然林林隙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为闽北天然林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中12个林隙内外进行植被调查,将林隙分为<50,50~100,100~150,150~200m^2共4个林隙大小等级,在林隙的中心区、近心区、林冠区、边缘区和非林隙区中设置4m×4m的样方,对乔木层、灌木层、灌草层3个不同林层进行调查,通过计算不同大小等级、不同林层梯度林隙内外物种的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生态优势度指数λ与均优多指数Z,结合方差分析研究物种多样性对林隙的响应及其变化规律。【结果】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不同林层中,林隙区内物种多样性丰富且高于非林隙区。在不同大小的林隙空间内,各林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随着林隙由中心区向非林隙区的不同梯度变化,物种多样性由差异显著向差异不显著转变。【结论】闽北闽粤栲天然林分结构相对稳定,林隙内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差异不显著,林隙的形成有利于闽粤栲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与更新,对现有闽北闽粤栲天然林的经营应以保护与自然恢复更新为主。
郑德祥苏凌燕钟兆全蔡杨新吴文斌缪三华
关键词:闽粤栲林隙物种多样性天然林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估算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特征分析,为今后福建省森林的综合经营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为数据源,运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以2012年发布的全国各树种(组)含碳率为基准,进行碳储量和碳密度估算。【结果】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约为2.96×10^8t,平均碳密度48.87t/hm2。各森林类型碳储量在36.85×10^4-15664.58×10^4t,其中以阔叶混交林的碳储量最高,占森林碳储量的52.83%。各森林类型碳密度在25.58—99.93t/hm2。【结论】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通过提高成熟林和过熟林的比例来提升福建省森林的碳密度和碳储量。
吴文斌黄朝法郑德祥陈信旺郑淑娟康海军缪三华
关键词:碳储量碳密度
闽北闽粤栲天然林高度级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在福建省北部顺昌县的闽粤栲天然林林分中设置50 m×50 m样地,分别不同高度级调查群落物种种类与数量,运用失稳率、分享度、α多样性指标、Whittaker指数和Morista-Horn指数对闽粤栲天然林群落高度级结构与动态更新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闽北闽粤栲天然林群落中,物种数及个体数沿高度级梯度上升而下降,除第2高度级受前期林下抚育影响外,闽粤栲及其他主要树种在第1~3高度级中占有较大优势,群落间失稳率达到50%以上,而整体失稳率达到10.65%,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高度级呈负相关关系,反映群落更新速率的Whittaker指数随着高度级呈递增趋势,Morisita-Horn指数则在较高值域不均匀波动,以上结果均表明在闽北闽粤栲天然林随高度级上升,各高度级间物种数下降,物种更新速率加快,各高度级间差异明显,群落整体处于演替发育阶段。
缪三华郑德祥蔡杨新许鲁东范胜煌詹旋常钟兆全
关键词:闽粤栲群落天然林
基于Vague集的森林资源审计评价方法研究——以福建省顺昌县国有林场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森林资源审计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价值。文章以福建省顺昌县国有林场为例,建立由政策(制度)、财务和资源3个方面26个指标构成的森林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Vague集的理论建立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顺昌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进行审计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顺昌县国有林场2012年森林资源审计评价结果隶属于"优",表明其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状况良好。
郑德祥付信彬廖晓丽吴文斌缪三华林进添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源审计VAGUE集国有林场
福建茫荡山天然黄枝润楠林分空间结构被引量:5
2017年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大小比数、混交度、角尺度、密集度等参数分析黄枝润楠天然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在0~1各水平上均有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799,平均角尺度为0.464,平均密集度为0.793.林分空间结构比较合理,处于相对稳定发展的状态,群落位于较高级的演替阶段.
黄梅珍蔡杨新缪三华许鲁东范胜煌郑德祥吴联杯施晓春
关键词:空间结构混交度角尺度密集度
闽北闽粤栲天然林林隙特征及干扰状况被引量:7
2015年
研究林隙结构对天然林更新演替具有重要意义,以闽北闽粤栲天然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及干扰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中的28个林隙进行调查,进而分析其林隙大小结构、年龄结构、形成方式、形成木特征及干扰规律。结果表明,在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中,冠林隙中10-20 m2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都是最大的。扩展林隙个数以<50 m2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以50-100 m2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林隙年龄以10-15 a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林隙形成方式主要是折干与掘根风倒共同作用,占总株数的57.14%。林隙多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平均每个林隙有4.04株形成木,形成木的径级以10、20 cm为主,占82.30%。林隙的线状密度为12.84个·km-1,冠林隙和扩展林隙的形成速率分别为2.08和7.02 m·km-1·a-1。林隙干扰的周期为476.19 a。
苏凌燕郑德祥钟兆全詹旋常吴文斌缪三华
关键词:闽粤栲林隙自然干扰天然林
桉树扦插苗焦枯病病原鉴定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解丽赤壳属种的分布动态,科学防控焦枯病菌危害,经柯赫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通过β-微管蛋白、组蛋白H3和翻译延伸因子-1α3个基因序列比对以及形态特征观察,对福建省苗圃地采集的尾细桉M1和巨桉5号扦插苗焦枯病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与已知种Calonectria kyotensis Terashita(无性型:Cylindrocladium floridanum Sobers&Seymour)的形态基本一致,且亲缘关系相近,将其鉴定为Ca.kyotensis.该菌能够侵染桉树引起焦枯病在国内为首次报道.
陈全助郭文硕冯丽贞缪三华林家杉
关键词:桉树焦枯病形态学特征系统发育
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主要树种幼树器官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选取4种主要优势树种幼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同器官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闽粤栲天然林的更新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应用碳氮分析仪与HNO3-HCl O4消煮法分别测定幼树的干、根、枝、叶中的C、N、P含量的质量分数,在不同器官C、N、P含量差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化学计量比变化的对比分析研究幼树不同器官的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主要优势树种幼树叶片中各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器官,而根与干中的营养元素含量较低;不同器官的C∶P远高于C∶N与N∶P,其中,N∶P最小且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变化,不同器官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均差异极显著。[结论]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主要优势树种不同器官对C、N、P的选择与吸收存在差异,其叶片C含量最高且高于全球尺度和全国尺度,但N、P含量较低;幼树不同器官的C∶N、C∶P高于平均水平,而N∶P>16;闽粤栲天然林主要优势树种幼树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与生长速率均较低,幼树的生长更新主要受N、P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可能受到P元素缺失的制约。
郑德祥蔡杨新杨玉洁钟兆全缪三华吴文斌
关键词:天然林幼树器官闽粤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