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立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弹塑性接触
  • 3篇微凸体
  • 2篇力学模型
  • 2篇接触面积

机构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甘立
  • 2篇原园
  • 2篇成雨
  • 1篇徐颖强
  • 1篇刘凯
  • 1篇李万钟
  • 1篇张静

传媒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分形理论的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研究
接触元件表面间的接触行为对摩擦、磨损、导电、导热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所有的接触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两表面的接触实际是一系列微凸体间的接触,真实接触面积远小于名义接触面积,将其视为光滑平面计算得到的表面承载能力、导电量与导...
甘立
关键词:微凸体弹塑性接触
文献传递
分形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被引量:20
2016年
为了建立更为精准的粗糙表面接触模型,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一种修正的弹塑性接触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微凸体的弹性、弹塑性、完全塑性三种变形状态;建立了临界第一弹塑性接触面积、临界第二弹塑性接触面积与临界弹性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分别推导出三种变形阶段的接触载荷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式;结合海洋岛屿面积分布密度函数,获得了接触表面上总接触载荷与真实接触面积之间的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单个微凸体的临界弹性接触面积不但与材料属性和分形参数有关,也与微凸体的尺寸有关;分形参数一定时,随着接触载荷的增大,真实接触面积也在增大,弹性接触面积与真实接触面积的比值逐渐减小。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粗糙表面的摩擦、磨损、润滑提供了理论依据。
甘立原园刘凯成雨张静
关键词:微凸体
尺度相关的分形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被引量:21
2016年
依据分形理论,研究了粗糙表面间的真实接触状况,建立了粗糙表面间的分形接触模型。考虑微凸体的等级,确定了弹性临界等级、第一弹塑性临界等级和第二弹塑性临界等级的表达式,研究了粗糙表面中单个微凸体的弹性、弹塑性及完全塑性变形的存在条件,推导出各个等级微凸体的临界接触面积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应用微凸体的面积分布密度函数,获得了接触表面上接触载荷与真实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单个微凸体的临界接触面积是和微凸体的尺度相关,随着微凸体等级的增大而减小;微凸体的变形顺序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完全塑性变形,与传统的接触模型一致;在整个粗糙表面接触过程中,粗糙表面变形过程与单个微凸体的变形过程一致;最大微凸体所处的等级范围不同,粗糙表面所表现的力学性能也不相同。
成雨原园甘立徐颖强李万钟
关键词:微凸体弹塑性接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