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大学王宽诚幸福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篇凝固
  • 2篇合金
  • 1篇电子背散射衍...
  • 1篇永磁
  • 1篇永磁合金
  • 1篇织构
  • 1篇深过冷
  • 1篇凝固过程
  • 1篇凝固组织
  • 1篇钎料
  • 1篇热力学
  • 1篇热压
  • 1篇无铅钎料
  • 1篇稀土
  • 1篇稀土铈
  • 1篇过冷
  • 1篇复合永磁
  • 1篇复合永磁合金
  • 1篇高温氧化
  • 1篇高温氧化行为

机构

  • 4篇宁波大学

作者

  • 4篇潘晶
  • 4篇刘新才
  • 4篇王慧
  • 1篇蒋远霞
  • 1篇邓福涛
  • 1篇鲁贻虎
  • 1篇张勇
  • 1篇林金荣
  • 1篇王艳
  • 1篇董友仁
  • 1篇刘进军
  • 1篇孔大海
  • 1篇张卫兴
  • 1篇王红玉
  • 1篇马永存
  • 1篇郑强
  • 1篇潘建峰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 1篇焊接学报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热力学深过冷熔体凝固组织非平衡效应的研究进展
2012年
热力学深过冷熔体的凝固是远离平衡的快速凝固,其凝固机制和凝固组织表现出与传统凝固不同的特点。热力学深过冷熔体凝固的非平衡效应主要表现在晶粒尺寸细化、亚稳相析出、调幅(Spinodal)分解、形成块体非晶等几个方面。在这些方面进行的探索与研究对研发新型高性能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发展较快。对在晶粒细化机制、亚稳相析出机制、调幅分解现象以及大块非晶的形成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孔大海张卫兴潘晶蒋远霞刘新才王慧
关键词:凝固组织
稀土铈在Sn-Zn无铅钎料表面的高温氧化行为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俄歇电子能谱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研究了Sn-9Zn-0.15Ce和Sn-9Zn-0.002Al-0.2Ga-0.25Ag-0.15Ce两种钎料表面Ce元素的分布和存在形式.结果表明,铈在Sn-9Zn-0.15Ce钎料表面0~40 nm范围内的富集区浓度达到30%(原子分数)左右,是基体内部的250倍,主要以CeO2和Ce2O3形态存在.在Sn-9Zn-0.15Ce钎料中复合添加镓和铝后,Ga元素在钎料表面0~6 nm范围内富集,Al元素在表面2~20 nm范围内富集并主要以氧化态形式存在.Ce元素富集在距离钎料表面2~60 nm的范围内,处于Ga,Al元素富集层的下方;由Ga,Al元素富集层构成的致密保护膜可显著降低表面铈被氧化的概率.
王慧刘新才潘晶马永存
关键词:SN-ZN无铅钎料
Nd10.5Pr2.5Fe80Nb1B6合金吸铸片凝固过程研究
2016年
采用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富稀土钕铁硼Nd10.5Pr2.5Fe80Nb1B6合金真空感应熔炼、0.60~0.76 mm吸铸片的凝固过程和凝固择优取向特征。结果显示:0.76 mm吸铸片贴模面Nd10.5Pr2.5Fe80Nb1B6因较高的冷却速度抑制α-Fe相的析出,过冷液体导致2∶14∶1相大量形核、沿热流方向等轴晶快速凝固,等轴晶组织具有垂直贴模面(006)磁织构,最后为富稀土相凝固;随着凝固界面的推进、冷却速度降低到一临界值以下,凝固机制发生改变,较低的冷却速度有利初生α-Fe相以树枝晶生长,随后2∶14∶1相在α-Fe相旁大量形核,成分过冷的液体有利2∶14∶1相以厚片状晶以[410]方向凝固,最后液体为富稀土相。0.60 mm吸铸片(Nd,Pr)2Fe14B从两侧贴模面形核以柱状晶向内部生长,最大长度超过吸铸片厚度一半,α-Fe相受到较大冷却速度的抑制,数量大幅度减少,0.60 mm吸铸片[006]磁取向进一步优化,剩磁提高73%,矫顽力提高到189.61 k A·m^-1。
王艳张勇刘新才潘晶王红玉潘建峰董友仁王慧郑强刘进军
关键词:凝固过程
纳米双相复合永磁合金热压变形织构的研究进展
2012年
纳米双相永磁材料在热变形中难以获得R(Nd,Pr)2Fe14B相的易磁化轴晶体织构(磁织构),这成为提高材料磁性能所需解决的关键难题。通过添加Cu、Zn元素或施加大的单轴压应力等方法使得这种贫稀土的R-Fe-B合金在热压变形过程中获得了磁织构,并对磁织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此外,在Nd-Fe-B永磁材料磁织构的分析表征上,开始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新技术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将有助于热变形磁织构形成机理的研究。对上述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林金荣潘晶邓福涛鲁贻虎刘新才王慧
关键词:电子背散射衍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