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坤

作品数:9 被引量:106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瘤
  • 4篇颅内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3篇血管
  • 2篇卒中
  • 2篇多中心
  • 2篇PIPELI...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血管壁
  • 1篇血管内壁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遗传学
  • 1篇预防脑卒中
  • 1篇预后
  • 1篇远端
  • 1篇早期脑损伤
  • 1篇诊疗指南
  • 1篇支撑力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9篇王坤
  • 5篇刘健
  • 5篇杨新健
  • 5篇张义森
  • 5篇张莹
  • 1篇张莹
  • 1篇冯华
  • 1篇张鸿祺
  • 1篇王天龙
  • 1篇李艺影
  • 1篇王轩
  • 1篇李文强
  • 1篇王坤
  • 1篇段传志
  • 1篇王超
  • 1篇贺民
  • 1篇何旭英
  • 1篇芦献军
  • 1篇张倩倩
  • 1篇王坤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被引量:99
2021年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倾向。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其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具有残死率高、临床症状复杂、自然史及转归不明确、治疗方式及效果不佳、并发症多样、随访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自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南发布后,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9》两版指南。破裂颅内动脉瘤(RIA)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其相关高质量研究及先进的诊疗技术陆续发布,而我国关于RIA的规范性诊疗仍缺乏推荐,故专家组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撰写了本指南,旨在对RIA的病因、诊断、治疗、并发症以及随访等内容进行更新与改写。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张鸿祺杨新健屈延贺民段传志张彤宇刘鹏向思诗冯华王天龙王坤刘海啸郭为李进田蕊郭慎全何旭英赵兵王轩陈周青吴建梁麦麦提图尔荪·阿不杜拉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症随访
脑动脉瘤风险评估难题破解:AI来帮您
2023年
一、引言和背景近年来,人民群众主动防控预防脑卒中(俗称“中风”)的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会在体检时选择脑血管检查,发现脑动脉瘤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体检发现脑动脉瘤后到底要不要积极手术,不少人为此拿不定主意,害怕手术有风险,又害怕不手术会发生脑出血。
张莹刘健张义森王坤王坤
关键词:脑动脉瘤预防脑卒中风险评估脑血管体检
Pipeline Flex与第一代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多中心研究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Pipeline Flex与第一代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14个临床中心连续纳入的接受Pipeline Flex或第一代Pipeline(Classic)FD血管内治疗的共862例患者(1010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FD类型分为Flex组与Classic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最近邻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资料匹配.匹配后Classic组与Flex组各纳入340例患者(Classic组纳入315例患者,Flex组纳入307例患者,两组均为340例次手术,按照34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匹配后Classic组与Flex组比较,支架释放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8.8%(336/340)、99.1%(337/340),χ^(2)=0.00,P=1.000].与Classic组比较,Flex组支架覆盖分支血管率较高[分别为67.1%(228/340)、57.9%(197/340),χ^(2)=6.03,P=0.014]、围手术期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2.9%(10/340)、6.8%(23/340),χ^(2)=5.38,P=0.020].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和随访期动脉瘤完全闭塞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lex组随访期间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Classic组低[分别为0.3%(1/340)、2.4(8/340),χ^(2)=4.05,P=0.044];而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末次随访,Classic组较Flex组缺血性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高[分别为9.1%(31/340)、3.2%(11/340),χ^(2)=10.15,P=0.001)],但不良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者占比和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Pipeline Classic FD比较,采用Pipeline Flex F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相近,但可减少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
张莹张莹王超刘健张义森刘健张义森王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多中心研究
颈前入路颈椎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被引量:5
2005年
对27例颈前入路颈椎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进行总结,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及体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呼吸情况的改变、伤口引流管的护理、感染的预防、康复训练及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芦献军王坤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观察: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后循环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中国14个临床中心连续纳入的接受PED治疗的后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156例,共16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按照解剖位置分为椎动脉瘤组和基底动脉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烟酒史及既往史)、动脉瘤特点(动脉瘤部位、最大径和瘤颈宽、载瘤动脉直径、动脉瘤形状、是否破裂及是否多发)、治疗情况(重叠PED治疗、弹簧圈辅助栓塞、球囊辅助)、治疗结局(支架贴壁、术后即刻完全闭塞、是否覆盖分支血管)和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和随访期出血、缺血及压迫症状)发生情况,并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控制混杂因素后对比动脉瘤闭塞效果。依据术后是否发生缺血并发症将所有患者分为缺血并发症组与无缺血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瘤的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椎动脉瘤组129例,共133个动脉瘤;基底动脉瘤组27例,共29个动脉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椎动脉瘤组比较,基底动脉瘤组动脉瘤最大径更大[14.00(9.00,22.00)mm比9.76(7.08,13.25)mm,Z=2.921,P=0.003],弹簧圈辅助栓塞治疗比例更高[55.2%(16/29)比21.1%(28/133),χ^(2)=14.010,P<0.01],术后即刻完全闭塞率更高[24.1%(7/29)比6.8%(9/133),χ^(2)=6.238,P=0.013],总缺血并发症和病死率更高[17.2%(5/29)比4.5%(6/133),χ^(2)=4.251,P=0.039;11.1%(3/27)比1.6%(2/129),P=0.037];椎动脉瘤组最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于基底动脉瘤组[89.5%(119/133)比58.6%(17/29),χ^(2)=14.609,P<0.01]。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控制动脉瘤最大径和是否弹簧圈辅助栓塞治疗后获得22对椎-基底动脉瘤配对,对比结果表明,椎动脉瘤组最终完全闭塞率明显高于基底动脉瘤组[95.5%(21/22)比50.0%(11/22),χ^(2)=11.458,P=0.001]。缺血并发症组的支架调整后释放成功和分支血管狭�
罗斌王超刘健张义森王坤张莹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后循环介入治疗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探寻家族性颅内动脉瘤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其流行病学及遗传学特点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可用于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的遗传学研究,并定位一些新的致病基因,本文将对其进行综述。
丁兴欢王坤张倩倩杨新健
关键词:致病基因遗传学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的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采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24例颅内大型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均为单发动脉瘤,动脉瘤最大径10.1~20.2mm,平均为13.7 mm。24个动脉瘤均使用一枚LVIS支架,所有支架都成功打开并顺利完成动脉瘤填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4例,Ⅱ级9例,Ⅲ级1例。3例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包括1例颈内动脉交通段破裂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1例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术后1 h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栓塞术后出现同侧视力障碍。21例(87.5%)进行3.9~36.8个月的临床随访,平均(10.85±8.6)个月,20例mRS评分0分,1例mRS评分1分。18例(75.0%)获得平均9.94个月血管影像学随访,5例动脉瘤出现复发,11例动脉瘤无明显变化,2例动脉瘤进一步愈合。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安全的、可行的方法。
李孟凯张义森王坤张莹李文强田忠彬刘健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疗效
一种变径密网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径密网支架,所述变径密网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部件和连接在相邻两个第一部件之间的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呈中空的直筒形,第二部件呈中空的圆锥形,相邻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相互连通,距离变径密网支架远端近的...
杨新健刘健张义森王坤张莹李艺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中神经元凋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卒中事件, 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早期脑损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许多实验研究表明, 在早期脑损伤的过程中, 神经元凋亡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抗凋亡药物可明显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本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中神经元凋亡和应用抗凋亡药物改善SAH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
李梦星张明琦王坤
关键词:早期脑损伤急性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元凋亡不良预后SAH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