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文君

作品数:10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古环境
  • 3篇三叠
  • 3篇古气候
  • 3篇沉积相
  • 2篇地层
  • 2篇岩性
  • 2篇岩性油气藏
  • 2篇氧同位素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藏
  • 2篇中二叠统
  • 2篇三叠统
  • 2篇碳氧同位素
  • 2篇同位素
  • 2篇盆地
  • 2篇气藏
  • 2篇二叠统
  • 2篇柴达木盆地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机构

  • 10篇长江大学
  • 1篇江西省地质矿...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石化江汉石...

作者

  • 10篇肖传桃
  • 10篇梁文君
  • 5篇肖胜
  • 2篇林婉
  • 1篇石文睿
  • 1篇任元
  • 1篇李昂
  • 1篇龚丽
  • 1篇韩超
  • 1篇叶飞
  • 1篇张炜烽
  • 1篇肖凯
  • 1篇何颖

传媒

  • 1篇科技通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焦石坝页岩气田龙马溪组—五峰组沉积相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依据岩心观察、实验分析、录井和测井资料,研究了四川焦石坝页岩气田志留系龙马溪组下部—奥陶系五峰组海相页岩基本特征、沉积环境。龙马溪组下部—五峰组主要为黑色、灰黑色炭质页岩,形成于弱氧化—强还原环境,由含碳低硅,高碳低硅,中碳中硅、低硅,高碳高硅、中硅,富碳高硅7种岩石相构成;沉积微相可划分为深水砂泥质陆棚、深水混积陆棚、深水硅泥质陆棚、深水泥质陆棚4种;页岩沉积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海进—海退"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沉积亚相为深水陆棚沉积。研究成果为今后在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地层寻找优质储层、深化认识焦石坝海相页岩储层特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林婉肖传桃石文睿梁文君李昂任元
关键词:沉积相
祁连山北麓祁青地区河流阶地沉积特征及成因被引量:2
2015年
对祁连山北麓祁青地区河流阶地进行野外测量和调查,获得了北大河、朱陇关河、小柳沟河阶地的拔河高度、结构、发育及沉积特征等资料。探讨了祁青地区河流阶地类型,为进一步研究北祁连河流阶地的发育成因及对古气候的沉积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分析得出该地区河流阶地发育有基座阶地T4,堆积阶地T3、T2、T1,其年龄分别为70.00、30.00、10.78、5.77 ka BP。结合古构造运动、古气候环境以及对阶地沉积特征的观察,认为基座阶地T4主要受白杨河运动形成,而堆积阶地T3、T2、T1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梁文君何颖肖传桃
关键词:河流阶地气候变化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中三叠统古生态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区内二叠系—三叠系生物化石较丰富,门类有腕足类、蜓类、珊瑚、菊石、牙形石、双壳类及有孔虫等。这些生物门类明显受沉积环境控制。对研究区内中二叠统—中三叠统的古生物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埋藏特征研究,根据生物化石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组合特征,将研究区中二叠统—中三叠统生物群划分为17个生物群落,并论述了各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环境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生态类型的群落其分布的地理位置有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大的区块,即分别分布于研究区的主体区块和其边缘区块,前者以底栖固着型为特征,后者以游泳型及底栖游移型为特征。根据化石群落与沉积特征的组合情况,识别出6种类型的生物相,并总结了其生物相模式,阐述了各生物相中的生物类别、生态类型、典型群落以及对应的沉积相等特征。化石群落的划分和分析对于四川盆地二叠纪—三叠纪的古环境、古地理及其演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生物相的研究对于研究区古生物地理学和古板块构造的恢复具有一定的意义。
肖传桃龚丽梁文君
关键词:群落生物相沉积相
川西地区中二叠世-中三叠世微量、常量元素与古环境、古气候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川西地区位于上扬子台地边缘,区内发育滨岸、缓坡型台地、镶边台地、陆棚-盆地及陆表海型台地共5种沉积体系。研究区中二叠统-中三叠统地层生物礁、滩相十分发育,拥有巨大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研究区中二叠统-中三叠统地层中采集到的80件层位样品进行常量、微量元素测试,结合沉积体系分析,旨在探索本区古海平面升降、氧化还原条件、古气候及古盐度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本区古环境共经历了3个较大的相对氧化→相对还原→相对氧化旋回,但各沉积期存在若干短期的次级旋回;古气候总体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繁育了众多暖水型生物群落,在P与T交界处存在由温湿过渡为干热的1次重大变革。上述演化过程在岩性及生物群落特征上都有显著体现。
梁文君肖传桃肖胜
关键词:微量元素古环境古气候
柴西南地区断裂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柴西南地区发育了丰富的断裂,这些断裂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关系密切。研究这些断裂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对指导该区进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对柴西南地区断裂特征、生烃凹陷和沉积相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岩性油气藏有环绕生烃凹陷分布的特点,三角洲前缘相和浊积扇沉积体系具有形成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而断裂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形成和分布、沉积相的发育和油气运移的特征。昆北断裂上盘可形成下切谷岩性圈闭,下盘形成构造-岩性圈闭;阿拉尔断裂和III号断裂控制了断层-岩性复合圈闭的发育;红柳泉断裂控制下形成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七个泉断裂上盘发育了一个坡折带,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及断裂-岩性复合圈闭;VII号断裂下盘发育坡折带,形成浊流扇岩性圈闭;且这些断裂均离生油凹陷距离很近,断裂活动时间与其排烃时间相匹配,为良好的运移通道,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肖胜肖传桃梁文君田宜聪韩超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沉积相运移通道
自然伽马曲线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古近-新近纪地层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过程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而将GR曲线应用于重建古环境、古气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处于尝试性阶段。本文在研究七23井GR曲线的基础上,利用水体盐度、古生物化石资料加以验证,发现GR曲线可以敏感地反映古气候、沉积环境的变迁。并据此完整恢复了研究区干旱气候→暖湿气候→干旱气候的4次波动,扇三角洲相与滨浅湖相的交替沉积,水体在湖盆扩张与收缩过程中浅→深→浅的变化。且在GR值下降→气候变干→水体变浅的普遍规律下,总结出波频高低和波幅大小的一系列组合可以较为详尽的反映沉积环境信息。同时GR曲线的突变有记录短时间内沉积环境及气候突变事件的能力,由此可提取出研究区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关的古地理信息。故GR曲线能够成为恢复古环境、古气候的有用参考指标。
梁文君肖传桃代成建肖胜张炜烽
关键词:古气候古环境波幅
丘东洼陷水西沟群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根据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将丘东洼陷的水西沟群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层序、5个中期旋回层序,由此建立起研究区的层序地层系统,并叙述了各层序的构成和特征。以中期基准面层序为单位,阐述了各层序格架内岩相古地理与砂体展布特征,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SQ1—SQ2时期展示了基准面逐渐上升的过程,砂体主要发育于南部、北部、其次为东部;而SQ3—SQ5时期,研究区南部、东部表现为基准面不断下降,北部则表现为基准面不断上升的过程,砂体主要发育于南部和东部。研究表明,每个层序上升半旋回的下部砂体均较发育,是研究区储集砂体的勘探目标。
肖传桃梁文君
关键词: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水西沟群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一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川西地区中二叠统一下三叠统碳酸盐岩,通过分析3个剖面的碳氧同位素数据,计算Z值及古温度,并结合沉积相、古生物等,对该区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古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地区中二叠统一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的δ^(13)C值为-3.90‰~2.80‰,主要值域为-2.80‰~2.80‰,均值为-0.04‰;δ^(18)O值为-9.70‰^-1.80‰,主要值域为-8‰^-4‰,均值为-6.60‰。研究区古环境基本处于海相环境,东北边缘水体相对较深,西南边缘水体相对较浅,海水温度为8.8~68.4℃,主要值域为16~33℃,属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经历了栖霞期—茅口期、吴家坪期—长兴期、飞仙关期—嘉陵江期3次大的海平面变化旋回,且其间各有若干次次级旋回。
肖胜肖传桃梁文君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古环境
藏北安多晚侏罗世古环境、古气候与地球化学元素关系研究被引量:29
2015年
藏北安多地区毗邻羌塘盆地南界,属于藏北地层分区。研究区沙木罗组地层为一套稳定的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依次发育风化壳沉积,潮坪相沉积以及混合台地相沉积,有大量生物礁产出。本文通过对沙木罗组地层中采集到的18件样品进行常量、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结合沉积相分析,旨在探索本区晚侏罗世古海平面升降、氧化还原条件以及古气候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Ni、Sr、Cu、V、Cr、Ni/Co及δ^(13)C等变化能反映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而Mn、Na、Sr/Cu、P、Ti及δ^(18)O和Z值的波动能指示古气候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古环境演化共经历了3个阶段:(1)风化壳阶段的强氧化环境;(2)潮坪阶段的半氧化半还原环境;(3)台地区与三期生物礁建造相对应的3次氧化与还原环境转换。古气候演化也经历了3个阶段:(1)风化壳区的干旱气候;(2)潮坪区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3)台地区3次干湿气候的频繁转换,分别与本区的3个造礁期相对应。
梁文君肖传桃肖凯林婉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古环境古气候
柴达木盆地昆北—阿拉尔地区坡折带及其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被引量:2
2015年
以坡折带理论为基础,按照成因机制,在柴达木盆地昆北—阿拉尔地区识别出3种类型坡折带,即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昆北断裂坡折带和阿拉尔断裂坡折带属于构造坡折带;跃进Ⅱ—Ⅳ号、昆仑山前坡折带属于沉积坡折带;铁木里克坡折带属于侵蚀坡折带。坡折带对沉积体系和岩性圈闭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坡折带控制低水位期近岸三角洲扇体和浊积扇扇体的形成,主要发育河道透镜体型岩性圈闭;沉积坡折带主要控制了低水位期辫状河三角洲扇体的发育,侵蚀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期充填的侵蚀谷岩性圈闭。根据研究区沉积、储层、油源及运移等成藏条件,开展了坡折带背景下的岩性圈闭预测与评价,总结其岩性油气藏发育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跃进Ⅱ—Ⅳ号和尕斯坡折带是发育岩性圈闭的有利区块。
肖传桃肖胜叶飞梁文君
关键词:坡折带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