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凯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海湖湿地水体蓝藻水华期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水华在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暴发频率日益增加,对当地生态系统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为分析蓝藻水华及其生消全过程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以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湿地为研究区,于2022年3月(水华暴发期)、4月(水华衰退期)和5月(水华结束期)对6处监测点的浮游生物群落开展调查,通过R软件的Vegan包和rdacca.hp包对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3个时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94种、浮游动物4门46种;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在3个时期均为优势动物。2)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呈现由上游向下游增加的趋势;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浮游植物生物量在衰退期达到最大值(63.84 mg·L^(−1)),而浮游动物生物量在结束期达到最大(6.76 mg·L^(−1))。3)Pearson相关性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浮游生物优势种在水华不同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在暴发期分别受TN和水温的影响显著(p<0.05),在衰退期分别受NH_(4)^(+)-N和TP的影响显著(p<0.05),而在结束期分别受pH和水温的影响显著(p<0.05)。4)基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海湖湿地水体介于中污与无污之间,水质状态表现为良好。5)变差分解(VPA)和层次分割(HP)分析发现,水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13.01%)(p<0.01),而TN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6.70%)(p>0.01)。该研究表明,蓝藻水华显著影响海湖湿地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研究结果对利用环境手段进行水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刘泽碧毛旭锋吴艺宋秀华于红妍金鑫金鑫谢顺邦
- 关键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CCA分析
-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沉积物甲烷氧化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特征
- 2024年
- 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s)是一类可以利用甲烷(CH_(4))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究黄河上游梯级水库沉积物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组成、基因丰度及其影响因素,以黄河上游大河家至龙羊峡段的10座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甲烷氧化菌功能基因(pmo A)高通量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黄河上游不同水文期(枯水期、丰水期)和不同库龄(高库龄、低库龄)梯级水库沉积物中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组成和基因丰度,利用“rdacca.hp”包及FAPROTAX功能预测分析甲烷氧化菌的影响因素和生态功能。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梯级水库沉积物相对丰度排名前3的甲烷氧化菌属分别为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22.70%)、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19.00%)和甲基暖菌属(Methylocaldum,7.17%);甲烷氧化菌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均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p<0.05),二者在不同库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2)甲烷氧化菌的pmoA基因丰度在枯水期(1.47×10^(5) copies·g^(-1))显著低于丰水期(9.08×10^(5) copies·g^(-1))(p<0.05);空间上,枯水期呈现从上游(3.92×10^(5) copies·g^(-1))到下游(0.50×10^(5) copies·g^(-1))减少的趋势,丰水期呈现为从上游(5.37×10^(5) copies·g^(-1))到下游(26.52×10^(5) copies·g^(-1))增加的趋势。3)水体总有机碳(19.31%)、总氮(16.40%)、沉积物温度(13.03%)和pH(10.40%)是影响甲烷氧化菌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素;甲烷氧化、甲基营养化、烃降解和化能异养是甲烷氧化菌的主要生态功能。梯级水库的建设影响了沉积物甲烷氧化菌群落演替的时空模式。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梯级水库CH_(4)生物减排提供一定的参考。
- 吴艺毛旭锋刘泽碧夏亮夏亮唐文家金鑫杜凯
- 关键词:甲烷氧化菌PMOA荧光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