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树才

作品数:9 被引量:9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地质
  • 4篇造山带
  • 3篇地质意义
  • 3篇山带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早白垩世
  • 2篇山岩
  • 2篇年代学
  • 2篇中亚造山带
  • 2篇锆石
  • 2篇温都尔庙群
  • 2篇花岗岩
  • 2篇火山
  • 2篇火山岩
  • 2篇二叠世
  • 2篇白垩世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问题
  • 1篇兴蒙造山带

机构

  • 9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9篇李树才
  • 5篇滕超
  • 4篇张晓飞
  • 4篇周毅
  • 4篇曹军
  • 2篇王必任
  • 2篇刘俊来
  • 2篇周文孝
  • 2篇张华川
  • 1篇冯俊岭
  • 1篇魏乃颐
  • 1篇王涛
  • 1篇李瑛
  • 1篇葛梦春
  • 1篇庞振山
  • 1篇付冬
  • 1篇黄波
  • 1篇邵杰

传媒

  • 3篇地质通报
  • 2篇岩石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甘肃酒泉市天仓地区早白垩世介形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甘肃酒泉市天仓地区地层剖面发现丰富的介形类,计7属18余种,前人将该套地层划为上新统疏勒图组,本次结合化石时代和岩石组合,将其修订为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并建立了2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下部Cypridea concina-Candona prona-Cypridea zhaobishanensis组合和上部Cypridea concina-Cypridea justa-Darwinulla leguminella组合,根据区域对比,将下部组合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Hauterivian期,上部组合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Barremian期。根据2个介形类组合的属种分布及化石形态特征的演化特征,对赤金堡组三段沉积期古生态、古气候进行讨论,认为湖盆在Barremian期较Hauterivian期更深广,气候具有变温暖湿润的趋势,这与全球早白垩世气候波动事件有良好的响应。
杨兵李树才魏乃颐杨欣杰韦一
关键词:介形类早白垩世古环境
内蒙古锡林浩特跃进公社地区温都尔庙群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被引量:2
2019年
温都尔庙群为一套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石英岩等的变质岩组合,形成于新元古代。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温都尔庙群中的岩浆热事件年龄为459.0±1.8Ma,变质年龄为898.9±5.2Ma,即锡林浩特地区存在900Ma左右的变质基底岩系。温都尔庙群片岩样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中等分异特征,并有一定的负Eu异常,其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接近于安第斯型;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出现明显的高场强元素Nb负异常,表明原岩受地壳混染作用影响;Sr/Ba平均值为0.30,小于1,基本反映了副变质岩的特点。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图解分析,认为本区温都尔庙群哈尔哈达组的原岩为沉积岩,岩性主要为砂岩和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温都尔庙群哈尔哈达组片岩原岩沉积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体系。
滕超李树才曹军周毅张晓飞
关键词:温都尔庙群年代学地球化学活动大陆边缘
环境同位素在识别伊犁河谷地下水补给来源中的指示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潜水、浅层承压水、泉水及地表水δD、δ(18)^O的分布特征,并对5组水文钻探井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潜水δD变化范围为-97.32‰~-67.51‰,平均值为-80.34‰;δ(18)^O为-15.85‰~-10.66‰,平均值为-12.08‰.浅层承压水δD为-111.93‰~-68.38‰,平均值为-84.79‰;δ(18)^O为-16.01‰~-10.52‰,平均值为-12.30‰.泉水δD为-102.06‰~-71.63‰,平均值为-84.10‰;δ(18)^O为-14.21‰~-9.70‰,平均值为-12.24‰.地表水δD为-90.53‰~-60.99‰,平均值为-72.58‰;δ(18)^O在-13.20‰~-9.54‰,平均值为-11.21‰.地下水δ(13)^C为-9.4‰~-5.6‰,平均值为-8.3‰,极差为3.8‰.结果表明:地下水与地表水均起源于当地大气降水.潜水与浅层承压水水力联系较强,潜水与浅层承压水属于同一含水系统.与浅层承压水相比,深层承压水年龄较大,在20 ka左右,属于沉积埋藏水.深层承压水与浅层承压水的水力联系较弱.潜水与浅层承压水的δ(13)^C值较为接近,且接近大气CO_(2)的δ(13)^C值-7‰.研究区地下水中碳的主要来源为大气CO_(2).
邵杰李瑛李树才滕超杨欣杰曹军陈喜庆
关键词:环境同位素含水系统伊犁河谷
北山造山带新元古代热事件及其构造意义:来自甘肃北山南带两期花岗质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被引量:4
2021年
北山造山带作为中亚造山带南缘一个重要的构造带,经历了长期、多阶段、多地体的增生-拼合过程。北山造山带内具有广泛的前寒武纪基底分布,且古生代地壳显著增生。因此,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厘定北山造山带在新元古代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北山造山带内前寒武纪基底的归属,探讨其在古亚洲洋演化乃至更大尺度构造演化中的地位。在甘肃北山南带铜矿道班—红沟山—大湾铁矿厂一带分别采集了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和流纹岩,并对2套样品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样品的主量元素均具有高硅、富碱、富钾、过铝质、低镁、低钙特征。稀土元素均表现出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现象,以及负Eu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均表现出Nb、Ta元素等高场强元素亏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特征。岩石的U-Pb测年结果非常接近,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92.3±5.1 Ma,流纹岩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70.4±4.5 Ma。所有证据表明,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环境,且源岩(浆)来自于古老地壳沉积物质再循环;流纹岩则具有A 2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且源岩(浆)来自于深部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这2套岩石的形成表明,北山造山带在890~870 Ma经历了板块碰撞-后碰撞的构造转换过程。约890 Ma之前的板块碰撞代表了对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汇聚的响应,约870 Ma的伸展则代表了古亚洲洋在该区域内开始孕育,且这次伸展作用可能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有关。
李沅柏李海泉周文孝王波常风李树才杨欣杰
关键词:地球化学北山造山带古亚洲洋罗迪尼亚超大陆
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启示被引量:57
2016年
贺根山蛇绿岩位于兴蒙造山带北缘,发育完整的地幔橄榄岩、堆晶岩和基性熔岩组合,伴生有放射虫硅质岩,但贺根山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给兴蒙造山带北部构造演化阶段划分造成了很大障碍。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贺根山蛇绿岩中辉长闪长岩(341±3Ma)和玄武岩(359±5Ma)结晶年龄为早石炭世早期,同时玄武岩继承锆石峰值年龄为晚泥盆世早期(375±2Ma),这些继承锆石呈短柱状、棱角状,生长环带宽缓,多为补丁状、平坦状,为典型的基性岩浆锆石,表明最迟在晚泥盆世早期洋壳物质已经开始形成。上石炭统格根敖包组火山岩与蛇绿岩局部呈喷发不整合接触,该组的晶屑凝灰岩夹层时代为晚石炭世(323±3Ma),提供了蛇绿岩构造侵位年龄的上限。因此,将贺根山蛇绿岩形成时代定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侵位时代为晚石炭世。侵入地幔橄榄岩中的部分基性岩脉时代为早白垩世(132±1Ma、139±3Ma和120±1Ma),它们含有大量继承锆石(144±1Ma^2698±25Ma),继承锆石峰值年龄密切响应了兴蒙造山带北部早白垩世之前复杂的岩浆及构造事件,这些基性岩脉是燕山期伸展环境下的岩浆产物,并非早白垩世蛇绿岩。结合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区域岩浆岩、地层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了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历程:二连贺根山一线早泥盆世处于剥蚀阶段,中泥盆世陆壳拉张出现新生洋盆,晚泥盆世早期洋盆持续扩张形成新生洋壳,早石炭世晚期洋壳开始向北俯冲消减,并持续增生至西伯利亚活动陆缘,晚石炭世洋盆陆续闭合,部分已经构造侵位的蛇绿岩被晚石炭世火山岩不整合覆盖,贺根山蛇绿岩正是该洋盆的残余产物。
黄波付冬李树才葛梦春周文孝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晚古生代兴蒙造山带
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
2018年
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项目针对全国主要构造带和成矿区带关键地质问题,开展了锡林浩特地块温都尔庙群的分布及地质特征、地层层序及时代归属研究;对林西组建组剖面层序及构造特征调查,初步确定林西组为陆相河湖相沉积.针对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建组剖面进行调查与修测,建立示范性多元数据剖面资料.对晚更新世阿巴嘎期玄武岩分布及火山作用特征、剖面成果综合表达.研究牛圈子-马鬃山、月牙山-旱山、二连-贺根山蛇绿(岩浆)构造混杂岩带代表性地段蛇绿构造混杂岩剖面层序及构造特征、岩石宏观与显微特征等.针对重要构造带蛇纹石-透闪石化蚀变岩的分布和产出地质特征、岩石类型、显微构造、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对成因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多元数据地质剖面的构成、制作、成果表述及应用意义.
柳少鹏李树才杨欣杰黄福勇王涛李沅柏
关键词:中生代火山岩温都尔庙群河湖相沉积地质问题成矿区带
内蒙古西乌旗大石寨组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0
2018年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火山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碎屑岩组合,岩性以流纹岩为主。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2件流纹岩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76±0.81Ma(MSWD=1.3)和280±0.76Ma(MSWD=0.69),说明大石寨组流纹岩喷发于早二叠世,反映了早二叠世的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以高硅、富碱为特征,Ti、Mg、Fe、Ca等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高,具有一致的配分曲线,Rb、Th、U、K、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于Nb、Ta、HREE等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稀土元素总量偏高,具一致的右倾"海鸥式"配分型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Ba、Sr、P、Eu和Ti的负异常。10000Ga/Al平均值3.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属性,类似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高温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大石寨组火山岩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环境,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张晓飞周毅刘俊来李树才王必任滕超曹军张华川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大石寨组早二叠世弧后扩张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0
2019年
中亚造山带南缘晚古生代与早中生代之交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LA- ICP- MS 锆石U- Pb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53. 8±1. 2Ma和240. 5±0. 78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49. 6±1. 7Ma和240. 4±0. 59Ma,反映了晚二叠世晚期-早中三叠世的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铝饱和指数A/CNK为 0. 89~1. 13,属于钙碱性I型花岗岩;SiO 2介于65. 97%~70. 56%(>56%),MgO介于1. 33%~ 1. 70%(<3%),Al 2 O 3 介于14. 75%~15. 01%(≈15%),Sr介于483. 2×10 -6 ~541. 9×10 -6 (>400×10 -6 ),Y介于10. 46×10 -6 ~13. 35×10 -6 (<18×10 -6 ),Yb介于0. 77×10 -6 ~1. 45×10 -6 (<1. 9×10 -6 ),岩石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 N 介于12. 07~33. 05,具Eu轻微负异常(δ Eu=0. 78~0. 89),显示了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铝饱和指数A/CNK为1. 05~1. 20,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O 2 (72. 73%~77. 02%)、富碱(K 2 O+Na 2 O=7. 36%~8. 47%),低P 2 O 5 (0. 016%~0. 085%)和CaO(0. 38%~1. 67%),富集Th、U、K、Nd、Hf,亏损Ba、Nb、Ta、P、T和HREE等元素,明显负Eu异常(δ Eu=0. 08~0. 61),高度分异(DI=85. 78~95. 76),P 2 O 5 含量与SiO 2 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Y含量与Rb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属于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为来源于不同深度的加厚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经进一步演化及结晶分异后,不同批次上升就位的产物。结合岩体地质学及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晚二叠世晚期-早中三叠世花岗岩形成于碰撞环境,为晚二叠世末古亚洲洋闭合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事件的岩浆响应。
张晓飞张晓飞滕超周毅王必任曹军李树才张华川庞振山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埃达克岩
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1.29±0.63)Ma,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贫镁、贫钙、低磷和低钛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Ta,而亏损Nb、Sr、Ba;稀土元素以略富集轻稀土、Eu亏损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为A型花岗岩,是陆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该岩体具有典型的后造山A2型花岗岩特征,说明早白垩世期间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已经处于后造山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滕超张晓飞周毅冯俊岭李树才
关键词: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