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敏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分析
  • 1篇容积
  • 1篇舌骨
  • 1篇舌骨位置
  • 1篇锥形束CT
  • 1篇龈沟液
  • 1篇骨性
  • 1篇WISTAR
  • 1篇成人

机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作者

  • 2篇李洪发
  • 2篇李志敏
  • 1篇胡敏
  • 1篇武杰
  • 1篇姜欢
  • 1篇左志刚
  • 1篇刘珊

传媒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成人骨性Ⅲ类错口咽气道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Invivo5软件测量成人骨性Ⅲ类错口咽气道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分析上、下颌骨的位置对气道的影响,为正畸临床评估口咽气道容积及舌骨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筛选CBCT资料,按纳入标准和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筛选出60例骨性Ⅰ类错作为对照组;将成人骨性Ⅲ类错分为上颌后缩组和下颌前突组,每组60例。采用第三方软件Invivo5将CB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坐标系,应用测量工具测量口咽气道及舌骨位置,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上述3组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成人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分别较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口咽气道容积大(P<0.05),但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与骨性Ⅰ类组口咽气道容积无显著差异(P>0.05);舌骨矢状向位置由前到后为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P<0.05);舌骨垂直向位置,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显著高于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P<0.05),但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与骨性Ⅰ类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人不同骨性错畸形上气道三维特征不同,下颌骨矢状位置、长度较上颌骨对口咽气道容积、形态、走向、舌骨矢状位置影响更为显著。CBCT及Invivo5是评价上气道的实用工具,可为正畸临床评估骨性错患者上气道三维结构及舌骨位置、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李志敏武杰门海燕李洪发
关键词:舌骨位置锥形束CT
大鼠龈沟液吸潮纸尖采集方法的建立及其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并评价大鼠龈沟液(GCF)吸潮纸尖采集方法,为大鼠龈沟液分析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GCF组和唾液组,每组各10只。15#吸潮纸尖分别采集GCF组大鼠右上第一磨牙腭侧龈沟内液体和唾液组大鼠唾液。样本离心后进行SDS-PAGE分析及蛋白丰度检测,分析2组样本的蛋白成分。结果:GCF组样本电泳结果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7 000、66 000、55 000、51 000和28 000等的蛋白质条带,尤以66 000处条带亮度最高。唾液组样本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6 000、60 000和48 000附近隐约可见蛋白质条带,条带亮度较低。2组样本66 000条带处蛋白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F组样本的蛋白条带数量以及种类不同于唾液组样本,证明本实验利用15#吸潮纸尖袋内多次取样法可排除唾液、血液干扰,成功采集大鼠GCF。
左志刚胡敏刘珊李志敏姜欢李洪发
关键词:龈沟液蛋白分析WISTA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