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平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热电
  • 2篇热网
  • 2篇集中供热
  • 2篇建筑
  • 2篇建筑物
  • 2篇供热
  • 1篇电工学
  • 1篇电量
  • 1篇电热
  • 1篇电热耦合
  • 1篇调峰
  • 1篇调峰能力
  • 1篇选修
  • 1篇选修课
  • 1篇月度
  • 1篇执行进度
  • 1篇热电联产
  • 1篇热系统
  • 1篇联产
  • 1篇联合调度

机构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国网辽宁省电...
  • 2篇国网辽宁省电...
  • 1篇国网沈阳供电...

作者

  • 5篇李平
  • 4篇李卫东
  • 2篇王海霞
  • 1篇王漪
  • 1篇刘蕴红
  • 1篇刘凤春
  • 1篇孙亮
  • 1篇王林
  • 1篇韩晔

传媒

  • 3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电气电子教学...
  • 1篇电力建设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热网与建筑物储热解耦的调峰能力提升方案被引量:10
2018年
针对中国"三北"地区供热期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运行模式所形成的电热耦合运行约束造成系统调峰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大量弃风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热网与建筑物储热来解耦机组电热耦合运行约束的方案。通过对促进风电消纳的潜力估算以及与现有几种消纳弃风方案的投资对比,分析了所提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并通过构建热电联合调度模型给出了技术实现方法。以东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专项改革试点为背景,结合市场运营规则的归纳与抽象,分析了方案实施对市场各主体的出力和深度调峰辅助服务费用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实施该方案给各主体个体和系统整体所带来的效益。通过算例进行的验证表明,在个体层面热电联产机组有意愿利用所提方案主动参与调峰,进而能够在整体层面实现系统稀缺调峰资源的优化配置。
李平赵适宜金世军唱友义王漪李卫东
关键词:电热耦合调峰
新世纪再创课程改革的新思路被引量:3
2006年
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工学教研室与电工电子中心电工实验室联合所作的教学改革工作。结合新世纪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电工学课程的特点,在学时数不断地压缩,而全新的实用技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重新调整课程的设置,增设了电工学的后续选修课程“PLC应用基础”,以此来解决长期难以解决的学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文中比较详细地总结了所开设的电工学的后续选修课程的设置方案,以及该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所起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刘凤春王林刘蕴红李平
关键词:电工学课程设置选修课
考虑电量执行进度公平性的月度电能交易计划四阶段建模被引量:6
2020年
随着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提升,新能源输出电量较强的不确定性给现有采用解耦串行方式的月度电能交易计划编制带来诸多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月度电能交易计划编制的时序仿真法,其中:新能源与传统机组的耦合协同优化方式可充分考虑新能源电量不确定性的影响,保障计划准确实施;"分段建模,前细后粗"的四阶段建模思路,可充分利用问题特点,既保证计算收敛且提升计算速度又方便计入运行安全约束,为调度计划制定奠定良好基础;年时间尺度电量执行进度基尼系数约束的引入,可保证各个发电实体电量执行进度的均衡,从而更好地保证公平性。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张琦孙亮申家锴李平李平
关键词:基尼系数
供热系统热动态特性回归模型及热电联合调度
2019年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动态特性可用于提高供热季热电联产机组的调峰能力以促进风电消纳。采用物理模型对集中供热系统热动态特性进行建模,涉及系统内部各环节的个体特性以及供热管网的拓扑结构特性等,导致基于物理模型的热电联合调度模型过于复杂而不利于在大电网中的应用。首先,着眼系统整体特性,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时间序列建立了质调节运行模式下的热动态特性简化回归模型,并给出了建模方法;之后,构建了基于回归模型的热电联合调度;最后,通过与基于物理模型的调度模式进行对比,验证了基于回归模型的调度模式能够减少变量数量和计算时间,具有良好的简化效果和较高的准确性。
李平王春生穆永强王海霞王海霞张耕宇刘爱民李卫东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
利用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被引量:26
2017年
提出了综合考虑建筑物与集中供热管网热动态特性的热电联合运行模式,解决了因传统"以热定电"运行模式而导致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基于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的热电联合系统的构成方案;着重对比分析了考虑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前后的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点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其能够提高机组调峰能力的机理;给出了综合考虑建筑物与热网热动态特性的热电联合调度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述综合模型可以显著提高机组的上调节和下调节容量,其效果优于仅考虑建筑物或者热网单一环节热动态特性的模型。进一步,将系统源侧"热电耦合"特性扩展到荷侧,利用系统"源荷协调控制"实现了机组"热电解耦"。
李平王海霞王漪韩晔李卫东
关键词:建筑物集中供热管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