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莹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生烃
  • 2篇源岩
  • 2篇双季稻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土壤
  • 2篇团聚体
  • 2篇团聚体稳定性
  • 2篇盆地
  • 2篇季稻
  • 1篇稻田
  • 1篇电磁暂态
  • 1篇冬种
  • 1篇断陷
  • 1篇多熟
  • 1篇伊通盆地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藏
  • 1篇油气藏类型
  • 1篇油气分布

机构

  • 7篇教育部
  • 4篇长江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1篇徐莹
  • 3篇傅志强
  • 3篇刘建
  • 3篇龙攀
  • 2篇张玮
  • 2篇林小云
  • 2篇邓晓晖
  • 2篇陈哲
  • 1篇金成林
  • 1篇龙文飞
  • 1篇赵涛
  • 1篇李君
  • 1篇王蒙
  • 1篇倪倩
  • 1篇任莹
  • 1篇薛颖
  • 1篇覃军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轴承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电力系统及其...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气源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生物成因气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分布广、埋藏浅、易预测、勘探成本低等优点,作为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源,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其生成机理与生油以及热解产气机理有着明显的区别,形成条件也存在着特殊性,许多评价生油岩以及过成熟气的指标并不适用于生物气源岩生气能力的评价。通过分析生物成因气形成演化特征及控制因素,建立了生物气源岩生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生物气生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可供产甲烷菌等微生物群体可利用的物质条件以及适宜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条件2个方面,有机质碳、氯仿沥青"A"、有机酸、有机质类型以及镜质体反射率是生物气源岩物质条件的评价指标;沉积速率、地层温度、Pr/Ph和Cl-含量是反映地质环境的评价指标;腐泥组分含量、PME、咔唑类化合物、甾烷/藿烷、nC-21/nC+22等能够反映微生物活动及其强度的指标可作为生物气源岩评价的参数。
刘建徐莹赵智鹏关小曲余梦南
关键词:评价指标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一段油气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对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测井、试油等资料的分析及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莫里青断陷双一段油气分布特征,并结合构造、沉积的发育特征,分析了双一段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莫里青断陷双一段油气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下部的Ⅱ砂组,平面上油气主要沿断裂在靠山凹陷东西两侧分布。从西北边界到生烃凹陷向东南缘,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断层以及断层—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双一段油气分布主要受断层、沉积相带以及不整合面分布的控制,不同的构造单元影响因素也各有区别。
王蒙刘建李君宋阳林徐莹
关键词:莫里青断陷油气分布油气藏类型
济源凹陷中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济源凹陷中生界主要有上三叠统谭庄组和下侏罗统鞍腰组2套烃源岩。通过选用古热流法,利用"沉积盆地热史恢复模拟系统(Thermodel for Windows)"软件,以济参1井为例对济源凹陷进行热史恢复,并在此基础上对中生界烃源岩的成熟史和生烃史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济参1井中生界烃源岩在160Ma(中侏罗世)左右进入成熟早期阶段,157Ma(中侏罗世末)达到生烃高峰,随后受燕山运动影响,地层抬升,生烃停滞,在早白垩世中晚期二次生烃,为研究区晚期成藏提供了条件。
刘建陈哲金成林倪倩徐莹邓晓晖
关键词:济源凹陷烃源岩热演化生烃史
FRTDS的仿真脚本优化和指令流生成策略
2023年
为提高FRTDS的仿真规模,本文提出一种仿真脚本优化方案及指令流生成策略。在仿真脚本生成过程中,以子网络的预计算方法、框架网络的求解方法为优化对象,以仿真脚本的执行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仿真脚本进行了综合优化。在指令流生成过程中,采用兼顾最晚执行时间和通信距离的多批次策略选择待执行任务及其运算核,按照通信资源消耗量确定待执行任务的数据源及其传输通道,减轻通信资源匮乏对仿真脚本执行时间的影响。对含106电平双端PFB-MMC交直交电力系统进行了实时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徐莹么莉靳朝
关键词:电磁暂态实时仿真
基于文献计量的污染场地苯系物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基于CNKI数据库,筛选了2020年9月1日前发表的与污染场地苯系物监测技术相关文献,按照场地污染介质的不同将文献分为土壤和地下水苯系物监测技术2类。运用VOSviewer软件对获取的655篇文献开展了关键词分析,识别技...
刘珈佑徐莹余诗航王金生李剑
关键词:污染场地苯系物监测技术
多熟复种模式提高南方稻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有机碳含量
2023年
为探究长期不同多熟复种模式对稻田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以空闲-早稻-晚稻(WF-R-R)模式为对照,设置油菜-早稻-晚稻(RP-R-R)、紫云英-早稻-晚稻(MV-R-R)、马铃薯-早稻-晚稻(PO-R-R)、黑麦草-早稻-晚稻(RG-R-R)4种多熟模式。结果表明,在5~10 cm土层,多熟模式均增加了>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其中,RG-R-R模式比对照显著高11.26百分点,平均重量直径(MWD)显著高于对照。在0~5 cm土层中,多熟模式均提高了有机碳含量;在0~20 cm土层中RG-R-R模式SOC含量最高,在各土层中的SOC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9.57%(0~5 cm),4.45%(5~10 cm),5.96%(10~20 cm)。随着土层加深以及团聚体粒级下降,多熟模式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对照增加的越明显,在<0.053mm粒级下,RG-R-R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主要来自>2 mm粒级(59.03%~79.33%),在5~10 cm土层中,其中RP-R-R、MV-R-R、PO-R-R、RG-R-R模式的>2 mm粒级中团聚体碳的贡献率较对照显著提高了5.48,8.50,7.18,14.65百分点。综上,在本研究中,采用黑麦草-早稻-晚稻(RG-R-R)模式有利于南方稻田土壤团聚体稳定和有机碳的固定。
张玮张玮张乐妍熊瑞郭慧娟徐莹傅志强徐莹
关键词:稻田土壤团聚体
增密减氮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以陆两优996(早稻)和丰源优299(晚稻)为供试材料,在“早蓄晚灌”节水条件下,设置常规施氮处理(CK)、不施氮处理(N_(0))和3个增密减氮处理(IR_(1)、IR_(2)、IR_(3)),早稻的IR_(1)、IR_(2)、IR_(3)的施氮量分别为103.2、86.4、69.6 kg/hm^(2),栽植密度分别3.2×10^(5)、3.6×10^(5)、4.0×10^(5)株/hm^(2);晚稻的IR_(1)、IR_(2)、IR_(3)的施氮量分别为129、108、87 kg/hm^(2),栽植密度分别为2.8×10^(5)、3.2×10^(5)、3.6×10^(5)株/hm^(2),探索增密减氮对双季稻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晚稻的孕穗期、齐穗期,IR_(3)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高于其他处理;分蘖期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乳熟期的,孕穗、乳熟期IR_(3)的Pn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早稻分蘖、孕穗、齐穗期以及晚稻孕穗、齐穗期的SPAD值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孕穗期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分蘖期的蒸腾速率(Tr)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常规施肥和种植密度处理相比,增密减氮IR_(3)处理既能提高SPAD值和Pn,又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周文涛龙文飞戈家敏龙攀龙攀傅志强
关键词:双季稻节水栽培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生物成因气生成演化模式探讨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生烃模拟实验资料及生物成因气藏实例分析,在总结生物成因气形成过程和生物气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生物成因气生成演化模式,为生物气源岩生气能力评价提供依据。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CO2还原和乙酸发酵2种途径形成生物气。沉积物中有机质被降解的过程及形成的产物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生气早期具低温、高硫酸盐抑制等不利条件,生物气产率较低;生气高峰期深度约为300~1 600 m,发酵菌优先利用可溶有机质分解成产甲烷菌可利用的底物,同时生成大量甲烷,以35~55℃为最佳生气温度;生气晚期,地温达70℃以上,不适宜产甲烷菌群生存及可利用底物减少,甲烷产率很低;沉积物处于硫酸盐还原带且该带具一定厚度时,最有利于生物甲烷生成并保存。
林小云高甘霖徐莹任莹薛颖
表面织构化磁流体滑动轴承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2023年
从磁流体滑动轴承的理论发展,影响磁流体滑动轴承性能的影响因素入手,重点阐述了磁场强度、纳米磁性颗粒和基载液对磁流体滑动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并对磁流体滑动轴承的工程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通过回顾表面织构的理论研究及减摩机理,对表面织构化滑动轴承润滑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结合表面织构和磁流体协同减摩作用的机理,指出当前表面织构化磁流体滑动轴承在润滑机理和试验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后续应该重点研究表面织构和磁流体对滑动轴承的协同润滑效应,开展表面织构化磁流体滑动轴承的理论研究、数值仿真和试验测试。
徐莹徐莹赵涛
关键词:滑动轴承磁流体表面织构润滑状态
秸秆还田与轮耕对双季稻土壤物理特性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2023年
为探究在双季稻地区周年内采用秸秆还田与轮耕模式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碳氮含量的影响,在湖南浏阳设置4个处理:秸秆还田早稻旋耕晚稻翻耕(RTS)、秸秆还田早稻旋耕晚稻免耕(RNS)、秸秆不还田早稻旋耕晚稻翻耕(RT)、秸秆不还田早稻旋耕晚稻免耕(RN)。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各粒径团聚体碳氮贡献率以0.25~2 mm为主。晚稻采用免耕处理明显提高土壤容重,而早稻旋耕减轻了上年晚稻免耕对土壤容重的影响。秸秆还田相比秸秆不还田提高了各处理早、晚稻0~20 cm土壤大团聚体(>0.25 mm)质量分数2.49%~12.72%、平均质量直径(MWD)1.23%~12.34%、土壤有机碳(SOC)含量8.46%~36.70%、全氮(TN)含量8.96%~81.25%。晚稻采用不同耕作方式后,>0.25 mm团聚体质量分数明显提高,且晚稻采用免耕较翻耕更能提高10~20 cm土层>0.25 mm团聚体质量分数。与其他处理相比,RNS处理0~20 cm土层大团聚体质量分数与SOC含量分别提高了1.87%~21.67%、5.76%~19.36%。因此,采用秸秆还田早稻旋耕晚稻免耕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土壤SOC含量。
熊瑞张玮张玮周文涛欧茜王泓睿龙攀龙攀傅志强
关键词:双季稻秸秆还田轮耕团聚体稳定性土壤碳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