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深
-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概念整合理论对翻译过程的认知分析——以英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被引量:5
- 2015年
- 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是认知活动,是原语与译语两个独立的概念与语言空间的整合过程,操两种不同语言民族共同生存的世界和相同的认知能力保证所选择的信息顺利映射到融合空间。因此翻译就是原语意象图式的解构与译语意象图式的重构的认知活动,而不是两种语言的形式或结构的转换。本文基于认知翻译学对严复的"信达雅"进行重新解读,体验《天净沙·秋思》重译中的认知活动。
- 张红深
- 关键词:认知翻译信达雅
- 我国模糊语言学学科建构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 2009年
- 本文从逻辑与认识论的角度,以《模糊语义学导论》(2007)一书所暴露出的问题为引子,对模糊语言学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澄清模糊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便为模糊语言学的学科建构提供理论参考。
- 张红深
- 关键词:模糊语义学模糊语言研究学术伦理
- 模糊语言研究中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剖析《试论中国模糊语义学研究现状》一文存在的学术伦理问题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通过对比近年来发表在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的五篇关于模糊语言研究的文章,发现目前我国模糊语言研究中存在一些学术伦理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事关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加以认真反思。在对上述论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造成上述学术伦理问题的内在原因并对今后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术伦理是语言研究的生命线,良好的学术品格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 张红深
- 关键词:模糊语言研究学术品格
- 论双关语翻译之真谛被引量:8
- 2009年
- 翻译之难莫过于双关,原因就在于找到完全对等的双关几乎不可能。通过大量英语双关语汉译实例证明,幽默双关语的替换译法是一个有效途径。在双关语翻译中,译者应当尽量保持原文审美信息,再现原文修辞效果,这才是翻译双关修辞的真谛所在。
- 张传彪张红深
- 关键词:双关语修辞效果
- 英语语篇模糊性的认知原理被引量:2
- 2016年
- 与其他语言单位一样,语篇具有模糊性,但语篇不像其他语言单位那样由外部形态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次级单位所构成;语篇的模糊性还在于语篇与语境的关系,以及不同的主体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认知的极差性,因此对语篇的生成与理解过程开展认知分析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它的模糊性。本研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范畴的本质,解读语言范畴化模糊性的认知理据;结合心理空间理论分析人脑在语篇的生成与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探究语篇模糊性的认知原理。
- 张红深
- 关键词:理想化认知模式概念整合理论心理空间理论认知语言学
- 商标词语意义扩展的词汇学理据与特点
- 2007年
- 商标名词由专有变成通用名词,进而由名词衍生出其他词类用法,越来越普遍,并且也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关注。虽然商标词汇的词义扩展与其他专有名词的意义演变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通过论证商标名词通名化的词汇学理据、社会文化原因及其特殊性等方面来分析商标词语意义扩展的词汇学理据与特点。
- 张红深
- 关键词:商标词汇学
- 语法模糊性哲学理据的再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梳理了对语言模糊性根源的研究,分析了古典范畴理论在语言范畴化中的缺陷及其原因;根据罗什的"原型范畴"理论和泰勒的语法范畴理论,认为语法范畴具有模糊性;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提出语法范畴化的理论,剖析了语法范畴模糊性的哲学理据。
- 张红深
- 关键词:模糊语法认知语法语法范畴
- 翻译怎一个“异”字了得?被引量:4
- 2009年
- 作为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两者各有千秋,也各有短长,都有存在的必要。所以,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有失偏颇。翻译研究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应该多一些包容,让各种翻译研究方法同台竞技,从而促进翻译理论研究的繁荣兴旺。
- 张传彪张红深
- 关键词:翻译异化归化相辅相成
- 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及其批判被引量:1
- 2010年
- 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不仅是其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认识到了隐喻化与人类认知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试图以历时的研究方法解构语言系统,追溯语言构建社会现实的历程,具有深刻的语言哲学意义。然而,韩礼德的语法隐喻在启发人们认知世界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文章简要介绍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其理论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展开探讨,最后提出对语法隐喻开展深入研究的意义及建议。
- 张红深
- 关键词:语法隐喻系统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
- 论英语语法模糊性的哲学根源
- 2011年
- 语法是人类对纷繁复杂语言现象的抽象化和模块化,即范畴化。然而,由于客观事物的连续性、多样性和多变性,人类的思维在认识世界和借助语言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过程中都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语法范畴与概念范畴间必然存在差异性,因而导致了语法范畴的模糊性。
- 张红深
- 关键词:模糊语法认知语法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