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爱梅

作品数:7 被引量:20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锆石
  • 5篇定年
  • 4篇年代学
  • 4篇花岗岩
  • 3篇岩体
  • 3篇同位素
  • 3篇HF同位素
  • 3篇LA-ICP...
  • 2篇同位素组成
  • 2篇锆石U-PB...
  • 2篇隆起带
  • 2篇花岗岩体
  • 2篇江南隆起带
  • 2篇HF同位素组...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东南
  • 1篇新元古代
  • 1篇新元古代花岗...
  • 1篇印支期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张玉芝
  • 7篇王岳军
  • 7篇张爱梅
  • 6篇张菲菲
  • 5篇范蔚茗
  • 1篇陈新跃
  • 1篇曹有金
  • 1篇罗志高

传媒

  • 6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化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湘东-赣西地区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对湘东板杉铺岩体、宏夏桥岩体和赣西张佳坊岩体、丰顶山岩体以及山庄岩体共5个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采自上述5个岩体的代表性样品分别给出了(418±2)Ma(板杉铺岩体)、(432±6)Ma(宏夏桥岩体)、(440±2)Ma(张佳坊岩体)、(402±2)Ma(丰顶山岩体)和(424±3)Ma(山庄岩体)的锆石u—Ph谐和年龄,代表了区内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结合其他的年代学和地质资料,认为华南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空间上呈面状展布,时代上主体集中在400~440Ma间,且区内早古生代晚期片麻状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无明显差异,动力学上倾向于认为华南内部加里东事件很可能不是洋陆俯冲作用的结果。
张菲菲王岳军范蔚茗张爱梅张玉芝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定年
桂东南南渡正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3年
摘要:桂东南南渡正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表明,该正长岩形成年龄为162±1Ma,和赣南全南及桂东南地区其他燕山早期正长岩形成年龄一致。该正长岩SiO2=61.78%~63.39%,具有高碱(K:O+Na:O=11.18%~12.30%)、高K,O含量(6.47%一9.06%)和K,O/Na。O值(1.37~2.80)特征,系钾玄质系列岩石。该正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Eu负异常(gEu=0.48~0.74)、sr和P-Ti负异常明显、无明显Nb—Ta异常、st/d(t)=+0.32~+0.84,被归为大陆板内钾玄质岩石,代表了燕山早期160Ma左右华南内部一次重要的伸展一裂谷事件。
陈新跃王岳军张玉芝张爱梅曹有金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桂东南
闽西南清流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被引量:60
2010年
通过对玮埔岩体两个代表性样品进行锆石的LA-ICP-MSU-Pb测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29.9±3.0)Ma、(446.3±4.0)Ma,证明该岩体确实不是最早认为的印支期花岗岩,而是加里东期岩体。同时对宁化岩体一个样品的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8.2±2.5)Ma,同样属于加里东期岩体。进一步对闽西南清流地区玮埔和宁化岩体的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εHf(t)值主要集中在-0.8~-10.4之间,且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72~2.34Ga之间,表明其岩浆源区来自华夏地块元古代地壳物质。并结合其他己发表的相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可以推断包括玮埔和宁化岩体在内的华南内陆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很可能是元古宙基底深熔而成的产物;其形成与陆内地壳物质叠置加厚所引起的再造作用关系紧密。
张爱梅王岳军范蔚茗张菲菲张玉芝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加里东期花岗岩
江南隆起带新元古代碰撞结束时间:沧水铺砾岩上下层位的U-Pb年代学证据被引量:21
2011年
本文通过对江南雪峰沧水铺地区元古代砾岩及其上下层位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样品的锆石U-Pb激光和SIMS年代学研究表明,江南雪峰地区新元古代地层自下到上包括冷家溪群、由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银珠坝组陆相火山岩(或宝林冲组下部火山岩)构成的沧水铺群、及以横路冲组砂砾岩层开始的板溪群。下伏于银珠坝组陆相火山岩并角度不整合上覆于冷家溪群的紫红色砾岩代表了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而上覆于该火山岩系并整合于板溪群马底驿组之下的横路冲组砾岩层则代表了板溪裂谷作用的开始。年代学测试表明下伏于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的冷家溪群顶部砂岩中年轻碎屑锆石集中给出了864Ma的年龄峰值,代表了冷家溪群的最大沉积顶界年龄;而上覆于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的银珠坝组火山岩、或称之为宝林冲组下部火山岩、给出了(835±12)Ma的SIMS206Pb/238U加权平均值,上述年龄界定了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的沉积时间在835~864Ma。板溪群马底驿组砂岩给出了764Ma和812Ma的年轻年龄峰值,结合其他资料推测其主体沉积时间应在760~720Ma之间。上述资料表明以往所认为的冷家溪群沉积于中元古代的观点需要重新拟定为新元古代,冷家溪群与银珠坝组或宝林冲组下部之间的角度不整合(835~864Ma),代表了扬子与华夏陆块沿江南隆起带碰撞的结束时间,而扬子周边广泛发育的750~830Ma的岩浆作用是晋宁造山之后的一次大规模板内岩浆作用。
张玉芝王岳军范蔚茗张爱梅张菲菲
关键词:U-PB年代学冷家溪群板溪群江南隆起带
福建武平地区桃溪群混合岩U-Pb定年及其Hf同位素组成:对桃溪群时代及郁南运动的约束被引量:16
2011年
桃溪群混合岩位于南岭东段武夷山褶皱带南段。本文通过采自桃溪附近帽村-田园两个代表性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494~496Ma的结晶年龄,641~657Ma和799Ma两组继承锆石的206Pb/238U表观年龄。同时对样品FJ-137进行的Hf同位素测定表明其εHf(t)变化于-2.3与-18.2之间,其TDM2变化于1.84~2.65Ga之间。结合前人的资料我们推断该样品源区很可能经太古代或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再循环形成晚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或晚新元古代沉积地层再部分熔融的产物,我们倾向于认为原划属桃溪群的岩石单元更可能是一套杂岩,其形成时代可能在新元古代;我们的资料表明在武夷-云开及其东南地区可能存在奥陶-寒武纪之间(约490Ma左右)的构造-岩浆事件,该事件对应于以往所认为的郁南运动。
张爱梅王岳军范蔚茗张菲菲张玉芝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
江南隆起带中段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被引量:43
2011年
对江南隆起带中段湘东西园坑岩体和赣西九岭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定和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原位分析测试表明:西园坑岩体形成于(804±3)Ma,赣西九岭岩体的年龄为(813±4)Ma和(823±2)Ma,均为新元古代花岗岩。上述三个样品的εHf(t)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0.68±0.71,2.3±1.7和2.2±1.1,均为正值,且其中εHf(t)最大正值的模式年龄为1096Ma。结合其较高的全岩δ18O,较靠近零的全岩εHf(t)值等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与江南隆起带东北段的皖南许村、歙县、休宁岩体和西南段桂北三防、本洞、田朋岩体的Hf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我们认为,湘东-赣西新元古代花岗岩的源区物质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以外,应有一定新生地幔物质的参与。其形成机制可能受到了碰撞造山作用后的伸展垮塌的影响。
张菲菲王岳军范蔚茗张爱梅张玉芝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新元古代
金滩和白马山印支期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成岩启示被引量:55
2010年
对江西金滩和湖南白马山印支期花岗岩体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金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给出了(222.1±1.6)Ma的谐和年龄,属印支中晚期,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形成于海西期;白马山印支期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分别给出了(223.3±1.4)Ma、(204.5±2.2)Ma的谐和年龄。融合其他年代学数据,湖南白马山印支期花岗质岩浆可能经历了三期侵入活动:其中第一次侵入在印支早期(240Ma左右),其后又经历了220Ma左右和204Ma的另外两幕侵入活动。结合其他相关研究资料进一步表明220Ma左右华南内陆地区可能存在一次广泛的构造-岩浆活动。
罗志高王岳军张菲菲张爱梅张玉芝
关键词:印支期花岗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