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作品数:8 被引量:1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应用Bac-to-Bac系统高效表达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其错义突变体 2017年 目的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昆虫细胞中实现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 MLH1及其错义突变体的高效表达。方法分别用Bam HI和Not I双酶切构建于pc DNA载体中的全长野生型h MLH1基因及T117M和V384D错义突变型DNA片段,回收后定向克隆至p Fast Bac1转座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后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PCR方法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重组Bacmid,反复感染Sf9昆虫细胞,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提取转染72h后的Sf9细胞总蛋白,用7%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见分子量为85k Da清晰的蛋白条带,经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该条带为h MLH1基因的表达产物。结论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昆虫细胞中大量表达出h MLH1野生型和T117M及V384D错义突变体蛋白,为进一步开展体外错配修复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郭嘉义 张燕 满耕孝 朱明星 黄卫东关键词:HMLH1基因 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4个具有GGDEF-EAL结构域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野生型PAO1中与环鸟苷二磷酸(C-di-GMP)代谢相关的4个具有GGDEF-EAL结构域基因(PA0285、PA0575、PA5295、PA5442)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分析4个基因的转座子突变菌株进行生物膜(Biofilm)及泳动性(Motility);利用PCR对4个基因的催化结构域进行克隆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后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生物膜分析显示,PA0285、PA0575、PA5442的转座子突变体较野生型PAO1间生物膜合成发生变化,其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PA5295转座子突变体与PAO1间生物膜合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P>0.05);泳动性分析显示,PA0285、PA0575、PA5442的转座子突变体菌落直径与PAO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PA5295的转座子突变体与PAO1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P>0.05)。4个基因的催化结构域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目的蛋白。结论初步分析表明PA0285、PA0575、PA5442均影响细菌的生物膜合成及运动性,为4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满耕孝 陈一帆 张燕 黄婷 黄卫东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C-DI-GMP 基因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中GGDEF蛋白PA0847的研究 <正>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中的新型第二信使,关于环鸟苷二磷酸(c-di-GMP)的研究近些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对于细菌的多种细胞功能,如生物膜合成、运动性、耐药性、细菌毒性及其细胞周期,小分子的环鸟苷二磷酸都有着很... 张燕 陈一帆 郭嘉义 黄卫东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鸟苷酸环化酶 文献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PA0861突变菌株表达谱检测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菌株PAO1及PA0861突变菌株基因表达谱,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中GGDEFEAL基因PA0861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以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及PA0861基因转座子插入失活的突变体菌株为材料,利用结晶紫染色方法进行细菌生物膜的表型分析;利用Microarray技术分析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采用半定量RT-PCR验证Microarray结果。结果 PA0861突变株生物膜的合成量在4、8、12h均高于PAO1(P<0.05),在12h时增加了近1倍;利用Microarray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517个,其中319个上调,198个下调。生物分子功能注释和Pathway分类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除涉及代谢过程中基本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外,突变体PA0861中涉及铁载体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增高。半定量RT-PCR验结果一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突株PA0861基因表达谱发生改变,其中铁载体生物合成基因高表达,提示c-di-GMP可能通过对铁载体的调控影响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李九龙 郭嘉义 张燕 陈一帆 满耕孝 黄卫东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C-DI-GMP MICROARRAY 铁载体 ET-1mRNA反义寡核苷酸治疗模式下糖尿病大鼠生存状况及肾脏病理进展研究 2024年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利用内皮素反义寡核苷酸(ET-1AS-ODN)技术进行干预治疗,探讨ET-1AS-ODN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64只健康的SD雄性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以剂量为55~60 mg/kg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随后,对其中32只大鼠给予ET-1AS-ODN 6 OD/kg/wk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大鼠的生存状况及肾功能病理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和测量。结果经过2、4、6、8周实验动物饲养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8周后模型组(DM)生存率极低(P<0.05),肾功能检测血肌酐(Scr)、尿肌酐、尿素氮(BUN)水平、ET-1含量显著增高。ET-1AS-ODN治疗组在8周后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DN大鼠的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并提高肌酐清除率(Ccr),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AS-ODN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生存状态,并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周永忠 周晓东 张燕 张玉玲 王凯荣关键词:内皮素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GF2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钙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钙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5年8月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2型糖尿病患者209例,分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ELISA技术检测血清FGF23水平,对比两组患者血清FGF23表达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分析FGF2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清FGF23水平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P=0.001)。FGF23水平与Hb A1C呈正相关(r=0.322,P=0.01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FGF23是2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相对危险度:1.022,95%置信区间:1.014~1.030,P=0.001)。FGF23不仅与斑块数目(r=0.658,P=0.011)和病变血管数目(r=0.538,P=0.014)相关,而且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r=0.388,P=0.021)。结论 FGF23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与冠状动脉钙化独立相关。 张燕 龚杰 王建新 强建新 张磊 周伟关键词: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钙化 人结肠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耐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紫杉醇耐药细胞株LoVo/Taxol,探讨结肠癌细胞紫杉醇获得性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反复用紫杉醇处理结肠癌LoVo细胞,诱导建立结肠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LoVo/Taxol;通过MTT法检测细胞药物敏感性,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MRP1、LR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建立的紫杉醇耐药细胞株LoVo/Taxol对紫杉醇的耐药指数为42,为高度耐药;对阿霉素及5-氟脲嘧啶也产生强烈的交叉耐药,耐药指数分别为796和187。相较于亲本细胞LoVo,LoVo/Taxol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在五种经典的耐药相关蛋白中MRP1、MDR1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分别提高了37倍和2倍,LRP、GST-π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分别下降了11倍和3倍(P均<0.05),To Po II基因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建立的人结肠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LoVo/Taxol为典型的多药耐药细胞模型,其耐药机制可能与MRP1基因的过表达有关。 陈一帆 张燕 王强 黄卫东 郭嘉义关键词:紫杉醇 结肠癌 MRP1 人紫杉醇耐药细胞株LoVo/TAX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以体外建立的人结肠癌紫杉醇(paclitaxel,TAX)耐药细胞株LoVo/TAX为模型,探讨结肠癌紫杉醇获得性耐药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对LoVo亲本细胞及LoVo/TAX耐药细胞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微管蛋白相关基因以及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结果:与亲本细胞相比,LoVo/TAX对紫杉醇高度耐药,细胞形态也有明显变化,其G_2/M期阻滞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MRP、MAP-Tau和CDK1基因表达水平提高(P<0.05)。结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微管相关蛋白MAP-Tau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过表达可能是引起结肠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的主要原因。 郭嘉义 陈一帆 李云鸿 张敏 张燕 黄卫东关键词:结肠癌细胞 紫杉醇耐药 MRP1 CD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