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凯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小麦
  • 2篇突变体
  • 2篇品系
  • 2篇雌蕊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胚芽
  • 1篇胚芽鞘
  • 1篇胚芽鞘长度
  • 1篇基因
  • 1篇基因CDNA...
  • 1篇分子鉴别
  • 1篇矮秆
  • 1篇矮源
  • 1篇半夏
  • 1篇半夏属
  • 1篇PCR检测
  • 1篇TRNL-F...
  • 1篇UCR
  • 1篇AGAMOU...

机构

  • 5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彭正松
  • 5篇杨在君
  • 5篇吴凯
  • 4篇欧阳钟鸣
  • 3篇魏淑红
  • 3篇廖明莉
  • 2篇曾巧玲
  • 1篇张乐容
  • 1篇蒋泽元
  • 1篇巫有霞
  • 1篇苏瑾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半夏属药用植物trnL-F序列与种间遗传关系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为了给半夏属物种鉴别和种间遗传关系分析提供分子佐证,对中国半夏属植物5个种共9份材料的trnL-F进行克隆测序,用ClustalX1.81,PAUP4.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所测物种的序列全长1027~1136bp,G+C含量34.6%~36.8%,经排序并两端切平后,序列长994bp,当空位始终做缺失处理时,产物有29个变异位点,6个信息位点。聚类结果显示,半夏属物种总体聚为2大分支,虎掌为1个分支,另外8份材料:滴水珠、盾叶半夏、石蜘蛛以及半夏聚为1个分支。采用邻接法得到的9份半夏属药用植物的分子系统树有一定的差异,表明这9份半夏属药用植物的物种分化不完全,序列进化不一致,是物种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
张乐容杨在君欧阳钟鸣吴凯彭正松
关键词:半夏属TRNL-F序列分子鉴别
小麦三雌蕊品系UCR-14KD基因cDNA序列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3年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UCR-14KD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小麦三雌蕊性状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从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STP幼穗中克隆了TPUCR-14KD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并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该基因编码区长381 bp,编码126个氨基酸,二级结构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在CSTP幼穗中大量表达,而在幼穗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为:幼穗长度2~5 mm>5~7 mm>7~10 mm,并且显著高于该基因在CS幼穗对应阶段的表达量。TPUCR-14KD基因可能在三粒小麦形成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雌蕊原基分化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蒋泽元彭正松杨在君吴凯欧阳钟鸣巫有霞
关键词:小麦
小麦春化基因Vrn1组成的PCR检测被引量:2
2012年
春化性对小麦育种十分重要,春化基因Vrn1是决定小麦春化作用的主要基因,根据Vrn1基因的组成与分布,本文采用序列特异性PCR扩增技术,对14份小麦品种(系)的春化基因Vrn1的显隐性组成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骊英3号的Vrn1在A基因组为显性.早熟突变系(TC)、中国春、济源小佛手、川麦44、川麦50和绵麦37中,Vrn1在B和D基因组均为显性.梁麦3和三雌蕊突变体的Vrn1基因在B基因组中为显性.川麦42、川麦43、川麦55、豫麦20和川麦28中,Vrn1在D基因组为显性.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小麦春化作用分子调控机制积累基础资料.
曾巧玲彭正松魏淑红杨在君吴凯欧阳钟鸣廖明莉
关键词:小麦等位基因
WAG1基因在小麦三雌蕊品系和中国春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2012年
小麦WAG1基因是MADS-box家族C功能基因的一种,对小麦心皮和雌蕊的发育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解WAG1基因对小麦三雌蕊突变体(TP)形态构建产生的影响,本文利用RT-PCR技术从三雌蕊突变体近等基因系CSTP幼穗中克隆了WAG1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对其cDNA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区长765bp,编码254个氨基酸,序列与雌蕊化异质小麦(AB084577.1)完全一致;通过定量PCR分析WAG1在CS和CSTP中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CSTP幼穗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为:幼穗长度2-5mm﹥5-7mm﹥7-10mm,并且高于在CS幼穗对应阶段的表达量,约是其4.5倍.这表明WAG1基因可能在小麦三雌蕊形成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其雌蕊原基分化发育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结果对于进一步明确WAG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在小麦三雌蕊形态构建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吴凯彭正松杨在君魏淑红曾巧玲廖明莉欧阳钟鸣
关键词:小麦AGAMOUS
小麦新矮源矮秆番麦的赤霉素敏感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选用四倍体矮秆番麦、高秆对照品种Langdon(LDN)和六倍体中国春、矮秆推广品种川麦42、川麦43、川麦55六份材料,测量其赤霉素处理前后的幼苗高度,计算赤霉素敏感系数(GRI)并推断矮秆番麦赤霉素反应类型。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供试品种所含的矮秆基因,同时测量6个品种的胚芽鞘长度,分析Rht22基因对胚芽鞘长度的效应。结果表明,矮秆番麦及供试的其他5个品种均为赤霉素敏感型小麦。川麦42含有Rht8基因;川麦43含有RhtB1b+Rht8基因;川麦55含有RhtB1b基因。Rht22基因降低胚芽鞘长度的效应小于川麦42、川麦43中含有的矮秆基因。矮秆基因降低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为Rht22
苏瑾彭正松杨在君魏淑红廖明莉吴凯
关键词:小麦胚芽鞘长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